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狂欢: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放灯

中元节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虽然是“鬼节”,但中元节的节日气氛并不是阴森恐怖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

中元节的名字来源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为上元,拜天官;七月十五为中元,拜地官;十月十五为下元,拜水官。中国人的信仰是祖先崇拜。七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些农作物已经成熟。人们就用这些农作物向祖先祭拜一番,祈求来年风和雨顺。于是中元节成为一个祭祀的节日。

另类的狂欢: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放灯

神话传说中,七月十五这一天,阎君下令鬼门大开,百鬼夜行。这个传说不但给中元节蒙上神秘诡谲的色彩,还衍生出很多有趣的民俗。

另类的狂欢: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放灯

中华民族讲究“民以食为天”。祭祀祖先和游魂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美食了。到中元节这一天,每家每户将提前准备好的贡品放在供桌上。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环境的不同也造成了民俗之间的差异。有的地方用米饭,有的地方用六畜的肉铺,有的地方则用洗净的瓜果,不一而足。这些贡品在祖先和游魂享用完以后,自然也就接着祭了人们自己的五脏庙。美食会给人一种幸福感。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的心情其实并不阴霾,而是喜悦的,充满希望的。

另类的狂欢: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放灯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的时候。万家灯火,喜气洋洋。而到了中元节,人们推己及人,认为“鬼”也需要一个热闹的节日气氛。于是打着“鬼”的旗号,千家万户再一次张灯结彩。人间的灯与冥界的灯自然要有区别。在传统文化中,水是阴柔之物,通往冥界。所以中元节又有放水灯的习俗。人们把灯放在小船里,小船顺流而下,渺渺的灯火从一粒豆大小到消失不见。人们认为这是水灯完成了它的使命,引渡灵魂找到了回家的路。

另类的狂欢: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放灯

眼中是满城灯火的美丽景象,嘴里是可口的美食,还有各种请神仪式的热闹鼓吹,中元节俨然成为一种狂欢,一种蒙着鬼神色彩的另类的狂欢。人的本性就是追求美好的事物,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圣诞节在中国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商业性质越来越重,中元节在祭祀的基础上也赋予了新的意义。清人庞垲写过一首《长安杂兴效竹枝体》,生动地描写出人们庆祝中元节时欢快热闹的气氛。诗曰: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另类的狂欢: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放灯

可惜现在中元节已经没落,不复往日的光景,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鬼节”。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