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 第112篇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第二卷之五 原文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诣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承网友“搁浅了沉默22”赐教,特转载对应的部分原经文,一并致谢!)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第二卷之五 白话大意

这时候,文殊师利法王子,慈悲哀愍四众弟子,就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合掌恭敬的问佛,世尊!法会上有些大众,不明白如来阐发的,见性、万象之间“不是见”和“无不是见”这两种含义。世尊!如果所见的物质、虚空等万象,就是见性,应该可以指出来,如果不是见性,应该什么也看不到,因为不知道“不是见”、“无不是见”的道理,所以有些大众才会惊惶恐怖,并不是往昔以来所种的善根浅少,不相信佛的真实语。希望如来大慈悲,为大众进一步阐明万物万象和见精,本来是什么东西,以及它们之间“不是见”、“无不是见”的道理。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佛对文殊菩萨和法会一切大众说,十方如来和一切大菩萨,在他们常住的三摩地楞严大定之中,见、所见的六尘以及六识妄想、六根身相,好像幻现于虚空中的花,本来就一无所有。这个“见”和见所缘的外尘,都是无上菩提的妙净明体,哪有什么“不是见”和“无不是见”呢?

文殊菩萨!如来现在问你,就像你文殊,有另外一个文殊,叫“是文殊”,还是没有呢?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文殊菩萨说,世尊!我是真的文殊,没有另外一个“是文殊”,为什么呢?如果有另一个“是文殊”,那么就是两个文殊了,但是现在并不是没有文殊,只是在文殊真实体上,没有“是文殊”和“非文殊”两种相。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佛说,这个“见”本来微妙光明,一切虚空万象、尘境万物,也是这样,本来都是妙明无上菩提、清净圆满的真心,只是众生妄想以为有物质、虚空以及种种所闻所见。比如眼睛有毛病,看到了两个月亮,哪一个是月亮,哪一个不是月亮呢?文殊菩萨!如果能够知道只有一个真实的月亮,根本就没有两个月亮,那么,在这个真月亮上,自然就没有所谓的“是月”和“非月”了。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所以,阿难你现在观察“能见”和“尘相”,阐明开发身心内外种种事物,都是妄想,不能超出见相之外,所以不能分出“是”和“不是”。因为见和见所缘的外尘,原本都是真精妙觉明性,所以才让阿难你指不出哪一个“是见”,也指不出哪一个“不是见”。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阿难对佛说,世尊!正像一切万法之王的如来所说,见性遍见于十方界,清澈澄净的常住、不生不灭,这和黄发外道、投身于灰等外道他们说的“冥昧”、“真我遍满十方”,到底有什么差别呢?世尊也曾经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敷陈演示这样的道理:外道是自然论,佛说因缘论,是不一样的境界。我现在观察,觉缘见性是自然的,不生也不灭,远离了一切的虚妄相和颠倒心,好像不是“因缘”,倒是和外道的“自然论”相同,请问佛您怎样开示,让我们不会跟从外道的理论,获得真实心、妙觉明性。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佛对阿难说,我现在这样开示你,真实的告诉你,你还没有领悟,更迷惑为和外道的自然论一样,阿难啦!如果一定要说和自然的道理一样,那么就需要甄别明白,一定会有一个自然的体性。你观察思惟一下,在这个妙明见性所对应的尘境之中,什么是见性的自然体性。是以光明为体、以黑暗为体、以虚空为体,还是以闭塞为体?阿难!如果以光明为自然之体,应该只看到光明,而看不到黑暗;如果以虚空为自然之体,应该都是虚空,看不到闭塞;以此类推,将种种黑暗相,认为是自然之体,那么在光明的时候,见性应该断灭、看不到光明,为什么还可以看见光明?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阿难说,这个微妙见性,必定不是自然的,我现在觉得是因缘所生,但是还没有彻底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请问如来,见性是怎么合乎因缘的道理的。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佛说,你现在说见性是因缘所生,我再问你,你现在因为看到光明、黑暗、虚空、闭塞等,见性才能显现出来,但是这个见性是因光明而有、因黑暗而有、因虚空而有,还是因闭塞而有呢?

阿难!如果见性是因光明才有的,那么光明就是生见性的因,那么当黑暗来临、光明消失的时候,你的见性应该随光明一起消失,不应该再看见黑暗;如果是因黑暗而有,就不应该看见光明;以此类推,如果因虚空而生见性,就不应该看见闭塞,因闭塞而生的见性,不应该看见虚空,这和因光明看不见黑暗、因黑暗看不见光明的道理是一样的。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再说,阿难啦!这个见性是缘于光明才有,还是缘于黑暗、缘于虚空、缘于闭塞才有呢?阿难!如果说这个见性是缘于虚空才有的,那么虚空就是能见的缘,如果有闭塞、阻碍,虚空就会隐灭,你的见性也会缘着虚空而一起隐灭,不应该再看见闭塞;如果是缘于闭塞才有的见性,应该看不到虚空;以此类推,缘于光明、黑暗而有的见性,和缘于虚空、闭塞而有的见性,道理是一样的。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如此,就应当知道了,这个精觉妙明的见性,不是因某种因而生,不是缘于什么缘而生,也不是自然而生,也不是“不自然”而生,没有“非”和“不非”,也没有“是”和“不是”,离一切万相,一切万相都不是;即一切法,又在一切万法之中。你怎么还在一切世间的名相上思来想去,这都是戏论、笑话!就像你用手掌去抓虚空,只会徒劳无益,虚空怎么会抓得住、捉得住呢?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一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