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58731246236
在三国故事中,诸葛亮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除了其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政治操守之外,诸葛亮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应该就是其过人的智慧和谋略。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被极大地神化了,以至于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渲染的诸葛亮之智近于妖。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屡出奇谋,在政治上手段高明,还具有极高的科技才能,而最能代表这种才能的莫过于“木牛流马”了。据说诸葛丞相晚年率领蜀汉军队北上伐魏,六出祁山,在与魏国名将司马懿的对峙中应用了其发明研制的木牛流马,极大地改善了蜀军的后勤运输,甚至以此为饵截获了大量魏军粮草。那么所谓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呢?
“流马”模型图
有一些古籍记载,所谓的“木牛流马”是经过诸葛亮改进的独轮车。木制独轮车在汉代被称为“鹿车”,诸葛亮加以改造后称为木牛流马,直到宋朝才出现了“独轮车”的称呼。有专家指出,四川渠县蒲家湾等地出土的独轮小车浮雕真实地展现了东汉年间木牛流马一类独轮车的面貌,是重要的实物史料。
有的学者则认为木牛流马分别是四轮车和独轮车,但两者谁是独轮,谁是四轮,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一个脚就是一个车轮,四足则是车旁前后装的四条木柱。所谓流马则是改良后的木牛,有前后四脚,即人力四轮车。
电视剧《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中的木牛流马
这牵扯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所谓的“木牛”和“流马”究竟是一件事物,还是两件事物。有学者勘察了川北广元一带现存古栈道遗迹的宽度、坡度和承重等数据后提出“木牛流马”应该是两种事物。木牛带有前辕,引进时有人或牲畜在前面拉,后面有人推。而流马则是模仿马的外形,但没有前辕,不用牵引,仅靠人推。
战国时期的青铜齿轮,证明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齿轮装置
关于木牛流马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认为木牛流马是运用机械齿轮装置的自动装置。《南齐书·祖冲之传》有云:“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不劳人力。”这就是说南北朝时期的大发明家祖冲之在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基础上,制造出了更胜一筹的自动机械。从此可以推论,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应当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历史研习社
木牛流马是存在的,并非小说杜撰,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后主传》等记载:“(建兴)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如以木牛运。”“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十二年春,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但是,由于没有留下实物和图纸等直接实证,再加上《三国演义》之描述,使其蒙上了神秘面纱。大家对其也是众说纷纭,归结起来,有五种说法。
一、木牛流马是普通独轮推车
《宋史》、《后山丛谭》和《稗史类编》四川渠县蒲家湾东汉无名阙背面的独轮小车浮雕及同县燕家村东汉沈府君阙背面的独轮小车都再现“木牛流马”的模样。这种小车的形态和构造,因地制宜,略有不同,故各地所称“手推车”、“二把手”,“鸡公车”等,都是指这种独轮小车。说:木制独轮小车,汉代称为鹿车,经诸葛亮改进后称为木牛流马。到了北宋,在沈括《梦溪笔谈》中开始出现了“独轮车”的名称。
四川渠县蒲家湾东汉无名阙背面的独轮小车浮雕及同县燕家村东汉沈府君阙背面的独轮小车都再现“木牛流马”的模样。这种小车的形态和构造,因地制宜,略有不同,故各地所称“手推车”、“二把手”,“鸡公车”等,都是指这种独轮小车。
二、木牛流马是四轮车、独轮车
高承《事物纪原》卷八说:“(诸葛亮始造)木午,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民间谓之江州车子。其佐证是成都羊子山二号汉墓出土的“骈车”画像砖,其右下角有人推独轮小车的形象。
“木牛流马”的称呼来历,因为独轮车不用牛马,一个人能推走,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转的马(流马),但这两种解释也有欠妥之处:独轮车、四轮车机械原理十分简单,何劳诸葛亮亲自制作?而且独轮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诸葛亮沿用了这种独轮车,还值得史书上大书一笔吗?
