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市P2P公司的五年“奔跑”之路

一家上市P2P公司的五年“奔跑”之路

五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步履蹒跚的学前儿童,但对于和信贷这样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进入他的青春期,价值观成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并且有足够的力量去努力实现。

2013年8月18日,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了奔跑,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让他们必须不停快跑,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金融改革的滚滚洪流中,正是有这样一群真心做事,认真做事的人,才让互联网金融在争议中前行,去实现普惠金融的初心。

诞生之年

01:觉醒

2013年国内发生了很多大事,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当时的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有一些政策在随后的三五年之内,将深刻改变生活。

就在那一年,“宽带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国务院办公厅还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时隔五年以后,当我们回望起点,发现许多事情的发生,都在最初的框架之内。

家住上海的倪先生,已工作多年,因业务精专被同事尊称为“老倪”。工作之余,他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喜欢到处旅游,一个是研究各种投资理财方式。除了投资房产以外,他还在股票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做研究,与那些喜好投机的人不同,他认为自己比较理性,眼光准。

6月的一天,有个叫余额宝的增值功能,悄然在支付宝页面上出现。很快,老倪发现了这种新鲜的理财方式。一元起投,流动性跟银行的“活期”相当,年化收益率居然半年内居然从4%飙升到6%以上。

在支付宝的巨量流量推广下,人们纷纷被唤醒,余额宝迅速成为3亿多中国人手里的“钱袋子”。余额宝带来的线上理财潮流如此凶猛,以至于在某次闭门会上,一个大型银行的高管无不酸楚地说,现在只有傻子才会把钱存在银行活期里了。

02:元年

余额宝无疑是2013年最有创新力的弄潮儿,这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爆发的元年。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格外紧张,在某门户网站的年度论坛上,嘉宾们为圆桌论坛主题到底应该叫“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争得面红耳赤。没错,来自银行业的高管们第一次,和来自互联网的弄潮儿坐到了一起。

有人把当时的弄潮儿分了六类,包括电子支付、P2P、金融垂直搜索、众筹等等,其中最热闹的当属P2P。中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成立于2006年,2013年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以每天1-2家上线的速度快速增长,新的P2P涨潮般的涌现

P2P的年化收益率是余额宝的数倍,当时普遍高达20%左右。有人质疑,如此高的年化收益率不可持续。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上说法不值一驳,支撑这门生意的,是借款端广泛的融资需求。事实上,20%的借贷成本,在民间借贷中并不算高,很多小贷公司放贷的利率达到月息三分四分甚至更高。对于大量在银行没有信贷记录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来讲,通过P2P借钱虽然不便宜,却至少让他们有可能借到钱,缓解了融资压力。

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一直提倡,民间金融要“阳光化”。在某些监管层人士看来,P2P正是互联网加民间金融,是“阳光化”的一条有效道路。因此,当时的监管态度主流是包容,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新生事物,都给予了充分的成长空间。

研究透了这些,老倪在P2P上注册了账号,借出了他的第一笔钱。他记得,那一天是2013年10月19日。

03:诞生

老倪找到的这家P2P平台叫做和信贷,名字里带一个“信”字。做金融最重要的是信任,挑选借款人最重要是讲信用,他觉得这个名字很对自己口味。

不过作为一个理性的人,让他最终下定决心的,是这家平台资产端看得见摸得着的抵押物。以实物为凭证的债权抵押,这家平台挑选资产的方式和银行有相似也不似,既看重抵押物,又不会去冒风险做当时流行的上千万元超级大标。

原来,这家平台的创始人并非从互联网出身。创始人安晓博一直在传统银行工作,2009年放弃铁饭碗离开体制“下海”时,只因高中同学那句“我要去Google这家伟大的公司”令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状态,并决定要做一些追求梦想的事情。

