缘何“指鹿为马”,虹鳟鱼的“C”位出道之旅

一则所谓的《生食三文鱼》标准引发了网络热议,虹鳟鱼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能否生吃等话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此事件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这本身一个很好认知的问题,三文鱼生活在海水系,虹鳟生活在淡水系,这需要业内讨论与标准设定吗?而这一场指鹿为马又缘何来的让人如此关注呢?

缘何“指鹿为马”,虹鳟鱼的“C”位出道之旅

其实早在三文鱼标准出台之前,就已经有了媒体的相关报道,在我国青海龙羊峡水库有一个大型淡水养殖场,而该养殖场提供了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这条看似平常的新闻引发了众多的媒体转载与关注。

首先青海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省份,何来海洋系的三文鱼生长环境呢?其次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市场供给,那我们消费者在日料店吃的津津有味的三文鱼是什么鱼呢?而实际这里的国产三文鱼指的就是虹鳟。

缘何“指鹿为马”,虹鳟鱼的“C”位出道之旅

虹鳟鱼在这次事件中遭遇了无妄之灾,就本质而言虹鳟鱼的价格并不低于三文鱼,但历来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三文鱼有一个明确特征,那就是生食,比较著名的有挪威海产三文鱼以及澳洲、苏格兰海产三文鱼等。而虹鳟因其水系的特点,存在感染寄生虫的可能,当然三文鱼并非就完全没有了这种可能,只能说从起生长环境而言,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得多,而此次标准公示,最大的争论并非是虹鳟是否属于三文鱼,而是虹鳟能否生吃,这对于食纳百川的国人而言太重要了,那虹鳟为何一定要C道出位,傍三文鱼的大名呢?

在此次虹鳟事件中,青海这个内陆省份是虹鳟C道出位的核心影响。据悉,目前虹鳟养殖已是青岛力推的扶贫创收方向之一。正如媒体报道的一样,青海的虹鳟鱼占领了全国75%的份额,每10条虹鳟鱼中,就有7条来自青海,而这些虹鳟不仅覆盖了国内很多城市,甚至出口俄罗斯、丹麦等地。就其虹鳟淡水产业而言,青海探索出了一条不错的道路,且初步形成了具有原特色的冷水鱼养殖发展模式。

缘何“指鹿为马”,虹鳟鱼的“C”位出道之旅

在这样产业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如何真正的将虹鳟养殖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呢?那三文鱼就成为了一条捷径,尤其是在中国三文鱼消费逐年上升的大环境下,有心者不难发现,目前中国餐饮业领域爆发最快的就是日式料理餐厅,这种势头远超于当年韩式餐厅的爆发,而作为料理中的一道必点菜系,三文鱼自然成为了中国消费者的不二之选。同时在整个电商领域,生鲜品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引爆期,而三文鱼同样是主角之一,2017年的资料显示,仅天猫用户购买三文鱼的频次就达到了每月人均购买天数约1.13次。

在这样的市场诱惑下,虹鳟鱼如果可以秒变三文鱼,就不仅是一个标准的认定,而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爆发与利益收货,而这也是为何此次业内关于虹鳟的认定如此牵动人心,不仅是其涉及食安问题,更是因其明确的动机背后让人可笑的定义。

缘何“指鹿为马”,虹鳟鱼的“C”位出道之旅

此次事件最受伤的当属虹鳟鱼,一直以来虹鳟也算是鱼类中的佼佼者,也没有非分之想要获得什么名分,其适宜于清蒸、红烧等多数烹饪方式,并且很适合烧烤,烤虹鳟也是一道吃货心中的名菜。但因其三文鱼事件,却无缘无故的让虹鳟背了一回锅,不想被生吃的虹鳟却被人有意的放在了生吃这道酷刑上,“子非鱼,焉知鱼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