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极之毒”“举案齐眉”和黛玉亡故孰先孰后?北静王的仕途地位

“情极之毒”“举案齐眉”和黛玉亡故孰先孰后?北静王的仕途地位


“情极之毒”“举案齐眉”和黛玉亡故孰先孰后?北静王的仕途地位

先看书中或脂批已经注明后半部必然会有的事件:

第一,宝玉中情极之毒!脂批:“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未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

何为情极之毒?脂砚斋说了:宝玉在后半部里做的事,是世上的人都不忍心去做的!我想大概就是宝玉勘破红尘,心灰意冷,以致弃了父母,弃了妻妾,丝毫不顾家人如何的痛哭哀恸苦求,一意孤行毅然决然的弃世出家的意思吧!脂批有云“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

“情极之毒”是为谁而中?只能是黛玉吧!若是因为贾府败落生活困窘衣食无着,那就不能叫情极之毒了,只能叫“无能之毒”或“潦倒之毒”吧!

何时最可能中这“情极之毒”?我想是黛玉死亡之际吧!只要黛玉活着,哪怕是她病痛加身,哪怕是她心如死灰,哪怕是她姻缘别搭,我觉得宝玉,都不可能弃了她去出家,哪怕是他无能为力,他也会遥遥的用最真的心守她在红尘里,况且只要跟宝玉姻缘不成,黛玉的心必是水深火热,宝玉又怎么舍得自己出家一了百了,任她独自在红尘中煎熬!所以我觉得:只要她活着,他就必会在红尘中相陪!但是,黛玉一旦魂归,宝玉必会心死,从此万念俱灰,彻底斩断红尘!“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这话前八十回说了两次,应该不是泛泛之言吧!这也就到了宝玉最终的结局吧,宝玉最终就是“悬崖撒手”,这也是肯定会发生的事件!‖


“情极之毒”“举案齐眉”和黛玉亡故孰先孰后?北静王的仕途地位

第二:宝玉和宝钗姻缘终成,举案齐眉,这也是肯定会有的事件!那么,二宝举案齐眉是在宝玉的情极之毒之前呢,还是之后呢?无疑应该是之前吧!宝玉中情极之毒,“悬崖撒手”,这是脂批里所言的:宝玉最终的结局!也就是说,二宝举案齐眉时,黛玉尚在人世!!那么我们再来品品那首曲儿!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原来只觉得“世外”一词,说明黛玉此时已经“魂归离恨天”了!但近来再读,却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不对劲儿,在这里写出心中所惑,希望大家赐教共解!

首先跟“世外仙姝寂寞林”相对的,是“山中高士晶莹雪”,难道此句是说宝钗隐居深山了吗?肯定不是啊,宝钗是积极入世的,怎么可能隐居呢!这只是说明宝钗的品性吧,像高山上的雪一样晶莹!那么“世外仙姝寂寞林”,是不是也仅仅指黛玉的品性呢?空灵飘逸,像世外仙子一样!木石前盟落空,离开了宝玉身边,自然是寂寞无边的!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是不是就如同现代的歌词“为何不是你,陪我到最后”!如果黛玉已死,而且是因为宝玉娶宝钗,负了宝黛之情,郁闷而死!那么宝玉再说这话,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觉得不对味儿啊?我是觉得这也太薄情了吧!别管宝玉你是有心还是无奈,你都是害死黛玉的罪魁祸首,想当初紫鹃一句“妹妹回南”的玩笑,宝玉你这呆子都能“眼也直了嘴也歪了已经死了大半个了”,现在林妹妹因为你的辜负死了,你怎么还叹惜自己“美中不足”啊?

再一说,如果此时林妹妹已经死了,二宝还在“举案齐眉”,那么脂批所说的“情极之毒”,打算什么时候中?“情”之女主角黛玉死时,宝玉都没中此毒,那这毒还有中的时候吗?

所以我觉得,黛玉应该是姻缘别嫁了,而且还是在二宝大婚之前!所以宝玉才甘心接受家长的安排,娶了宝钗,且能相敬如宾!所以宝玉才能哀唱: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恨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情极之毒”“举案齐眉”和黛玉亡故孰先孰后?北静王的仕途地位

那么,黛玉因何别嫁?是什么原因,让黛玉甘心弃了宝玉这素日知己,认命的嫁予他人?