虽然在银行传统的体制内呆了十多年,安晓博仍然保留了一个典型的80后的趣味,喜欢坐在炫酷的特斯拉车里听《十送红军》,喜欢智能产品。

互联网金融元年来临时,安晓博按捺不住激动,最初的梦想召唤他加入其中。很快他就攒出了30多人的团队,几乎都是80后技术人员。“银行不服务的,我们去服务。这个行业是先有借款需求,后才有投资端。”他说。就这样,和信贷很快成为全国二十几家做同类业务的P2P中规模最大的平台。

安晓博的搭档周歆明也是80后,不过他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出身,外表斯文,逻辑清晰。“一个行业如果满足三个特点就可以去做,第一是空间足够大,第二是有很多落后的地方可以用互联网改造,第三就是这个趋势正在形成。”

在周歆明眼里,互联网金融正好满足这三个条件,而且互联网金融的资金端,跟他熟悉的电商模式也很接近。巧的是,2013年这一新兴行业的名字还未有公认称呼,新华社在报道中称之为“金融电商”。

这个称呼或许暗含了当时人们隐约的期望,互联网金融将会像电商那样,经历十年繁荣,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里。

一家上市P2P公司的五年“奔跑”之路

成长之年

2014年,是和信贷快速成长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网贷市场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在贷余额超过千亿,行业的先觉者开始开拓细分市场。同时,监管出台了,划出了“两条红线,十项准则”。和信贷要在不停快跑中清晰自己的目标:要服务哪类人群,聚焦什么事儿,才能既秉持初心,又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互联网的重要特征是用户导向,而互联网金融继承了这一点。和信贷的五年成长故事,就是由几十万个用户故事支撑起来的。

01:信用

“乌鲁木齐杜女士,32岁,两个孩子,嫁到四川仁寿县,自己开美容院,丈夫开鱼塘养小龙虾。至今没有逾期。”这是和信贷借款人案例中一句简单的话。在这句话的背后,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杜女士丈夫是四川人,生活在水边,从小喜欢养鱼养虾,因此梦想便是承包鱼塘。2017年时,杜女士丈夫看准市场时机,鼓起勇气将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口气承包了十年期限的鱼塘,来做小龙虾生意。

但正如所有的梦想一开始总非一帆风顺一样,这个生意在初期需要很多的投入,包括承包鱼塘、虾苗、人工、机器等费用。而这对于这个30岁出头的小家庭一下子无疑是一笔难以承担的费用,而且当时杜女士正巧也刚有了二胎,钱上比较吃紧,于是他们便想到了贷款。

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一开始想的也是从传统金融机构——银行贷款。但因为杜女士此前在办理的信用卡中填写的办公地址和营业执照地址不一致,银行以为她换工作比较频繁,便以此为理由拒绝了她的贷款申请。无奈杜女士只能另寻他法。直到有一天,杜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和信贷的广告,知道可以从中借款,丈夫也了解到还有网贷这种借款方式,两人商量之后,便决定通过和信贷进行借款。

最终,杜女士一家依靠着自己的积蓄和通过在和信贷的一部分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2018年是杜女士一家小龙虾正式产出的第一年,因为其养出来的小龙虾质量很高,受到市场青睐,几乎不用做任何推广便早早被预订一空,接下来的9月份也是旺季。小夫妇虽然天天忙碌,但却累并快乐着。“接下来几年只要好好养好小龙虾,我们在收入和生活方面应该不用愁了。”杜女士笑道。

这是和信贷众多借款人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对于许多从传统金融体系借贷无门的人而言,和信贷这样的平台提供了一个把信用转变为价值的机会。

山东济南刘先生,36岁,做装修建材生意。因为做装修生意需要资金比较大,又时常需要周转,从试过一次在和信贷借款之后,便成了和信贷的“常客”。“可能我资质比较好吧,算是优质客户,和信贷的放款速度很快,两天就放款了,很方便。所以以后缺钱的话我还会考虑和信贷。现在几乎不考虑去银行借钱了,因为流程太麻烦,周期太长了。”刘先生说。而多次通过和信贷借款的他,从来没有逾期。

还有从事汽车租赁行业的兰州胡先生,为了扩充门店找到和信贷;52岁的公司财务人员成都金女士,第一次来到和信贷是为了买电子产品,第二次则是因为装修……他们至今都没有逾期。就是这样可爱而努力生活着的借款人,一个接着一个来到了和信贷,谱写了一个个暖心的故事。