三、木牛流马是奇异的自动机械
此说以《南齐书。祖冲之传》、《太平御览》、《辞源》等为代表,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时代,运用齿轮原理制作机械,己屡见不鲜。东汉时毕岚作翻车是利用齿轮转动来汲水的一种装备。三国时韩暨又制造水排,利用水力驱动水轮来灌水。魏国有个马钧,他重造出指南车,又能用水力发动,使木人击鼓**,跳丸掷剑,春磨斗鸡,变巧百端。
而诸葛亮只能制造独轮车,不是相形见绌吗?《南史。祖冲之传》:“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可知祖冲之是亲眼见过木牛流马的,又因木牛流马的启发,他便创造一种机械运行的工具,比木牛流马更胜一筹
由此可知,木牛流马一定是利用齿轮原理来制作,否则祖冲之不会有兴趣拿它来作参考和对比。可惜的是此论缺乏确凿的论据和实形。
四、不明确指什么东西
《三国志》、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和《辞海》只笼统地说“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制的运输器具”。
五、是一种具有特殊外形及特殊性能的独轮车
近人陈从周、陆敬严查检文献根据,勘察川北广元一带现存古栈道的遗迹、宽度、坡度及承重等数据,提出新观点:木牛有前辕,引进时人或畜在前面拉,还有人在后面推。有车轮架,车身长4尺,宽近3尺。流马不是四轮车,与木牛大致相同,但没有前辕,进行时不用人拉,仅靠推,车身狭长,车形似马。
木牛流马究竟为何物现在还没有定论。有兴趣的,大家可以一同探讨。
古今说史
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是河水为动力。下漂木头和舟船拉动绳索,配合滑轮把索道的吊挂粮草提升山顶,或平移过去或放下山底。指挥各处谐调行动一系列组合长距离运输装置。流马下漂,拉动粮草提升到高山。木牛(滑轮吊挂粮代)下行 又把流马拉回。反复运动,把粮草运向远方。木牛流马是在山区自行运输工具。在非常特别陕川甘交界沟深山高森林中心地区,即不能用独轮车,更不能是电视剧那些笨家使。谁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代人走路都非常之艰难。诸葛亮不会你笨到用独轮车上山。更不会用制造的其它笨家伙。用什么。只有唯一。只有利用山地高差做文章,找灵动,想方法,构异思了。不论古人今人都只有唯一想到,滑轮,长绳,长距离山间溜滑。上下岭间辘轳斜拉提升。象今天地过河,留溜索一样才能办到。才能大量地运输粮食军需。没有其它办法,能在陕川甘峡谷高山之间应用。只有大辘轳流马似马奔跑尾飞扬,大滑轮又为牛头似绳牵鼻,通过两长距离两山之间索绳架设,提升都方便,又是自动下放溜滑,通过辘轳流马斜拉提升,一节倒一节不断前进,形成架构木牛流马运输通道。也才能做到想象中木牛流马自动化,非常合理地进行交通运输,在密林山间大树很多,即容易架设又移动搬迁。否则,不论是川陕栈通,还是陈仓暗道 。虽您一脑袋想扁,自然环境在那放着,除了滑轮绳索和大辘轳流马才能搬运方便外,其它古代都是靠人背肩扛没有别的办法,驴马都用不上,更不要说人造笨家伙,木牛流马是绳索滑轮辘轳流马集合应用。是山谷运输的简单方便方法,省工省力省钱省材料最有效方法。在现在工业运输矿石,人员上下矿,上班下班也广泛应用,虽然现在的比古代先进先进很多,但原理同样,在景观风景索道观光车辆,更是普遍架设。古代的木头流马,也不是特别好制 ,又是群体家具不应该长久应用的,而索道运输又需要集体力量用的。不是一个家,一个户是能用的,一家一户是不能为力的,也没有大量东西要运输,所以也不能长久应用。没有特别需要,不会长久放置,也不能长久放置,以免腐烂损坏,这样使木牛流马即神密,又神化。又使诸葛亮更加神化,中国人信神有传统。越是老人越信神,一切神化的东西都是越来越神。越搞越神木牛流马也是如此。
在三国时期川陕之道,只有明修的栈道 ,和不只知道那里陈仓暗道,不论是用木头搭建悬空栈道 ,还是军人用干辛万苦翻山跃岭踏出暗道用大诗人的话说,难于上青天。诸葛亮不可能脱离实际的,凭空创造出神奇木牛流马,而自动运输军粮 ,技术达不到,也不可能神化地,脱离当时料材,技术和基础知识弄出木牛流马。一切必然要符合应用,回到大山之中,大沟之上,大河之岸。没有这些要穿越条件 ,没有把这些自然山大沟深都考虑进去。你是诸葛亮是神仙,但粮食军需,不是灵动白云。绝对要靠力量搬运,平原上用西北人长用流马运木头轱辘较正的搞运输还行,可诸葛亮使用地方不是西北,是西南,不是汉中平原 ,非常耸立秦岭祁连山中,制造电视剧中笨牛骗骗百姓一时还行。当人们走进川陕公路铁路之后,谁还相信它们能走路,更不要说运粮了。所以诸葛亮想问题,找解决办法不能离开那个要用地方。更不能想当然,认为就是这样那样。诸葛亮是人,并不是神,是发明家不是观音普萨。不可以随心所欲点化一切。更不能脱离一切自然条件 写神化,他比普遍老百姓智慧聪明却还是人,是应该尊崇客观规律做些符合实际的东西,在木牛流马设想应用中。应该没有别的选择条件技术 ,只有选择流马滑轮绳索和辘轳不会第二项选择条件。让他应用。当然神化不算,神化就多了,没有意义。还是谈实际为好。
我们从现在所有应用技术和应用财料选择思考现在方法是古人是万倍,还没有设计出令人信服木牛流马,不是人们不如诸葛亮有智慧,是被神化搞迷了,简单东西搞得复杂了,不会从简单想想,而在神密中再搞神密,越来越神密越漂亮。其实诸葛亮就在那个地方,那个在古代条件之中,一切和今天万分之一都无法相比,更没有现在这么自动设备,风动的,液压的,电动的,汽油柴油机动都搞不出来。诸葛亮搞复杂地木牛流马哩,没有。真的没有不论是电动 ,风动,液压,机动,他都想都想不到。更不要说应用,还有什么能用。也只是滑轮,长索绳,留滑,和流马辘轳提升只有如此,唯一如此。在两山深沟大河之间,溜索是唯一非常方便悬挂运输。不论山高山低河深河浅谷大谷小,都非常有应用之地, 不论你再什么思想也没有比这唯一方便简单好用方法
