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在松滋街河市

贺龙在松滋街河市

1928至1930年,洪湖至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地下党组织非常活跃,贺老总的队伍经常在这一带出现,当时的政府对红军既恨又怕,于是提出成立团防局,妄图扑灭革命火焰,每局委派团总一人,有团丁百余人。由于自知力量单薄,就成立三县联防剿匪司令部。松滋团总是熊子功(新江口人),枝江团总是代宏炳(枝江人),宜都团总姓曾(名不详),并指定由枝江代宏炳任总司令。他们每到一处,就勾结地绅恶霸,狼狈为奸,拉丁派款收刮民财,群众恨之入骨,怨声载道。

他们进驻街河市后,虚张声势,张贴标语,搞得乌烟瘴气。一听说红军快到,就惊慌失措,抱头鼠窜。

一文不值

贺龙在松滋街河市

红军的特点是兵贵神速,说到就到。这天上午,团防局闻声逃跑了,中午时分,红军队伍浩浩荡荡开进街河市,贺老总走在最后面,他走到正街上关帝庙门前止步,发现关帝庙墙上贴有一张标语,上写“活捉贺龙赏大洋一干元”,下款“松、枝、宜三县联防剿匪总司令代宏炳”。贺老总的勤务兵伸手欲撕,贺老总急忙制止,并说不用撕,喊宣传队来,队员来后,命令也写一张标语,贺老总随口讲到:“贺龙悬赏,活提代宏炳赏钱半文”。两张标语并排贴着,形成鲜明对比。

红军开走后,商店开门营业,群众纷纷上街,由于两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围观者甚多,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指团防局)怕死,叫别人捉,谁肯干?又有人说道:别说一千块,就是一万块我也不干。这时旁边一人指着一张念道:“贺龙悬赏,活捉代宏炳赏银元半文。”有人笑道:贺老总也太小、气了,一个司令官,赏钱半文,这半文钱怎么给呢?

此时,后面一位老者笑道:你们不知话中含义。围观群众目光转向老者问道:什么含义?老人说:贺龙的意思是说代宏炳“一文不值”。这样一解释,群众方恍然大悟。离散时有一人说:贺老总真会挖苦人。从此以后,代宏炳“一文不值”传为笑谈。

贺龙赔款

贺龙在松滋街河市

谁都知道,贺龙的队伍是人民的队伍,一心为穷苦人的,每到一处,就开仓放粮救济黄民,专门除暴安良,深受群众拥护。

1930年贺龙队伍到达街河市,大富商都关门逃跑,小商店仍照常营业。红军和以前一样,把大商家店门打开将货物堆放在街心,发给穷人,不取分文。

由于误会,把一家小商店的货物也发了。当时街河市的大商家有同兴福、董奉之、茂盛祥等几家。董奉之是最有名的大户,又驾大船,又开商店,他做生意发了财,买田置地,在多乡下建了大房子。生意收歇后,搬到乡下去住了。董的商店门面及生产工具租给范义成小本经营,红军不知情况,误认为是大商家,货物也不例外,分给穷人了。

事情发生后,有人说:范义成当了董奉之的替死鬼。红军消息很灵通,很快就传到贺龙那里去了,贺老总听说后,马上派人调查情况,当了解到情况属实,随即派人把范义成找去。家里人听说是贺龙找的,不知出了什么事,非常着急,街坊也为他担心,岂知去后贺龙亲自过问,叫范义成自已讲,多少货物什么价、一五一十,点滴不漏,最后赔偿100余元当面交给范义成,临走时还对范说:误会了,莫见怪。范义成回到家中说明了情况,家里人喜出望外,街坊也拍手称快,特别是一些中小商户大受感动。因而,贺龙赔款,传为佳话。

一副对联

贺龙在松滋街河市

自古以来,天下者乃人民之天下,有德者居之。人民群众好比天平,谁重谁轻,谁好谁坏,心里都有底:反对谁、拥护谁,爱憎分明。贺龙的队伍每到一地,群众主动烧茶水,贴标语,欢红军。还有些地主于女和知识分子参加红军行列,这足以说明人心所向。

歌唱红军、赞美贺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标语之外,还有歌谣、小调、对联等,不计其数,如歌谣中“要当兵,跟红军。要出穷,跟贺龙。好男要当兵,当兵就要跟红军。”

贺龙字云青,湖南桑植人。当时有一副联头二字是云青,收尾二字是贺龙,表现人们对他的赞美之情:

上联:云程万里,名震九州,自桑土开辟以来,超古越今惟老贺。

下联:青史千年,流芳百世,当锦城转战之际,斩将夺旗似生龙。

这副对联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贺龙同志戎马生涯的写照。几十年过去了,由于贺龙同志德高望重,深受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爱戴,以至这副对联还在地方广泛地传诵着。抚今思书,感慨万千。

感谢您光临松滋映像!

您的阅读、点赞、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