02:信赖

作为CEO的周歆明,被员工提到的时候都是被亲切地称之为“小明”或者“小明总”。

一方面因为80后的周歆明年龄也不大,外表斯文的他看上去又比实际年龄更小;另一方面更主要是因为周歆明低调的性格,温文尔雅对员工没有架子。这样的他,加上还是产品经理出身,对于和信贷的“全员服务意识”与“全员服务能力”尤其看中。当在问及他信贷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的时候,他回答的就是这两点。

和信贷产品部高级产品经理王婧在回忆这五年在和信贷工作经历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产品“踏实赚”刚上线时,周歆明给她发信息问“这个布局、流程、转向是否ok?”“小明总时刻在关注产品,只要有不ok的地方,随时会提出来。公司管理完全扁平化的,小明总会经常站在产品的角度和我们一块讨论。”她说,自己一直以来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保证产品的正确性,如何在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安心,更方便一些”。

在这样的公司氛围之下,和信贷不仅受到借款人的喜爱,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的投资人。

在和信贷五周年用户感言中,网名“CYP”的用户分享了他与和信贷共同成长的故事:“我今年35岁了,是见证和信贷成长的老和粉。这五年来,和信贷在成长,我也在成长,从一个黄毛小子走向成熟的父亲。收入在增长,在和信贷里的投资也在增加,现在和信贷的收益几乎包了我家里每月的花销……”

和信贷客户服务部现场管理经理马悦回忆与投资人接触的过程,总能想起一些暖心的事情。“以前遇到客户帮着我们订火车票的,还有人将家乡特产寄过来。当感冒的时候,接听客户的电话,也会得到‘感冒了,要记得多喝水’的关心,或者告诉我治疗感冒好办法等等,特别暖心。”在外人眼里,客服是最苦最累的工作,但在她们眼里,只要服务好了客户,客户也会把她们当朋友。

年轻一些的用户,有不少人还提到一个共同经历,他们在理财进阶之路上先后用过余额宝、银行理财、P2P……事实上,P2P卖的不是理财产品,而是连接出借人和借款人,让有闲散资金的出借人帮助到那些需要资金支持的借款人

一个用户在和信贷官方公众号下留言: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而信赖是一种长时间的相处后,对彼此的一种信任和依赖。

监管之年

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大起大落的一年。

全国两会结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题为“互联网加金融,加出融资高效率”的六分钟专题,报道了P2P这一行业。这一积极信号被业内普遍解读为,互联网加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一片叫好声下,大量新客涌入P2P平台成为出借人。随着客户量增加,整个行业的年化收益率随之逐渐下行,并且优质平台的用户复投率明显。以和信贷为例,当年统计数字显示,单个用户最高出借笔数多达数百次。

当大家在为网络借贷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大而兴奋时,和信贷创始人安晓博以一个传统银行“老鸟”的敏锐嗅觉察觉到一丝异样。在他的观念里,金融是个极具专业性的行业,无论互联网金融如何创新,但提供的仍然是金融服务。这就决定了任何金融产品的创新,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是在游戏规则内创新。

在本息保障或担保模式下,投资人基本不会关心债权项目如何,看中的只是平台或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兜底能力,而兜底能力很多时候是虚化出来的,甚至平台“大而不倒”也成为兜底能力强的一个依据。显然,监管并不希望这样一种误解在市场弥漫。

P2P行业第一次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发生在2015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牛市。

对于投资人而言,P2P投资与股市投资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持续火爆的股市分流了大量的原本要投向P2P行业的资金。而在股灾出现后,配资平台又被视为股票市场高杆杠的元凶之一,又为P2P的发展蒙上阴影。

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为P2P行业正名,明确“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同时就个体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达成一致意见。行业性质以及监管归口的明确本身算是行业的一个重大利好,有望一举扭转P2P上半年的颓势。

