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探索新型城鎮化的“鄆城模式”

自2014年12月被確定為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以來,山東省鄆城縣始終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生態文明為保障,圍繞規劃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宜養中等城市,初步走出了鄆城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路子。城區規模由28平方公里擴大到近60平方公里,綠地面積由600萬平方米增加到1700多萬平方米,常住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比2014年提高6.7和18.8個百分點。順利通過綜合試點第三方評估驗收,主要做法及成效被《中國城市報》《中國改革報》《大眾日報》等刊登推廣。

以人為本,探索新型城鎮化的“鄆城模式”

一、強化“三項舉措”,確定新型城鎮化工作“鄆城思路”

是高起點謀劃。主動與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及山東直部門積極對接,聘請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有關方面專家教授組成團隊,制定了《鄆城縣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及專題研究方案,同時制訂了具體的三年行動計劃,研究確定了實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縣城擴容升級、產城融合等八大行動,確保各項試點工作穩步開展。

是高起點規劃。委託同濟大學高標準修編了《鄆城縣城市總體規劃》及《鄆城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鄆城縣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等專項規劃,實現了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

大力度推進。成立綜合試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並專門設立了新型城鎮化辦公室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辦公室等兩個工作機構。嚴格落實“一線工作法”,堅持每週召開一次新型城鎮化工作現場調度會,確保工作在一線落實。

以人為本,探索新型城鎮化的“鄆城模式”

二、圍繞“四個堅持”,形成人口市民化“鄆城實踐”

堅持放開落戶限制,讓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下”。研究制定了《關於改進戶籍管理制度推進城鎮化進程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實現了外來人口“落戶無門檻,遷入無障礙”。以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按照“農民外出務工、供銷社為農民打工,當好農民的好管家”這一改革思路,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堅持推動產城融合,讓轉移人口“有活幹”“有奔頭”。先後研究出臺促進全民創業、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若干意見,深入實施“三六九”產業提升工程,大力發展“歸雁經濟”,緊緊依託各地山東商會、菏澤商會,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返鄉創業服務站29個。5年來,返鄉人員新註冊個體工商戶3.4萬餘家,帶動就業12.8萬人。

堅持加快城鎮擴容提質,讓轉移人口“住得好”“更舒心”。

深入開展“五城同創”,持續做大做強中心城區,累計完成棚改4.3萬戶、1020萬平方米,1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快速崛起,6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已初具規模,並順利完成張營鎮、丁里長鎮“鎮改街道”工作,城鎮綜合承載力快速提高。

堅持優化公共服務,讓轉移人口“生活好”“更幸福”。紮實做好教育、醫療等10個方面的民生工程,先後實施了城鄉醫療衛生、公路提升改造、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等兩輪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新圖書館、新文化館、新體育中心等已相繼建成投用,新縣醫院、新中醫院、新博物館等一大批公共服務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極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以人為本,探索新型城鎮化的“鄆城模式”

三、打通“四條渠道”,打造投融資“鄆城路徑”

積極搭建投融資平臺。打造了水滸置業、鄆財投資等6個平臺,積極與國開行、農發行等國家政策性銀行對接,爭取國家政策資金,直接融資到位97.5億元。

創新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山東省率先推動實施PPP融資新模式,率先舉辦PPP項目推介會,34個項目納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已落地項目11個、總投資120.9億元,其中4個項目被確定為國家級示範項目,3個被確定為省級示範項目,所有簽約項目落地率和落地項目開工率均達到100%。2017年,因“推廣PPP模式成效明顯、社會資本參與度較高”受到國務院表彰。

全力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組織專門人員認真研究、解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政策,積極對接項目,搶抓政策機遇,先後7批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12個、資本金10.3億元。同時,設立了30億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基金、5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發展基金和菏澤市首支10億元的城市建設發展基金,為重大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四是探索發行城投債等新型投融資模式。2016年在全市率先發行9.7億元的城投債,發行期7年,利率4.54%,第二期12億元的城投債已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批,將於近期擇日發行,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債券市場融資趟出了新路子。

以人為本,探索新型城鎮化的“鄆城模式”

四、做好“四篇文章”,繪就生態文明“鄆城畫卷”

做足“水”的文章,讓城市更有“靈氣”。累計投入25億元,把穿越城區的三條河流串聯成線,打造了城市的生態景觀軸、綠色發展軸,充分展現“水上鄆城”的優美景觀。

做足“綠”的文章,讓城市更有“生機”。深入開展了“綠滿鄆城”專項行動,新建城市公園40處、城市林蔭步道58公里,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717萬平方米、公園面積346.4萬平方米,著力打造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市民健身圈和“5分鐘”出行生活圈。

做足“花”的文章,讓城市更有“活力”。累計栽植各類花灌木1000餘萬株,力爭讓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色彩斑斕,讓城市更顯年輕、富有活力,真正讓市民實現“人在花中走,車在林下行”。

做足“文”的文章,讓城市更有“魅力”。深入挖掘鄆城深厚的歷史文化、水滸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在城區道路命名和主題公園、廣場建設上賦予更多文化內涵,實現一個廣場、一個文化主題、一個文化特色。同時,鄆城縣在城市建設中,注重傳承歷史文脈,彰顯文化魅力,讓文化引領城市發展走向未來。今年2月份,鄆城縣被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評為“千年古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