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李白诗中的“龙标”,王昌龄被贬“隆里”?

谁才是李白诗中的“龙标”,王昌龄被贬“隆里”?

隆里古城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到遥远而荒蛮的“龙标”,悲从中来,写下这首千古名诗与朋友依依惜别。诗中提到的“龙标”、“五溪”和“夜郎”三个地名分别是什么的地方呢?因年代久远,现在除了“五溪”比较明确以外,另外两个一直在争论之中,特别是“夜郎”的争论,近年来不绝于耳,非常热闹。

“龙标”到底在哪里?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的史学界普遍认为,龙标就是贵州锦屏的隆里,证据是隆里有龙标书院、状元桥、状元墓等等;湖南的史学家则认为是湖南洪江的黔阳,证据是黔阳不仅有龙标书院,还有龙标山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来争去,没有定论。

如果你感兴趣,不妨和我们一起,先到隆里去看看。

谁才是李白诗中的“龙标”,王昌龄被贬“隆里”?

隆里古城

锦屏隆里,原名井巫城、龙标寨、龙里,建制前归属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建置的“龙标县”,属叙州潭阳郡。元朝至治七年(1322年)开始设置龙里蛮夷长官司,归湖广诚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龙里卫”,又增“五开卫”以镇之,仍归属诚州。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古州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古城,隶属湖广都司五开卫,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永乐年间再次修筑古城堡。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取“隆盛之意”把“龙里”改为“隆里”。

隆里为古代军事屯堡,同时是贵州省首批“生态博物馆”之一。

谁才是李白诗中的“龙标”,王昌龄被贬“隆里”?

隆里古城

雄伟神秘、古色古香的隆里古城,儒雅与武威相济,现代与古韵并存,真可谓“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走进隆里古城,连自己都不知道此时的自己身在何处、属哪朝哪代的人了。随便找个院落坐下来,啜茗品醪,闲聊发呆,什么时间啊、工作啊、挣钱啊、职位啊之类的东西,通通都没有了。真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啊,如果不是电话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你肯定不愿意走出城门。

隆里古城的修复,首先得感谢挪威王国,他们出资在贵州建了四个生态博物馆,另外三个是堂安侗寨、梭嘎苗寨、镇山布依村。其次要记住我的一个当地人称做“老古”的同学。老古同学学的历史,最懂最爱隆里古城,尽可能做到恢复隆里古城的原貌。老古同学还是个固执的人,任何违背修旧如旧的做法,他都不同意,打架都不怕。

谁才是李白诗中的“龙标”,王昌龄被贬“隆里”?

一草一木很有意思

龙溪人家。我夸张一点说,黔东文化在隆里,隆里文化在龙溪。这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非常有情趣。连考察隆里古城的挪威大使每次来隆里都住在这里。

谁才是李白诗中的“龙标”,王昌龄被贬“隆里”?

古城意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