好景不长,同年11月份爆发的e租宝事件则正式开启了行业的冰川期。P2P行业的非法集资与诈骗问题终于使得公众对于整个行业产生较大的怀疑,同时于2015年12月落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将严于预期。在2016年2月大王理财宣布终止业务以来,仅2016年上半年市场共有247家P2P实现良性退出,P2P平台数量第一次出现下降趋势

随着监管对于P2P定性的明确以及20万、100万监管上限的限制促使这段时间的P2P平台开始密集转型。早些年以企业贷见长的有利网、积木盒子等平台,基本都已经转型为个人贷平台。而和信贷是也转型的比较彻底。数据显示,在2015年时,以房抵贷为代表的抵押贷款在和信贷业务占比中高达98.1%,而在2016年和信贷计划上市时,开始全力转型消费信贷类资产,到2017财年末,抵押贷占比下降到0.8%,此后彻底转型消费信贷类资产。

回顾过往,较早进入网贷领域的和信贷,与其他同行相比,没有涉足2015年的股票配资、2016年的校园贷、2017年的现金贷等这些挣快钱的业务。和信贷CEO周歆明坚定的认为,金融业务并不是法无禁止就可以做的,必须要在监管与政策的指导下开展。

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合规发展,每当有新的整改验收标准出台时,和信贷总能在第一时间以实际行动响应。

自2016年只做个人信用贷以来,和信贷的新增借贷项目已经严格满足监管规定的20万限额。早在2017年1月和信贷就按照最新监管精神上线了江西银行的存管系统,杜绝了客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和信贷于2017年2月1日起终止风险准备金政策,并由第三方保险协议替代,风险准备金费用由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2017财年全年的490万美元下降至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2018财年全年的0美元。2018年7月,和信贷取消了系统自动债转功能,鼓励出借人自主做债转,提高了债转方面的信息透明度。

周歆明认为,正是监管加强,提高了行业门槛,打破了过去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让真正想做事的创业者有机会赢得市场份额与规模。

存管之年

2015年互联网金融冰火两重天,监管大幕拉开。

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P2P监管的基本框架。《指导意见》特别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的机构。

随后行业监管政策密集落地,2016年变成P2P网贷行业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对于很多P2P平台而言,这一年过得颇为辛苦。

01:一波三折

和信贷战略拓展部总监付源回忆,其实和信贷是行业内第一批考虑找银行存管的平台,2015年就开始准备了,由CEO周歆明直接带队寻找存管银行。

最早一批先知先觉的P2P平台在寻找银行时,还并不清楚银行对于存管的态度,往往撒开网去谈,结果多处碰壁后才发现,其实在银行眼里,整个P2P行业的交易量还不如人家几个分支行,所以打心眼里就没瞧上。有的银行愿意接P2P平台,但成本非常高,没个几百万下不来。而且更要命的是,很多银行根本不管你业务是否合规,他们只关心这个平台能有多少钱存在自家银行,这就变成了变相的拉存款。

在周歆明带领团队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认可和信贷模式的银行。浦发银行在详细考察之后,决定与和信贷合作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得到确认消息后,付源与周歆明带着欣喜飞到上海,与浦发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谁知就在对接系统具体事项之时,e租宝事件爆发了,公众舆论一发不可收拾。由于e租宝假借“P2P”网贷之名行骗,网贷行业一时间众矢之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结果是,浦发银行把所有非银机构的存管合作都停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周歆明继续寻找愿意接P2P资金存管的银行,并于2016年签下了江西银行。江西银行属于市面上态度也比较积极主动的银行,银行资质和实力不错,更为重要的是,江西银行是市面上存管业务体验口碑最好的银行。团队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但还不能松气,因为接下来将有大半年的忙碌在等待他们。

和信贷已经拔得先筹,而更多的同行还在与银行进行着艰难的洽谈。在形势未明朗之前,银行的态度仍以观望居多。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8月,和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的P2P平台已经超过一百家,不过仅有30余家P2P真正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

