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

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

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
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

有人把猪圈搬到了大田里,到底为了啥?千头猪为什么要搭配上百亩田?百亩田千头猪模式,一年怎么就能创造400万元的价值?

主角虽一样,内容却大不同,创新是我乏味中的唯一安慰!

今天的猪是被养在大田里的!

河南宝丰县韩店村,麦田旁挖沟搞建设,搞出的建设就是这样的。

这些是大棚没错,可这些大棚都是用来养猪的!

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

为了让养猪产生的粪污能够就地还田,王世杰把猪圈建在大田边,利用距离优势解决养殖场排除的粪污,让农业和养殖业循环起来。

2011年起,王世杰开始研发千头线。

所谓千头线就是建在麦田边的两座大棚式猪圈,每座大棚容纳500只育肥猪,以两座大棚为一个单元,成为一条饲养1000头生猪育肥生产线。每1000头猪的生产线搭配100亩大田。这种探索被称之为“百亩田、千头猪”模式。

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

除了可以用养殖污粪浇灌大田,作物也可以反作用于养殖业,秸秆通过科学处理可变成燃料进而为猪圈供应温水、为大棚增温。

千头线的养殖模式每年产生粪污2000立方米,除去一年浇灌两次麦田,剩余的污粪还能够改良土壤。

王世杰的猪圈还能够让猪提前10天出栏,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养殖业中的环保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也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王世杰不断创新、探索,不仅为自己的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这种模式还将为更多人带来实惠。

(摘自谊发牧业 中国养殖网整合)

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怎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