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经常有宝妈反应,小宝宝拒绝宝妈托在手里颇具“重量”的乳房,无论是换了左边换右边,只要把乳头往宝宝嘴里放,宝宝都用哭闹来强烈拒绝。每次折腾十几分钟后,就只能求助于吸奶器。“你看看这个魔星,怎么就那么讨厌吃奶呢?又不喜欢奶瓶,挤出的奶只能吃一点点。她还不吃奶粉。我都快被她折磨成产后抑郁了。”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遇见同样问题的妈妈们,我们还是老规矩,拿起小本子记起来吧。

首先,在你怪你家宝宝不吃奶前,先看看你自己的“姿势”是否有问题?

给宝宝喂奶是一项技术活,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给奶头的动作,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要学会“撩”一下宝宝。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妈妈用C字型的方法托起乳房,先用乳头刺激宝宝的口周围(就这么撩),使宝宝建立觅食反射,当婴儿的口张到足够大时,再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宝宝口中(记住不要只是乳头,还要让宝宝含乳晕)。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PS:这里我们解析下C字托乳法,为那些还没有GET到哺乳技能的妈妈们。

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两个手指可以轻压乳房,改善乳房形态,使宝宝容易含接。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过程当中托乳房的手不要太靠近乳头处。如果宝妈的乳房大且下垂,用手托住乳房可帮助乳汁流出。如果乳房小而高,在喂奶时手不需要总托住乳房。并且宝妈的手不能总压在一个地方,这样会导致乳腺管流通不畅而引起乳腺炎。

那么如何判断妈妈的操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观察7个要点来判断:

1、宝宝嘴张的很大:宝宝的下颌贴在乳房上,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

2、下唇向外翻:婴儿下唇外翻,宝宝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

3、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

4、面颊鼓起呈圆形:吸吮时面颊如果内陷,这表示宝宝只含住乳头而没有含接到乳晕。

5、宝宝口腔上方有较多的乳晕:

6、慢而深地吸吮: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一下,再开始几次较快的吸吮。

7、能看或听到吞咽:如果宝宝吸吮时伴有咂咂声(爸爸可以贴着宝宝听哦),这说明含接姿势不正确,吸吮无效。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爸爸来协助

姿势不正确的后果

如果你的操作不正确,那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妈妈会出现乳头疼痛或皲裂,甚至会得乳腺炎。而宝宝则会出现吃奶时间长总是哭闹、肠胀气的情况。当宝宝总吃不到足够的奶,就可能受挫以致于完全拒绝吃奶(就像闺蜜的小宝宝),体重不增,甚至营养不良。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恶性循环之下,宝宝不吸奶,乳汁没有很好排空,乳房可能就会产奶少,最终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对于不接受奶粉的宝宝,出现营养不良也是迟早的问题。肥猫跟随章医生上门诊的时候就遇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

相信妈妈们都清楚,亲喂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妈妈们耐心的不断尝试,切不可因为最初宝宝无法做到有效吮吸或者拒绝乳头,亦或是因为不正确的姿势造成的乳头疼痛,妈妈就放弃亲喂而选择奶瓶,这会导致宝宝越来越不接受亲喂。

可爱又可敬的妈妈们,你亲喂的“姿势”正确吗?正确点赞,错误的话就学起来吧!

章岚,知名儿保专家、儿童心理治疗师、儿童临床营养师,现任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指导中心主任。

“章岚育儿” 致力为万千家庭提供科学的婴幼儿喂养、护理、早教、疾病方面专业育儿方案,精准解决家庭育儿难题。

又哭又闹、喂不饱、长不好,原来是妈妈这个没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