终于,监管层出手了,2017年2月23日,银监会官网正式对外公布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让P2P资金银行存管真正有章可循。指引里规定,“商业银行担任网络借贷资金的存管人,不应被视为对网络借贷交易以及其他相关行为提供保证或其他形式的担保”以及“存管人不对网络借贷资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证,或承诺,不承担资金运用风险”,这两条被视作存管银行的“免责”条款。

至此,银行的态度大为改变,许多银行变观望为积极,真正开拓起存管业务来。当时业内公认比较活跃的银行有江西银行、徽商银行、民生银行、厦门银行等数家。此时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平台开始挑银行,用户体验不好的银行遭到平台拒绝。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开展类似业务的银行并不少,但是合规的平台签一个少一个,签完了就没得签了。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场“银行存管”竞赛,意味着整个P2P行业都将进入银行存管时代,而银行存管的高门槛、高要求,必然会让一批无实力的,过于草根的平台率先遭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清洗。

02:马不停蹄

银行存管极有价值,但监管要求的时间非常短,存管又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如果从零开发系统,需要几十个人加班加点扑在上面。业内头部的几家平台,与银行从洽谈资金存管业务开始,到最终正式接入上线系统,普遍经历8-9个月。

存管系统对于银行和平台双方来说工作量都相当大,对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涉及到的技术研发数据的对接、资金账户和资金的迁移、业务的结算等等各个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精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上线存管不光是件技术活,也是一件体力活。

研发部的一个老员工,在回忆存管攻坚战时,无不感慨那段马不停蹄的日子。“我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问题了就想办法尽力去解决,只要团队齐心,没有什么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最难的可能是来自于大家的心里感受。我记得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跟存管银行合作的那段时期,应该是我们比较难的时候。这里的难并不是技术方面的问题难倒了我们,而是我们跟银行合作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且这些因素都不是我们努力就能改变、解决的,面对银行的压力、公司的压力,有时想继续推进下去都会觉得无能为力。”

那个项目做了半年,在这半年里,团队每天下班不早于晚上11点,有时甚至凌晨两三点才下班,第二天早上9点到公司再继续工作,经常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他说,“大家都没有放弃,就这样一步步熬过来、坚持下来了,最后的结果也不错。”

存管的成本投入也不低,产品支付系统、运维开发工程师、测试、交互设计等等相关人员,光人力成本就上千万,银行前期的技术开发成本投入也需要几百万。除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成本,那就是用户流失的成本。因为系统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调整,而每一次调整都可能对老用户的体验造成影响,用户学习和接受新的流程、习惯新的系统,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过程波折而艰难,但周歆明认定值得付出如此多的投入。存管落地是合规的重要条件,对于一家任何P2P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03:先行一步

2017年1月,和信贷与江西银行合作的银行资金存管系统正式上线,早于银行存管《指引》政策颁布一个月。

上线以后,用户的每笔资金交易都是用户授权银行,操作执行,账户信息也是由存管银行进行管理,银行会对每笔交易的交易流程进行管理记录,交易真实可查。

银行存管的价值何在?和信贷CEO周歆明认为,监管要求银行存管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出借人、借款人、平台三方资金的有效隔离,能够避免平台利用出借人的沉淀资金设立资金池。而平台“摸不到钱”,也就大大降低了用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平台没有跑路的必要,用户资金安全保障得到升级。

对于行业内数千家P2P平台而言,2017年初能够真正接入的银行存管的平台,仍然凤毛麟角。当时业内普遍认为,如果18个月过渡期内没有接入银行资金存管,意味着将不被承认是合规的P2P。

上线存管是合规的必经之路,但也只是漫漫长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即便上线银行存管系统的平台,也并不意味着就高枕无忧,比存管更远一步,周歆明看到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做。平台的项目质量、风控水平、逾期坏账等问题,并不能依靠银行存管去解决。

