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60%以上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迴歸20年來,不少人覺得香港對國家的重要性越來越小。單說經濟方面,香港從90年代中期經辦全國外貿近半,下跌到近年13%的比例。港資在全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的比例也從1987年近70%的水平,減少到2005年的30%(但近年又回升到75%)。香港旅客佔全國到訪客源的比例也從1980年近70%的高峰減到2016年的54%。

反之,香港對國家的依賴卻與日俱增。外貿方面內地佔香港進出口的比例,從1980年不足13%上升到2017年的50%。來自內地的直接投資(不包括以其它地方名義如開曼群島、百慕達等的轉投資),從80年代近乎零的水平,上升到2016年底佔香港全部外來投資的26%。而訪港內地旅客的比例,也從40年前近乎零,躍升到2017年的76%。

香港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60%以上

以上的數據清楚表明,香港在全國某些經濟領域的地位在過去數十年有所改變,卻不能說明香港對國家經濟發展總體的重要性在下降。因為內地和香港的經濟關係在不斷演進,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香港在傳統領域的重要性下降的同時,在不少新經濟領域的地位卻不斷上升。譬如金融,隨著國家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引進外資的渠道也從銀行貸款和直接投資擴展到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自1992年紅籌、國企在香港股市上市開始,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通過公開和私人發售合共融資5,600億美元,雖然仍遜於同期香港對內地直接投資累積總數的9,000億美元,但個別年份已超出直接投資之數。以直接投資和股票融資合算,香港佔內地的海外融資比例從90年代至今大部分時間在50%以上,近年個別年份更高達80%。不單沒有減少,實際上還在增加。

香港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60%以上

同樣,在貿易方面,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也在不斷演變。從簡單的海關統計看,香港與內地有關的貿易佔全國外貿的比例自1992年的49%高峰一直下降到近年的13%。但由於產業轉移,香港不少產品從生產到付運都已轉到內地,其貿易統計也歸入國家海關範圍。如果把這些香港企業在內地生產和付運的「離岸貿易」也納入經香港(企業)處理的外貿貨值,那香港佔全國外貿比重的高峰期將從1992年的49%推延至2000年的67%,而近年的水平也從13%倍升到27%。

香港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60%以上

以上兩例,說明內地和香港經濟關係的發展,需要有機和全面的瞭解,不能以簡單機械的方法分析。當然,隨著內地和香港經濟的發展,兩地經濟的對比依存關係也在不斷變化。當中有些地方香港的重要性在縮小,對國家的依賴在增加,特別是在傳統經濟部門如外貿、旅遊等。但也有些地方只是因為經濟型態和統計方法的改變做成錯覺,正如上述的離岸貿易與直接融資等。更有一些部門香港對國家的貢獻和重要性都在增加,例如對外投資、人民幣國際化和技術引進等新經濟發展領域。

在對外投資方面,香港一直高踞各投資目的地榜首,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60%以上。而且從簡單的直營代理形式不斷深化,發展成集團控股、併購和專業營運等不同型態。人民幣國際化也從簡單的銀行零售業務向資本市場和保險、理財、外匯等專業金融領域擴展。並且在各主要領域均佔據壓倒性的市場份額,包括離岸人民幣存款、貸款、貿易結算、匯兌等。

由於是新的發展領域,統計上不一定能適時反映到它們的重要性和發展情況。也由於不少是頗為專業的領域,一般大眾較難掌握和理解,故此在認知上會有一定差距。但只要細心觀察,深入瞭解,香港與國家相互依存支持的經濟關係不難掌握。特別是在當前國家經濟進入新時期的發展階段,需要深入市場化改革,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對外全方位開放,與全球經濟更緊密結合,積極參與和引領世界經濟的復甦和重組,香港作為國家最市場化、最國際化和最開放的城市,不論在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原載於《信報》(2018年5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