只能是为了救助宝玉或贾府吧!以前一直认为,宝黛姻缘最大的阻力,是贾府里的封建家长们!近来再读却觉得,我是似乎一直忽略了社会政治这个大背景!贾府的败落,也是后半部注定会有的大事件!

诚然,红楼梦不是宫斗戏,但它也绝不是乌托邦!我觉得过度解读,不仅仅是所谓的“阴谋论”,还有所谓的“温柔乡”吧!若没有阴谋,这“千红万艳”悲从何来?

相比红楼未完曹公离世之说,我更相信它是遗失了!曹公早在第一回就说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只有写完了文章,至少写完了稿件,才能“增删修改,分出目录和章回”吧!只是后半部因何遗失,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红楼梦》在当时社会广为流传,人人争阅,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开口不谈红楼梦,读遍诗书亦枉然”,这样的流行,这样的粉丝,怎么能轻易就遗失了?且一下子就丢了四十回!相比无意遗失之论,我更相信:它的遗失是因为触及到了政治,乃至皇权!所以它不得不“被”遗失!

在后半部里,贾府败亡是必然之势!但到它败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应该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吧,就像探春说的“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所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那么在贾府风雨飘摇之际,贾母等肯定会想法子欲挽狂澜吧!什么法子呢?看看前八十回吧,贾府是靠着谁来支撑的?元春啊!看看贾府那帮爷们儿,从贾赦贾政到贾环,哪个是能顶门户的?但是到贾府山雨欲来之时,估计就算元春没有逝去,也必然失宠了!贾兰虽然注定“爵禄高登”,但那也是贾府败亡后再很久的事,此时肯定还是帮不了贾府的!贾母等人此刻能想的办法,估计也就是再度联姻吧,期望与贵人联姻来拯救贾府!那时迎春已嫁或已逝,剩下的两三姑娘中,贾母等选中了黛玉!黛玉,无疑是几位姑娘中最出色的呀!家世容貌才学样样拔尖!又是父母俱亡,从小生活在贾府!那么,谁是有可能挽救贾府的贵人呢?‖
“情极之毒”“举案齐眉”和黛玉亡故孰先孰后?北静王的仕途地位

前八十回里,跟黛玉有关联的贵人,似乎只有一个北静王!但是北静王,做得起这个贵人吗?换种说法,他有能力拯救贾府吗?虽然对北静王着墨甚少,但曹公说了“字字看来皆是血”!从这滴滴心血里,我们且试着窥一窥吧!

且先看相见之前,宝玉耳中的水溶:“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如何能做到“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呢?第一种可能:水溶无心“仕途经济”,且身在“仕途”之外,或只担任着闲职,远离朝堂上的权利中心!第二种可能:身居要职,但其能力非凡,能极其轻松的把担任的重要工作做好,剩下很多闲暇时间,用来吟花赋月!

再看宝玉跟北静王初见时,宝玉心想“真好秀丽人物”,北静王口夸“真乃龙驹凤雏”!两人都有心结交!北静王便对贾政说了一番话“只是一件……是以寒邸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谈会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正为宝玉学业发愁,这么一听,焉能不乐意?这就为日后两人的结交,创造了条件!

后边宝玉去祭奠金钏时,找的借口便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没了,今日给他道恼去,我见他哭的那样……”,这个借口,贾母等人都不曾生疑,那么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1北静王跟宝玉关系已经非常密切!一般妾室没了,都不会惊动外人的!即便这话是假的,但贾母等未疑,也说明宝玉水溶之情谊已经到了这个地步!2北静王是个多情的,爱妾不止一个!3北静王还是个长情的,一个妾而已,“看他哭的那样”!4宝玉肯定是常常造访北静王府的,否则关系不能这么快就到如此地步!

但是,宝玉造访北静王府,可如北静王跟贾政所说,是去找府里的“高人”讲谈学问了吗?呵呵,呵呵呵!我断定不是!

两人结交之后,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有增无减!“牡丹花”似的宝姐姐,刚提起这个,他便拿脚就走!一向亲密的云妹妹,说了一回,他便开口撵人,“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他便生气大骂“好好一个清静洁白女儿……”女儿们且如此,何况那些所谓“高人”的浊臭须眉!躲还来不及,还能上赶着去拜访?去北静王府,只可能去跟水溶相会了!两人肯定从未谈过经济学问,所谈的就是诗词曲赋,花月女儿,这样宝玉才能引为知己!那么北静王呢,可会曲意逢迎宝玉?肯定不会!只能说明两人所谈讲的,恰也是北静王所喜爱的!所以两人才能相交甚欢!