向银行资金存管,获得ICP许可证和地方金融办备案,这些都是网贷平台合规的基本要求。周歆明认为,合规是优质平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平台还是要聚集精力打造风控能力,提高获客效率,提高品牌影响力,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老员工王婧说,有一些平台一开始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要做多久,所以在面临压力之下会选择放弃,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也没有很坚定。e租宝事件刷掉一批草根平台,存管又刷掉一批实力不够的平台,108条出来又将刷掉一批平台。“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平台,才能最终剩下来。”在她眼里过去五年就是一场不停歇的奔跑,2014年平台做全方位迭代,2015年做“踏实赚”,2016年集中精力攻存管,2017年上市……

这个行业形势变化非常快,一直在迎接变化的过程中。和信贷可贵的是,作为一家有金融基因的公司,懂得在变中求稳。“我们是逐个攻破关键问题,每一步实实在在成长起来的”,谈到未来王婧很有信心,“我们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坚定的意愿,有任何的难关都要闯过去”。

一家上市P2P公司的五年“奔跑”之路

上市之年

01:起点

如果要给和信贷一个标签,就是“业务精、平台稳,不过于苛求规模”。2017年,和信贷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HX”,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在此之前,他给人的品牌印象是低调的。成功上市,使得和信贷突然变成业界新星备受瞩目,但和信贷CEO周歆明知道,团队为这一刻已准备许久。

和信贷在2016年筹备上市,并搭建了VIE架构。2016年4月25日,和信贷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用于经营,注册资本5万美元,共有5亿股。在筹备上市过程中,不单要理顺公司治理、业务风控、战略发展的问题,还要将所有财务数据提交审计,达到公众公司公开透明的要求。

出于战略考虑,和信贷创始团队也做出了一些牺牲,不过分苛求规模,而是在精化业务,满足合规要求,以寻求长足的发展。周歆明透露,“和信贷为了追求公开透明,才寻求上市。可以说,在跑马圈地那个阶段,我们牺牲了一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来获得规范。”

2017年11月3日,和信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距离其诞生才仅仅四年。

周歆明认定,上市不是终点,而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开始,合规才是行业立足之本,风控则是行业核心竞争。所以在上市那一刻激动、兴奋之余,他感觉到更多是挑战。上市对一家公司来说,是变成一个公众公司的过程,也意味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02:成绩

事实上,有前瞻眼光预判到趋势的不仅和信贷一家。有6家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2017年内完成了IPO,先后为信而富、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简普科技(融360)与众安在线。2017年因上市潮而成为金融科技上市元年。

在成绩表现上,和信贷、宜人贷与拍拍贷这三家平台在2017年脱颖而出。其中,宜人贷2017年全年净收入55.43亿人民币,净利润13.72亿人民币;拍拍贷2017年全年总营收达到38.96亿元,净利润为10.82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和信贷在模式和各项指标上都类似一个缩小版的宜人贷。2018财年(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财报显示,和信贷业绩增长强劲,在交易量、借款人数、营收与净利润等核心指标均大幅上升。整个财年净收入为1.073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368.0%,全年净利润为6,550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664.3%;平台促成借款总额达83亿元人民币,较上一财年同期的增长151.2%;借款人人数为101,172人,较上一财年增长252.0%。

与此同时,和信贷也顺利完成小额消费信贷转型,并分享了市场成长的红利。

03:梦想

“我个人觉得,公司现在正处在一个初中阶段。我们考上了初中,在准备考高中的阶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劲很大。”和信贷老员工王婧提到,“和信贷一直都有一个梦想,成为行业一流平台。”

和信贷创始人安晓博也在公开场合强调,和信贷普惠金融的初心一直未变,我们想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便捷、透明、安全的平台,这是从创立至今和信贷一直坚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中国,仍有很多收入和信用状况良好的人,得不到合适的金融服务。解决这部分人群的融资和投资需求,给了P2P、消费金融、小贷公司商业机会。”周歆明坚信这是公司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未来的动力。

对于和信贷的未来,周歆明透露,以品牌升级、IT技术升级、用户体验、开拓消费场景等方面作为发展方向,在国际化市场、智能风控等领域不断尝试和创新,积极履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社会责任,希望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加美好的服务,让更多人共享普惠金融的果实。

“我希望和信贷梦想成真。”王婧补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