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周易——乾卦

元,亨,利,貞。

《乾》卦象徵天: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

解讀周易——乾卦

《說卦傳》“乾,天也”,“乾,健也”,即言“乾”之象為“天”,其義為“健”。

《周易》作者通過對大自然的直感的觀察,認為“天”體現著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這四種德性;之所以如此,在於“天”的本質元素是沛然剛健的陽氣,這種陽氣“運行不息,變化無窮”,沿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環往復,制約、主宰著整個大自然。

解讀周易——乾卦

初九:潛龍勿用。譯文:初九,巨龍潛伏水中,暫不施展才用。

《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爻組成,其位自下而上,名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稱“初”;《周易》占筮用“九”、“六”之數,“九”為陽爻,“六”為陰爻。

第一爻是事物的發端,位卑力微,須養精蓄銳,其目的在於進一步發展,因此《乾·初九》誡以“勿用”,實為時機未到,暫行潛藏而已;一旦形勢許可,就要步步進展,以達“飛龍在天”的境界。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譯文:九二,巨龍出現田間,利於出現大人。

九二陽剛漸增,頭角初露,邁開了重要的一步,雖距最後成功尚遠,但居中不偏,已具備成功的素質,故有“大人”之譽。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譯文:君子整天健強振作不已,直到夜間還時時警惕慎行。

《乾》卦諸爻均稱“龍”,唯九三爻稱“君子”,《集解》引鄭玄說:“三於三才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然而,《周易》是“隨其事義而取象”,即靈活地運用各種象徵物表示特定的象徵意義。在《乾》卦爻辭中,“龍”為陽剛之物,“君子”為健強之人。從象徵的角度看,兩者都寓意於剛強不息的氣質。

解讀周易——乾卦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譯文:九四,或者騰躍上進,或者退處在淵,必無咎害。

《乾文言》:“或之者,疑之也。”《正義》:“言九四陽氣漸進,似若龍體,欲飛猶疑或也。”但這種“疑”並非猶疑不決,而是審時度勢,待機奮進。《周易》的第三、四爻,均表示比較難處的地位:三雖居於下卦之上,但未升至上卦;四雖已進入上卦,卻又居於上卦之下。這兩種位置若處之不妥,往往導致下受抵、上遭壓,所以《繫辭下傳》指出“三多兇”、“四多懼”。而《乾九三所謂“終日乾乾,夕惕若”,九四所謂“或躍在淵”,都是針對其艱難地位而發的。這是《周易》爻位的一個重要特點。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譯文:九五,巨龍高飛上天,利於出現大人。

《集解》引鄭玄曰:“五於三才為天道,天者清明無形而龍在焉,飛之象也。”《正義》:“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德備天下,為萬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見此居王位之大人。”

第五爻居上卦之中,往往是每卦最吉之爻,舊說稱此爻為“君位”,事實上多是象徵事物發展到最完美階段的情景。

解讀周易——乾卦

上九,亢龍有悔。譯文:上九,巨龍高飛窮極,終將有所悔恨。

《集解》引王肅曰:“窮高曰亢。”此處形容龍飛到極高的程度。《繫辭上傳》“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正義》:“悔者,其事已過,有所追悔之也。”

上九居《乾》卦之終,陽進亢極,將致災害,故“有悔”. 《集解》引王肅曰:“知進忘退,故悔也。”表明事物的發展,盛極必衰。

《周易》第六爻多寓這一哲理。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譯文:用“九”數(即占卦佔得六爻皆變),出現一群巨龍,都不以首領自居,吉祥。

《易》筮過程中凡筮得陽爻,其數或“七”、或“九”,“九”可變,“七”不變,故《周易》筮法原則是陽爻用“九”不用“七”,意即佔其“變爻”;若筮得六爻均“九”時,即以“用九”獲佔。

而六陽皆變,皆由陽剛變為陰柔所以取群龍都不以首領自居之象。《尚氏學》:““見群龍無首,吉’者,申遇“九’則變之義也。九何以必變?陽之數九為極多,故曰‘群’。陽極反陰,乃天地自然之卷理。乾為首,以陽剛居物首,易招物忌;變坤則無首,無首則能以柔濟剛,故吉。

解讀周易——乾卦

表明《周易》作者強調“謙”,認為越是剛健,越有地位,越要不為物先。“見群龍無首”,正體現這種思想。

《乾》卦作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以“天”為象徵形象,揭示了“陽剛”元素、“強健”氣質的本質作用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孔穎達問道:“此既象天,何不謂之天’,而謂之‘乾’?”他自答說:天是“定體之名”,乾是“體用之稱”,“天以健為用者,運行不息,應化無窮,此天自然之理。”

卦辭以“元,亨,利,貞”四言,高度概括“天”具有開創萬物,並使之亨通、富利、正固這四方面“功德”,意在表明陽氣是宇宙萬物“資始”之本。但“陽剛”之氣的自身發展,又有一定的規律,於是,六爻擬取“龍”作為“陽”的象徵,從“潛龍”到“亢龍”,層層推進,形象地展示了陽氣萌生、進長、盛壯乃至窮衰消亡的變化過程。其中九五“飛龍在天”,體現陽氣至盛至美的情狀;上九“亢龍有悔”,則披露物極必反、陽極生陰的哲理。《周易》的辯證哲學體系,在此鋪下了第一塊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