ww3721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神器“木牛流马”,它究竟是何物?
\n
{!-- PGC_VIDEO:{"video_md5":"c9cf2f265044de7f6118b5f6b54b4e59\
單莼de嗳
战争打的是后勤,陈毅元帅就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乡们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独轮车的历史在中国很悠久,而很多时候人们相信,它有一个特别有名的祖先,就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或改进的“木牛流马”。
在《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几乎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致使今天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是中国早期机械自动化的代表作。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个在古代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后勤装备,到底是什么东东? 可能就是独轮小推车 美术史学者周亚辉说,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我国独轮车的创始时期是在西汉晚年。在没有实物出土,又没有可供复制的完整数据乃至图纸的情况下,要想确切地了解“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和现在人们所用的独轮车有什么异同,似乎不太现实。
把木牛流马和独轮车相提并论的是在宋代,如宋真宗时杨允恭建议依照“诸葛亮木牛之制”,用“小车”运军粮。这里的“小车”就是独轮小推车。 独轮车的原动力主要是人力,可由一个人在后面用手推动,也可一人拉一人推。有了这种车,比人力担挑、畜力驮载,运输能力可以增加好几倍。独轮车灵巧方便、用途广泛。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山区,无论是载人还是运货,都可以使用。直到今天,这种独轮车仍在广大农村使用,只是形状方面各地有些差异,加上地方语言的原因,在名称叫法上多种多样。有的叫独轮车,也有的叫小车、手车、土牛的,还有叫手推车、二把手、羊角车的。
在成都平原,人们叫鸡公车。 “木牛流马”主要用于运粮,它可以运载一个士兵一年的口粮,约合250公斤左右。而今天的小推车,可以装载约500公斤的东西,载重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当然也有可能,当年诸葛亮的设计是因为考虑到蜀地崎岖的山地地形,特意减少了装载量。 还有专家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不同的两种运载工具,前者用于陆地,后者用于水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记载远程陆地运输的历史文献中,往往会看不到“流马”的影子。 发明者 到底是不是诸葛亮? 历史上对流马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兴)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首次出现粮食运输难以为继的问题,是在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一般都认为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的发明,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周亚辉说,有一种说法是,当诸葛亮正在为运粮工具苦恼时,诸葛亮手下的官员蒲元写信给诸葛亮,提出制造木牛流马的想法,所以人们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蒲元提出制造木牛流马的创意,为诸葛亮所采纳制造。不管是诸葛亮本人设计的也好,还是蒲元的建议被他所采纳也好,总之,诸葛亮都亲自参加了设计过程,最后确定了设计方案。从这一点出发,后来人们把这项改革都归在诸葛亮的名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时间上讲,在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之前,四川地区已经出现了独轮车,他的设计方案完全有可能是吸收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意见。此外,诸葛亮的故乡是琅琊郡阳都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沂南,他十三岁时离开山东到豫章郡,十七岁时去荆州,当时山东地区就已经有了独轮小推车。他的方案是取自儿时家乡见闻的灵感,也是有可能的。
昭烈名臣
“木牛流马”是一段曾经传的十分玄奇的东西,或许不仅是因为它们是诸葛亮发明的,也因为电视剧电影的渲染吧?
