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爲本+創新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是使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比較落後,當時要發展經濟什麼優勢都沒有。資金沒有優勢,我們窮,要招商引資;技術沒有優勢,我們落後,要引進先進技術;人才沒有優勢,我們缺少國際化人才,要大量派留學生出國去學習;管理沒有優勢,我們沒有現代企業制度,更談不上現代管理。土地和資源也沒有優勢,過去我們講中國地大物博,但是用13億人一除,人均耕地、人均資源都排在世界100位之後了。就是說,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六大要素(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土地、資源)上都沒有優勢,以哪個為本都不行。

沒有優勢靠什麼發展呢?其實中國有一個優勢,就是人。過去我們沒有認識,把她當包袱了。當時解決不好吃飯問題,迫使國家實行了極端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只准生一個小孩。後來我們進行了改革,實行了家庭承包,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糧食一下子多得吃不了。但是解了吃飯問題並沒有解決發展問題,靠人均一兩畝地是不可能實現現代化的。接著我們實行了開放政策,從國外引進了短缺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和資源,把它們和13億人結合起來,發展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使閒置的勞動力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把“人口包袱”轉化成最大的優勢,讓中國成了世界加工廠。學術界把這些年中國發展的原因簡單地概括為“人口紅利”,是不恰當的。改革開放前沒有計劃生育,印度人口比我國年輕,“人口紅利”不是更大嗎”?為什麼沒有發展得更快呢?是因為中國發揮了人口優勢,發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把閒置的人口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的發展道路,也就是十九大講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道路,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是一條被實踐證明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由於國內外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特別是新時代要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開始喪失了,產業需要邁向中高端,需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不斷增強競爭力。但是,創新發展並不否定以人為本,恰恰相反,創新發展是要人來完成的。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集中國力發展科技教育,提高人的素質。只要全民的素質提高了,創新的能量就會爆發出來。既能產生大批的大國工匠,又可湧現大量的創新性人才,中國的人口優勢就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和發揮。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都是國家戰略,“創新發展”與“以人為本”不是替代關係,而是提升關係、融合關係。以人為本是基礎,創新發展是方向。離開了以人為本,創新發展就沒有了源頭和產業基礎。只有“以人為本+創新發展”,才能保證中國中高速發展,產業邁向中高端,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且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既要發展高端產業,也要發展民生產業,是唯一可以做到全產業鏈和全產業結構發展的國家。只有創新發展,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只有以人為本是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發展模式,“以人為本+創新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是使中國由老二變老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