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次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2019年7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首次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地评估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将有效地指导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基于监测数据,主要发现如下:

一、学生价值取向积极,但可能“光想不做”

根据调研数据,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并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深入,更多学生了解到“个人努力”在获得成功中的重要性。八成以上学生在勤劳节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遵守公德等方面日常表现良好,但只有68.4%的四年级和68.6%的八年级学生做家务劳动,只有53.1%的四年级和38.2%的八年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和班级劳动。

教育部首次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二、学生数学学科表现良好,但综合应用能力薄弱

教育部首次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根据表格来看,学生在数学学业中表现良好,科学学业相对薄弱。同时根据调研数据,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偏弱,如在科学学科上,四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5.7%、74.9%,低于科学理解能力约5个百分点;八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3%、76.3%,分别低于科学理解能力4.1和10.8个百分点。

三、学生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教育部首次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2017年)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

但仍有部分学生无法满足基础的睡眠时间。学生近视情况日益严重,低龄化趋势并未得到缓解。

教育部首次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四、学生家庭作业繁重,学习压力大

教育部首次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由表格可见,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学业压力增幅明显。尤其是数学学业,有43.8%的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数学作业时间竟然超过2小时。中国低龄学生的学业减负问题真的是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