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艺术被认为是欧洲美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 是爱琴海美术的延续,其可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13世纪):

爱琴文明可由地区分为克里特艺术和迈锡尼艺术,雕塑上以具有民族特征的工艺制品为主(动物雕塑),建筑上有克里特的层次多变而复杂的克诺索斯皇宫。爱琴文明虽然前接埃及文明,后延希腊文明,却并不是两者的交流媒介。爱琴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关联着人的日常生活,具有亲切而和谐的气息。随着13世纪多利亚人的侵略,爱琴文明随之消亡。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荷马时期起于多利亚人发动特洛伊战争,将希腊领土占领后并未建立国家,使希腊文明断裂,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大幅度削减,这段时期被称为“黑暗时期”,盲人诗人荷马将这个时期的各类神话故事整理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期”。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酒取走醉智者的智慧,使圣贤之士嬉戏,使不拘言之人微笑”——荷马《奥德赛》

荷马时期,最出色的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荷马史诗》整理集合几个世纪里流传的希腊神话故事,为未来的希腊美术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不少的创作素材。这个时期的造型艺术属于萌芽阶段,基本体现为几何图样的瓶画,风格简洁轮廓分明,没有细节刻画,这些作品多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个时期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几何风格时期作品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希腊造型艺术的形成期,是希腊社会的转变期,荷马末期已经陆续建立起城邦,各地进行生产买卖。在古风时期,希腊与东方进行贸易交往,开始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在吸收后又逐渐脱离东方文化,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建筑上的体现多为神庙,这个时期产生了古希腊三大柱式的前两种:多立克式和爱奥尼式。

多立克柱式的柱体粗壮,风格朴素,柱顶没有装饰,没有柱基,柱身由下向上逐渐变小,中间略微鼓起。爱奥尼柱式的柱身较为纤细精巧而均匀,柱顶装饰呈涡卷状,有柱基。古典时期,艺术家在爱奥尼柱式的基础上创造了第三种科林斯柱式。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风时期的瓶画艺术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受到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影响,最初为基本的几何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以人物、动物为主题,这类风格简洁明了,轮廓分明,生动形象。

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这类作品将人物涂成黑色,背景露出赭色,并用勾线来描绘细部。而红绘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与黑绘相反,它的人物为赭色或赭红色,背景涂成黑色,同样用勾线来描绘细部。这两类风格都使人物显得更加生动饱满。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黑绘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红绘

在雕塑上没有太大突破,人体僵硬而死板,造型千篇一律,人像生硬的微笑很相似,被称为“古风式微笑”。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起于波希战争结束,结束于马其顿人征服希腊。这段时期是古希腊艺术的繁荣时期,在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下社会繁荣昌盛,艺术成就到了顶峰,给希腊带来前所未有的辉煌,晚期盛极而衰。

在建筑上,有著名的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百都斯的赫拉神庙以及雅典卫城建筑群。这个时期创造了古希腊三大柱式的最后一种科林斯柱式,它衍生于爱奥尼式,比其更纤细,柱顶装饰也更为复杂,装饰性强。绘画上,有昔克翁画派和雅典画派,瓶画上,由红绘衍生出白底彩绘。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在雕塑上,古希腊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成就。

古典初期,代表人物为古希腊三大雕塑家之一的米隆,研究人体肌肉分布和身体各个运动形态,从而创作出《掷铁饼者》等多项作品。

古典盛期,代表人物为古希腊三大雕塑家的另外两位:菲狄亚斯和波留克列特斯。菲狄亚斯十分追求理想形式的美感,作品有经典的《宙斯神像》、《雅典娜神像》和《命运三女神》。波留克列特斯在《法则》一书中阐述了人体的各部分比例,并指出人头与身体的比为1:7,他十分注重作品的规范形式,所以雕塑中缺少菲狄亚斯那种理想的美感,主要作品有《荷矛者》。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米隆《掷铁饼者》

古典后期,艺术家开始在雕塑中倾注人物情感和个性,体现着希腊雕塑的逐渐成熟。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

希腊化时期起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希腊领土和波斯帝国,结束于埃及托密勒王朝被罗马人征服。马其顿人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将希腊文化向亚非各个国家传播,古老的东方文明与希腊艺术进行交融,对于所涉及国家来说,“希腊化”就是吸收了希腊文化成分的文化,即使亚历山大帝国很短暂覆灭了,这种“希腊化”的影响仍旧持续存在着。

建筑上,不再以神庙为中心,而是以广场公共场合为中心,建设宏大装饰性强,用爱奥尼柱式代替了朴素的多立克式。主要作品有宙斯神庙、法洛斯灯塔和雅典灯塔。绘画上,主要集中于一些装饰性的壁画浮雕。

雕塑上,有著名的《拉奥孔》和《米洛斯的维纳斯》。《拉奥孔》含有着扭曲与美得协调,层次分别情绪强烈,稳定而富于变化感,体现了艺术家对人体结构和肌肉分布的精准观察。《米洛斯的维纳斯》则被赋予优雅而平和的美感,庄重稳定,微妙多姿,虽缺失双臂却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身体上则呈现出黄金分割比(1:3:5),是希腊人对理想化躯体的投射,直到19世纪,人们仍拿维纳斯作为人们评判女性美的标准。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拉奥孔》

「艺术鉴赏」美术之路:浅谈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史

《米洛斯的维纳斯》

在自由民作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参与城邦治理中提倡大众运动锻炼,由于本土的气候温暖宜人,古希腊出现了裸体运动比赛,人们不再以裸体为耻,反而是以健美的身躯为骄傲,人们逐渐发现并创造人体美。在民主政治的环境下,希腊人尊重人,认为神是最完美的人,把人体美作为最高理想,看作真善美的本源,把希腊神话传说作为艺术创作的本源。希腊的艺术作品中大多都有着对理想人体美的追求,以希腊神话故事为基础,同时有着民主自由的色彩,结合贵族的审美和自由民阶级的理想,和谐规律,庄严静穆,节奏明快,在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抹灭的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