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地名说

松滋地名说

新江口镇:原名划子嘴,历为县境重要棉花集散地。清末枝江县江口镇以经营“江口棉”著称,故棉商将本地销往沙市、汉口一带的棉花称“新江口棉”,新江口因而得名。

松滋地名说

南海镇:因湖得名。清同治年间松滋河在黄家铺决口形成湖泊,湖中建有南海观音庙,称此湖为小南海。原名磨盘洲。因原址在竺园寺中沙洲上,四面环水,形同磨盘,故名。清咸丰同治年间被洪水淹没,迁建于此。

松滋地名说

八宝镇:民国时称西乡。1920年实行保甲制,该乡设八个联保,称八宝垸,故名。

松滋地名说

涴市镇:因长江至此涴演(蜿蜒)曲折,故名。古称乐乡。古城为东吴大将军陆抗所筑。晋郭景纯《江赋》云:“阳候及硪以岸起,洪谰涴演而云回。”

松滋地名说

老城镇:古称上明城,为西晋荆州刺史桓冲所筑。自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至1943年曾为松滋县治,故名松滋城。1945年驻地迁新江口后,始称老城,即老县城之意。

松滋地名说

陈店镇:原称陈家店,传江西陈姓在此开茶酒店铺得名。

松滋地名说

王家桥镇:清光绪元年(1875年),有河南王姓在挑水河上建木桥得名。

松滋地名说

斯家场镇:明末清初有斯、刘二姓在此开茶酒店铺,人称“斯刘场”。后刘姓衰败,改称斯家场。

松滋地名说

杨林市镇:原名窑林子,因明洪武年间(1375年)土窑林立,故名。康熙十七年(1678年),江西杨姓在此建会馆,改为“杨林子”。后发展为集市,改今名。

松滋地名说

纸厂河镇:昔利用芦苇发展造纸、苇编、篾器等手工业,以纸厂最著名,故名。

松滋地名说

街河市镇:明称干河子,因集镇南曾被洪水冲出一条沟漕之故。后成集演绎为街河子,俗称街河市,故名。

松滋地名说

洈水镇:以洈水得名。原称西斋。明称西平寨,后因回民斋铺素糕点著名演绎为西斋。又传灵鹫寺旁有“西斋”书院得名。或云因“斋”“寨”音近,遂以“西斋”取代了“西寨”,讹传至今。

松滋地名说

刘家场镇:因明末洛河改道,导致境内官渡湖湖水退去形成坪地,称官渡坪。时有刘姓在此摆摊设店,遂得名刘家场。

松滋地名说

沙道观镇:因沙道观庙宇得名。清同治九年,沙道观被洪水冲毁。

松滋地名说

万家乡:因江西万姓人在此蓄水筑垱得名。原名姚家铺子。

松滋地名说

卸甲坪土家族乡:传蜀将关羽曾在此卸甲休息,故名。原名丰乐坪。

松滋地名说

感谢您光临松滋映像!

您的阅读、点赞、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