宝玉学问没有丝毫长进,却在不久后招惹了琪官,且初次见面便收了那大红的汗巾子!“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两人提着裤子交换腰带,恰被呆霸王薛蟠逮个正着!不怪事后袭人嗔怪“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是啊,这男人间赠个什么不好,偏送这汗巾子!再好的东西,也没得让人心里膈应!那么北静王,是在什么情况什么场合下送的这汗巾子?琪官是忠顺王府的戏子,就像芳官等人一样,应该是签了卖身契的!怎么就到了北静王府?若是忠顺王府派去唱戏,那也不能在众目睽睽下赏个红腰带吧!只有可能是私下赠予,那是不是就说明,俩人关系亲密程度,至少不在宝玉跟琪官之下!

但是,忠顺王府会派琪官去北静王府唱戏吗?在曹公笔下,两王似乎是没有交情的!且不久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便找上了宝玉!

且看看这长史官的辞令,“……他近日和……令郎相与甚厚”,宝玉和琪官,相识不过七八天,能有多厚?难道他们没听说,宝玉和北静王相与甚厚吗?“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他既然连这机密事都知道”,还能不知道那红汗巾子是北静王之物吗?说的是谦卑,透的却是蔑视;面上是请求,内里是威胁!“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这明晃晃的上门索人,又惹得宝玉捱顿毒打!这事必然能很快传到北静王耳内吧!但是忠顺王,明显是不在乎的!而且这琪官“一向好好的在府里”,突然就有胆子出逃三五日了,背后是谁在支持呢?看看长史令那样子,宝玉乃至贾府,分明不在他们眼里!忠顺王怀疑的其实是北静王吧!找宝玉索人,不过是给北静王看的!

“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宝玉得到汗巾子当晚便换给袭人!第二天,凤姐安排次日清虚观打醮,也就是说,往前推两天,琪官送宝玉汗巾子,是在四月二十九,再往前推一天,北静王送琪官汗巾子,大概是在四月二十八!

端午佳节,宝玉撕扇子哄晴雯,次日,即五月初六,忠顺王上门!

也就是,北静王赠腰带没几天,琪官便出逃了!也或许,北静王赠腰带那一日起,琪官便没回去,毕竟三五日,只是个概率!

反正我是觉得,这琪官出逃,跟北静王是脱不开关系的!如果真是这样,这北静王办事,真跟宝玉有一拼了,一样的不得靠!如果爱重琪官有心相助,至少想个稳妥的法子,这幼稚的,卖身契尚在王府,在京城近郊找了个庄子就躲了!即使没有宝玉告密,这也是躲不过的吧,这可是京城近郊啊!等忠顺王府找上来,少不得这琪官要吃苦头!这北静王能出面吗?估计也只能跟“金钏事件”里的宝玉一样,无能为力吧!

再看北静王赠宝玉的念珠,“此是前日圣上亲赐”;赠琪官的红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朝廷重臣为国立功,皇上赏赐的应该是官职田产房舍金银等物吧,是在什么情况下赐这念珠跟大红腰带呢?我觉得只能是日常谈笑中,诗词做得好,或其它让皇上开心的生活中的琐事,朝堂之上,皇上断不会赏赐这小手串跟腰带的!

由这些分析,我觉得,北静王,应该也跟宝玉是同类人吧!是个“贤王”,也是个“闲王”!若是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从心态到时间,都不该如此的轻松吧!要跟一群爱妾风花雪月(没有卿卿我我的日常,焉能被宝玉拿来做借口),要跟宝玉之类的朋友时常相聚闲谈,要跟琪官等听戏相交……

再一说,以他跟宝玉及贾府的交情,若是有能力,必会不遗余力的帮忙,哪里还会索要黛玉再出手?只怕最后贾府将傾时,他是无能为力的,最多就是通个信儿,

所以,我认为,贾府将坠未坠之际,他肯定不会是贾母等人眼里的贵人!前八十回二人虽有交集,但宝玉转赠的香手串黛玉掷而不取,蓑衣箬笠黛玉笑语拒绝!北静王跟黛玉,肯定是无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