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還缺少下一個增長點

阿里巴巴還缺少下一個增長點

2月1日,阿里巴巴發佈了2018第三財季的報告,同時宣佈將入股螞蟻金服獲得33%的股權,隨後阿里巴巴股價大跌。

一些媒體把這次下跌解釋為每股收益不及預期。確實,阿里巴巴本財季每股收益1.63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的平均值1.67美元,但其實差距並不算大,單用這點來解釋,恐怕不太充分。此外,本季財報其實不乏亮點,營業收入再次超預期增長,我記得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保持在50%以上的增速。

那麼,會是什麼導致市場對阿里巴巴的拋售呢?

是對阿里巴巴未來增長的擔憂。

我們先來看一下阿里巴巴的收入結構。第三財季收入830億人民幣,其中來自電商的收入732億,佔比88%;來自雲計算收入36億,剩下部分是來自阿里影業、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遊戲雜七雜八的收入。

從運營利潤來看呢,電商板塊運營利潤354億元,雲計算虧損8億元,其他業務板塊虧損56億元。

也就是說,時至今日,阿里巴巴依然是依靠電商的霸主地位,憑藉電商的收入和現金流養著其他業務發展。

那麼電商板塊還能不能繼續增長呢?本財季電商業務收入增長57%,依然保持高增速。活躍消費者數同比增長16%,增速進一步回升。活躍消費者數是阿里用來反映電商業務的一個關鍵指標,這個指標前些年一路下滑,最低觸底在8%左右,近幾個財季開始反彈,顯示電商板塊增速向好,數據看起來好像都不錯呀?

但是電商板塊做得再好,依然是有天花板的。我懶得去查準確的數據了,印象裡,阿里電商業務的滲透率已經接近了95%。什麼概念呢?100個上網的人裡面,有95個都用過阿里的電商。如果想要進一步取得增長,提高滲透率已經沒用了,只能提高每個人的使用頻率和消費額。但同時,外部又面臨者京東等自建物流倉儲拼服務的電商競爭。

所以電商板塊雖然霸主地位依舊,但內憂外患也隱現雛形。於是阿里開始動腦筋,線上做完了,就改線下獲客,搞無人超市、搞盒馬鮮生,獲客的同時,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線下店的投入讓阿里的資產變重了,導致毛利水平的下降,本財季毛利率首次跌破60%至58%。這條道路並不是那麼理想,但好像也是現在位數不多的選擇,為了讓蛋糕變得更大,阿里只能選擇少切一些份額。

雲計算本來是市場對阿里寄予希望的一個增長點。本財季雲計算收入翻倍,成績不錯,但遺憾的是虧損也翻倍了,這說明收入的增加並沒有帶來規模效應而減虧,而是整個業務還處於燒錢的拓展階段。

剩下的雜七雜八的業務,虧得比雲計算還多,也都還沒有顯現出下一個成長的爆點。

阿里目前市盈率接近50倍,市場對其增速的期望依然是50%。電商業務或許還能支撐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抓緊培育出下一個增長極,是阿里要面臨的難題,也是市場對本季財報給出負面反應的原因。

本來想寫得更充分點兒,不過快12點了寫不完了,有什麼問題咱們評論區交流吧!

趨勢模型指標

美股今夜跌開後快速拉昇,援軍已到,請大家不要慌張!

明日常熟轉債上市,預計110元-120元沒什麼問題,上市即可賣出。明日打新債的大族轉債不推薦。

阿里巴巴還缺少下一個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