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初于明,盛于清,已有300余年历史。清末民初流传的《安徽八宝歌》,“纱灯笼皓魂,宣纸载烟云。徽墨文房宝,潜簟凝寒冰。摺扇青阳好,巢鱼席上珍。怀榴镶醉玉,祁茶天下闻。”第一宝说的便是无为纱灯,并被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无为剔墨纱灯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无为自古以来便有放灯、赏灯习俗,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就喜欢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每逢佳节,借以与民同乐。

无为剔墨纱灯,是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国首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无为剔墨纱灯选用薄似蝉翼丝质绢纱作画,并独创“剔墨”技法,其以轻巧、灵动在花灯中独树一帜。1894年,光绪为慈禧太后操办60寿辰,特派统领官专程来无为征选纱灯。“万寿庆典”宫殿内外处处纱灯高悬,观赏者无不称奇,被誉为“宫灯”。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剔墨纱灯的艺术特色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无为剔墨纱灯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

“剔墨纱灯”形状一般为六角和四方形,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选用薄似蝉翼丝质绢纱作画,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绘画时,以绢纱覆画框上先用勾钱笔蘸墨勾出拟画图像轮廓,把轮廓以外空出部分尽用淡墨涂抹,而后剔除焦墨,再将预留作画的图画均匀涂上透明鱼胶,晾干后,遂在胶面上勾线、着色、晕染,以工笔绘制,它以其轻巧、灵动在花灯中独树一帜。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剔墨纱灯名扬四海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1912年民国初,无为剔墨纱灯参加南京全国博物展览,获得荣誉奖状,一时名噪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为拯救这项民间艺术,寻访到当年健在的民间工匠卞仲英等人,组织纱灯生产。1958年,无为工艺美术厂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还创制扇形壁灯、花盆壁灯、围屏灯、龙头凤头台灯等十多种新产品,也是畅销国内外。国庆十周年时,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改革开放后,无为剔墨纱灯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通过深入挖掘“剔墨纱灯”工艺,形成近百个品种,畅销海内外。2006年“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徽有“八宝“,第一宝就产自无城镇,你知道是什么吗?

▎图文:无为同城、网络(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合作联系:伍先森 电话(微信) 155055132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