不过史书之中对这二物确实有过明确记载。
《诸葛亮集》中记载了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马法》。
其中木牛是这样的:腹部是方形的,头部是弯曲的,每天行程较短,“宜可大用,不可小使”。单独行驶,每天能走数十里,结队行驶,每天能走二十里。每一木牛能载一个人吃一年的粮食,每天走二十里,推木牛那个人不会觉得疲劳。
虽然没有图画,可是我们可以想想一下,或许木牛就是一种稍大的手推车,有可能是单轮的,中间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汉代每人每月的平均口粮是大石一石八斗,一年即二十一石六斗,汉代一人一年的平均口粮大约是六百五十斤左右,而六百五十斤放在现在也就是六、七袋米,这样来看木牛应该就是承重的运输工具。
而头是弯曲,又名牛,是不是想到了牛角。现在推车的把手,其实正好像是牛角的样子。至于结队行更快,或许是独轮耗费体力,若是并排,将两个绑在一起,双轮更加稳定快捷的原因吧?
《作木牛流马法》中对流马的样子没有太多描绘,却记载了它各种部件的尺寸,而且十分精确。根据推测,其形制小于木牛,盛粮食的工具是两个可拆卸的“方囊”,每个木箱可以盛米二斛三斗。
所以流马应该更小。一次可以载粮食一百四十斤左右,虽然有人说流马也是一种推车,但是从蜀道难和流字考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想象成是一种索道上的挂车呢?
一次两个方囊,左右平衡,通过索道,以水由上而下的‘流’特性命名,如此一来或许也可以解释。毕竟现在运煤在有些地方还用着这样的方法。
《元和郡县志》在讲景谷县时也有木马山,山的名字即因为制造木牛流马而得来。我们就可以想象,或许索道,正是山上运输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
当然,这都是我们的描绘和判断,毕竟没有图片或是实物,或许有一天,历史学家可以给出我们一个真正确实的答案也说不定。
井字头
小小孙说
关于木牛流马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是一种山路上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车。设想有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
木牛。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可以在该轴上前后幌动。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类的载荷左右移动,有一块纵向隔板把箱一隔为二,而且粮食是先装入布袋再装入箱中的。Run233
木牛流马相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用来运粮的,它到底是什么?
现在社会一切都要讲求科学原理,如果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没有外力推动和没有能量转换(如汽车烧油用电)要运转起来是不可能的。能量守恒定律也否定了开始推一下后通过运行储力不停循环再做功的天真想法。至于所说的木牛流马很可能是独轮车的夸张描述,不要认为古人可以做出超越科学原理的事实,就像不要去真的认为三国书中描写的八卦阵和八阵图可以困住十万大军一样,难道真的研究出八阵图就可以使一堆乱石让那千军万马都走不出?
所以,所谓的木牛流马可以自动替人和牲畜运粮只是夸张的描写,去研究它没有多少意义,古代中国夸张描写有太多的事例,现在也有,如再过一千多年发现说:“某某手机边框可以停航母”到时候的未来人就认为20-21世纪的人类用的个人通信设备十分巨大?!显然是个笑话。
意深字太浅
其中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是一种山路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机。 设想有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 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可以在该轴上前后幌动。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类的载荷左右移动,有一块纵向隔板把箱一隔为二,而且粮食是先装入布袋再装入箱中的。 当木牛叉开前后腿时随时可以停在坡地上。叉开度由在该四尺长的车辕上的限位钉限制。把车辕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压,品字顶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时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后腿不受力并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马上的梢钉推动下向前腿靠拢。当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时,木牛已向前移动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颠覆了,此时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并向前拉,使品字顶孔向后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后腿上,前拉的结果是使后腿叉开,同时前腿被流马上的销钉推向前。木牛就这样走完余下的半步。 流马在木牛的上下动作下会像打踿跹那样产生前后摆动,何时把手把拉上、压下和拉前当然要和流马的摆动频率配合,所以操作须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只要使流马保持稳定的摇摆,对操作者来说肯定最省力。当木牛流马在直路上下坡时,可以完全自动化。此时可以利用装在流马上的梢钉抬起和压下水平木条和前、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