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李白詩中的「龍標」,王昌齡被貶「隆里」?

誰才是李白詩中的“龍標”,王昌齡被貶“隆裡”?

隆裡古城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李白聽說王昌齡被貶謫到遙遠而荒蠻的“龍標”,悲從中來,寫下這首千古名詩與朋友依依惜別。詩中提到的“龍標”、“五溪”和“夜郎”三個地名分別是什麼的地方呢?因年代久遠,現在除了“五溪”比較明確以外,另外兩個一直在爭論之中,特別是“夜郎”的爭論,近年來不絕於耳,非常熱鬧。

“龍標”到底在哪裡?上世紀八十年代,貴州的史學界普遍認為,龍標就是貴州錦屏的隆裡,證據是隆裡有龍標書院、狀元橋、狀元墓等等;湖南的史學家則認為是湖南洪江的黔陽,證據是黔陽不僅有龍標書院,還有龍標山等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來爭去,沒有定論。

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和我們一起,先到隆裡去看看。

誰才是李白詩中的“龍標”,王昌齡被貶“隆裡”?

隆裡古城

錦屏隆裡,原名井巫城、龍標寨、龍里,建制前歸屬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建置的“龍標縣”,屬敘州潭陽郡。元朝至治七年(1322年)開始設置龍里蠻夷長官司,歸湖廣誠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龍里衛”,又增“五開衛”以鎮之,仍歸屬誠州。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楨為*古州吳勉起義,調集江南九省官軍,在隆裡設千戶所,同時興建古城,隸屬湖廣都司五開衛,1000餘名官兵受命屯墾戍邊鎮守於此,永樂年間再次修築古城堡。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取“隆盛之意”把“龍里”改為“隆裡”。

隆裡為古代軍事屯堡,同時是貴州省首批“生態博物館”之一。

誰才是李白詩中的“龍標”,王昌齡被貶“隆裡”?

隆裡古城

雄偉神秘、古色古香的隆裡古城,儒雅與武威相濟,現代與古韻並存,真可謂“古蹟雖陳猶在目,春風相遇不知年”。走進隆裡古城,連自己都不知道此時的自己身在何處、屬哪朝哪代的人了。隨便找個院落坐下來,啜茗品醪,閒聊發呆,什麼時間啊、工作啊、掙錢啊、職位啊之類的東西,通通都沒有了。真是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啊,如果不是電話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你肯定不願意走出城門。

隆裡古城的修復,首先得感謝挪威王國,他們出資在貴州建了四個生態博物館,另外三個是堂安侗寨、梭嘎苗寨、鎮山布依村。其次要記住我的一個當地人稱做“老古”的同學。老古同學學的歷史,最懂最愛隆裡古城,儘可能做到恢復隆裡古城的原貌。老古同學還是個固執的人,任何違背修舊如舊的做法,他都不同意,打架都不怕。

誰才是李白詩中的“龍標”,王昌齡被貶“隆裡”?

一草一木很有意思

龍溪人家。我誇張一點說,黔東文化在隆裡,隆裡文化在龍溪。這個不起眼的小院子非常有情趣。連考察隆裡古城的挪威大使每次來隆裡都住在這裡。

誰才是李白詩中的“龍標”,王昌齡被貶“隆裡”?

古城意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