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三萬,可是養不起暑假裡的孩子

英國BBC稱,擁有良好數學素養的人,能夠賺到平均收入的6倍。

在《媽媽是超人》裡,黃聖依帶著不到6歲的 兒子安迪,參加了幼升小的入學考試。

在面試環節,四位老師重點考了安迪的數學邏輯能力。其中一位男老師拿出一張畫有4瓶水的圖,水量不同,問安迪把糖放到哪個瓶子裡水最甜。

我月薪三萬,可是養不起暑假裡的孩子

還有一道充滿陷阱的題:

小紅站在隊伍裡面,她的前面有7個小朋友,她的後面有6個小朋友,請問隊伍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大部分家長都面臨過升學焦慮,明星黃聖依也不例外。躲在門後面的她,看上去比兒子安迪還要緊張。

而5歲的安迪很淡定,成竹在胸,每道題都回答正確。

我月薪三萬,可是養不起暑假裡的孩子

相比之下,在節目裡,演員鄧莎的兒子大麟子,數學就比較糟糕,算題時全程都在狀況外,很懵,孩子興致也不高。

急得一向都“佛系”教育的鄧莎,趕緊向黃聖依討教安迪數學為什麼這麼好。

我月薪三萬,可是養不起暑假裡的孩子

節目看到這裡,很多成年人也陷入了“那些年被數學支配的恐慌”裡:

“小學三年級數學成績突然不好了,從此每次考數學就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哪怕高考過去這麼多年,如今還會夢到數學交白卷,然後一身冷汗驚醒。”

“小學五年級被老師點名,到黑板前做一道應用題。那道題不會做,不知怎麼的,從此一蹶不振,數學成績一落千丈。”

“初二那年彎腰撿了只筆,從此再沒能聽懂數學課。”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能夠同時幹掉一個家庭,擊垮一個大人,掀翻一個孩子的,可能真的只有數學題了。

英國的《衛報》調查顯示,包括孩子和大人在內,大約25%的人群都曾受到數學焦慮的困擾。

在父母身上表現為擔心孩子的成績,在孩子身上則更為直觀:成績不理想。

研究還發現,這種焦慮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傳染給孩子的。

鄰居孫姐,有兩個孩子,大女兒讀四年級,小兒子還在幼兒園。

夫妻倆是高知分子,一向主張快樂教育,不拿分數來約束孩子的天性,因此並不在意女兒是考了80分還是99分。

可是,從三年級開始,女兒的數學成績雪崩式下降,原因不明。這讓不怎麼“在意”分數的孫氏夫婦,一度非常頭疼和緊張。

前段時間,孩子拿著64分的卷子回家,上面老師還委婉留言:孩子很優秀,就是偏科比較嚴重。

我月薪三萬,可是養不起暑假裡的孩子

拿到成績單的當天晚上,孫姐硬是狠心拉著女兒親自輔導到晚上十一點,一邊講題,一邊拍桌子,儼然一副標準的“壞媽媽”形象。

孩子不笨,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看到答案就恍然大悟。每做錯一道應用題,小姑娘就打著哈欠說:“這次粗心了,下次肯定不會錯。”

下次,還錯。又好笑又好氣。

旁邊站著的老公連連搖頭,稱不該這樣教育孩子,成績事小,母女關係事大。可眼看兩年後就要小升初了,比起快樂成長,一個紅彤彤的64分更震撼。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月薪三萬,養不起一個暑假的孩子,咬咬牙,錢還是得撒出去。

於是,夫妻倆火急火燎地給孩子買了一堆數學模擬卷子,重金聘請家教週末輔導,甚至許諾下次數學考到80分,就給女兒買手機。

孫姐心裡想著只要孩子好好聽課,老老實實做題,成績一定不會差,可偏偏適得其反,女兒越來越牴觸數學:

家庭作業總是把數學放到最後;一打開卷子先翻一翻再抓耳饒腮;盯著一道應用題五分鐘不見動筆。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一道數學題就夠了。

摧毀一段親子關係有多容易?一次輔導孩子學數學就夠了。

數學差的人,拿它當噩夢;數學好的人,拿它來拉分。

中國創新研究院院長於曉雯講了一個發生在她學生身上的真事。

齊齊的成績還算不錯,但從四年級開始,“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數學有掉隊的趨勢。齊爸齊媽深知,數學一步跟不上,後面的小升初、中考、高考就會步步跟不上。

我月薪三萬,可是養不起暑假裡的孩子

去年放寒假,其他同學歡天喜地回奶奶家“度假”,齊齊利用假期,惡補數學。

爺爺奶奶隔著電話線,對兒子兒媳表示不滿:國家都提倡減負了,幹嘛這麼累,都不讓孩子歇一歇。

孩子天性愛玩,起初也不怎麼樂意,但後來證明是完全值得的。

她剛到於曉雯(小魚)數學班上時,根本跟不上進度,很努力,就是學不好。小魚老師一直都堅信:用對方法,沒有學不好數學的孩子。

她的數學課跟別人的刷題目、背題型不同,每個知識點,小魚只教齊齊做一道題。

從一道題裡,去發散思考,這一類題怎麼做;再從出題者的視角,觀察這一類題之間的區別在哪。

我月薪三萬,可是養不起暑假裡的孩子

吃透一道題,比做一百道題更有效。

短短一個假期,齊齊最明顯的改變不是成績提升,而是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經常出題為難爸媽。

不怕學霸成績好,就怕學霸放寒假,期中考試齊齊的總成績,從班級中下游一躍成為班裡前三名,數學成績功不可沒,也總算沒有辜負孩子假期吃的“苦”。

孩子具備了數學思維,也就是大人說的“開竅”了,不僅數學補回來了,還間接提高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