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九間棚」激勵創業鬥志

追憶“九間棚”激勵創業鬥志

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的英雄兒女;沂蒙大地,革命老區,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光輝典範。其中有一個聞名全國的農業戰線的新典型,她就是被譽為“沂蒙山區的一顆明珠”的九間棚。

九間棚村地處革命老區沂蒙山腹地,北靠蒙山,南接棗莊,西鄰曲阜,東連臨沂,隸屬於山東省平邑縣地方鎮。其舉世聞名,源於“團結奮鬥,頑強拼搏,堅忍不拔,艱苦創業”的九間棚精神讓這個小山村實習了勤勞致富。

1.滄桑歲月

說起“九間棚”的來歷,還有一段苦澀的歷史。這個小山村,卻在27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不同尋常的滄桑歲月。

追憶“九間棚”激勵創業鬥志

相傳在清朝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一戶劉姓夫婦逃荒躲難,來到了龍頂山上,發現山頂有個天然石棚可以棲身,便住了下來。從此石棚當屋,石板當床,星月當燈,刀耕火種,繁衍生息,後來,人口逐漸增多,便用石塊將石棚隔成九間,取名“九間棚”。從此,祖祖輩輩在這裡一住就是200多年,直到1963年才全部遷出石棚。

龍頂山上的九間棚海拔640米。這裡山高澗陡、四面懸崖、土地瘠薄、缺水沒電,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極為惡劣。村裡只有一條似路非路的羊腸小道與外界相連,上山下山非常艱難。山上產量很低的水果需要往外賣,只能肩挑人背送到山下,一路磕磕碰碰,很難賣上好價錢。黨和政府始終牽掛著九間棚,1958年曾將九間棚人分別搬遷安置到山下幾個條件相對較好的村莊。但窮家難捨、故土難離、親情難分,搬下山的九間棚人,兩年後又陸續回到了龍頂山,住進了九間棚。

九間棚的老輩人和幾任村領導一直在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艱苦地奮鬥著,但由於環境惡劣等多種困難因素的影響,九間棚一直變化不大。直到1983年,人均純收入還不足百元,是出了名的“幹山頂”、貧困村。

2.鋪路引水

1984年冬,村兩委換屆,老書記劉德敬和村主任廉茂增多年培養的劉嘉坤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當時他在村裡任民兵連長、團支部書記。

為了找準山上與山下村莊存在的差距,劉嘉坤多次去山下較富裕的村子考察學習。先進村子各有各的的經驗、做法,但共同特點是家家有電、戶戶有水、村村通路。癥結找準後,劉嘉坤和新老班子一道立即帶領全村群眾投入到了“修路、引水、治山、種樹”的大會戰當中。

修路是1984年冬天開始的。聽到修路的消息,全村沸騰了,村民都下了決心。沒有資金,他們不等不靠、共同集資。老書記劉德敬帶頭拿出了準備建新房的錢,劉嘉坤拿出了家裡的全部積蓄,村裡的黨員和村民們有的下山賣豬賣羊賣雞蛋,有的拿出了為閨女準備嫁妝的錢,60多歲的趙永蘭老太太拿出了多年積攢的準備買壽衣的錢……三天時間,多半是靠變賣家當和借貸的九間棚人竟然集起了1.77萬元!

修路的開山炮炸響了。從1984年12月到1985年4月,九間棚人基本上一天沒歇,大年三十還在工地上打炮眼、裝炸藥,開山放炮。由於長期過度勞累,施工到了關鍵時刻,有的村民撐不住了,經常發脾氣、耍性子,工地上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劉嘉坤發現這種情況後,苦口婆心的給大家做工作。村民也都知道劉嘉坤承擔了和大夥一樣的工程,之外,還得為全村老少和整個工程操心,他承受的巨大壓力和極度疲勞是有目共睹的,村民都認為不能再給他添麻煩了。於是大家轉變了情緒,全力投入到修路工程中。就這樣,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他們幹了五年才能完成的工程:一條寬6米、長3500米、大小24道彎的盤山公路修成了!

追憶“九間棚”激勵創業鬥志

一直以來,九間棚就受困於水。盤山公路修通以後,九間棚人還沒有來得及撣掉身上的泥土,又開始了治水的新徵程。劉嘉坤從縣裡請來了水利設計人員,設計了揚水站建設方案和輸水管道路線,工程的施工難度非常大。開始的部分工程是在懸崖陡壁上進行的,需要將人用繩索吊在懸崖上完成,村幹部帶頭將自己吊到了水源上方的懸崖上。打炮眼、裝炸藥、炸通道、安管道,懸崖陡壁上響起了清脆的錘扦聲和隆隆的炮聲。一個月後,一座揚程102米的揚水站工程竣工了。隨後,又興建了容量4000多立方米的龍頂山天池和38個蓄水池及3500米的輸水石渠,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和部分果樹灌溉需求,真正實現了“路跟渠,渠帶路,母子水池滿山布,灌溉田園澆果樹,洗衣做飯水到戶”的高山水利化。

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九間棚累計投工10萬多個,平均每人每年義務出工310天,全村群眾集資23萬元,架設了3000多米的供電線路,修築盤山公路3500多米,修築石渠3500多米,開山整地新栽果樹兩萬多棵,用掉了兩萬多斤炸藥,壓斷了幾百條扁擔,磨禿了上千根鋼釺。五年幹了常人十年都幹不完的活,初步改變了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

3.工業富村

在解決生活生產問題後,劉嘉坤認識到九間棚雖然已經拔掉了“窮根”,但是還沒有播下致富的“種子”,侷限在九間棚山頂上發展農業只能解決本村人的吃飯問題,但是要想走上致富的道路,就要發展工業。

追憶“九間棚”激勵創業鬥志

平邑縣盛產金銀花,金銀花的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0%,質量在全國屬上乘,更何況金銀花又是九間棚的傳統種植業,祖祖輩輩對金銀花都有深厚感情。2000年本著“發展金銀花,造福全社會”的經營宗旨,劉嘉坤發起成立了平邑縣九間棚農業科技園有限公司,重點進行金銀花及各種苗木的研究、培育及推廣。由於經營管理得當,公司發展非常迅速。

在當地反覆試種成功的基礎上,劉嘉坤對全國的金銀花產業做了全面調研,發現種植品種繁雜,市場秩序混亂,摻雜使假、坑害消費者的現象時有發生,金銀花產業急需規範和提升,那時,他有了做強做大金銀花產業的宏偉目標,形成了做金銀花全產業鏈企業的總體規劃。

從2002年到2012年,公司在北京、重慶、雲南、廣東成立了子公司;設立了平邑縣九間棚金銀花專業合作社;在全國推廣種植九豐一號金銀花10萬畝;同時,成立了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對回收的金銀花進行有效成分提取及加工;投資興建了山東九間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以金銀花為原料的中藥。“良種研究選育—推廣種植—乾花購銷—提取加工—藥品、食品研發生產”的金銀花全產業鏈企業的雛形已經形成。九間棚已成為國內外金銀花行業的領導者和整合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