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都考公务员是社会倒退吗?

年后各地招聘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同时很多人力资源负责人也都在抱怨,现在合适的人才越来越难招到,应届大学生稳定性不强,入职后不是想着好好把工作干好,而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首选就是去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笔者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工作十多年,这样的话早已经是习以为常,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叫结构性就业难的原因吧。记得在九年前的200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浙江团小组审议会上曾说过:“现在为什么考公务员这么热?博士、硕士,学外语、学化学的,都在机关里做些收收发发的工作。600万大学生都去考公务员,都吃财政,不创造生产力,这意味着社会的倒退。”

大学生都考公务员是社会倒退吗?


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无论粗看还是细想,无论宏观还是微观,这句话都似乎还是很有道理。可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社会及经济环境,这句话还需要深层次的思考。


一方面对于宏观的国家来说,花费了那么的资源培养出来中高级人才却只是坐在做些办公室里抄抄写写,收收发发的工作,实在是一种浪费。当然这种浪费不是说公务员工作不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而在于整个人才群体对这样一种职业的近乎疯狂的膜拜。一个象中国这样处于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的国家,人才更应该流向以促进财富增长与增值的生产部门才是。可我们见到的呢,即使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大家都还是一股脑儿的往政府机关冲。那为什么真正需要的人才的研发领域,生产领域没有这种热潮呢。另一方面,对于微观的家庭和个人来说,考公务员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经济化的社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成本、风险与收益。公务员待遇好,旱涝保收,无论是对于含辛茹苦的供孩子上学的家长,还是十数载寒窗的莘莘学子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现实及就业环境下,学生们可能更加考虑到的是生活的稳定与富足,至于个人的兴趣与发展都只能暂时搁置一边了。这很正常啊,革命需要理想与激情,可最需要的还是面包和奶酪。

现在认真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大学生都考公务员是社会倒退吗?

首先,当前就业压力大,这点大家都明白,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在实体经济普遍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自然糟糕。不是广大博士生硕士生不愿意去做研发搞管理,而是因为社会没有提供这些机会给他们。没扩招之前一个本科生都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同学中有个去当公务员的都让人觉得不能理解。因为那时政府部门的工资待遇并不高,现在情况变化了。企业稳定性不强,而公务员年年加薪,而且有保障,有点头脑的人都想进去啊。试想,一个知识丰富的博士生在企业里累死累活拿的钱还不如一个本科生在及管理收收发发的待遇好,而且这种工作还朝不保夕,他们会怎么想?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配置资源,资本会自动追逐利润高的行业,人才自然也会流向回报更大的职业领域。


其次,现在大家都想着当公务员,考公务员,还因为我们的公务员掌握了太多的资源—尤其是经济资源。这一点估计也不用多说,只要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就知道。公务员就意味着丰富的行政、人眿、信息、业务及经济等各种各样的资源。手里有粮,喜气洋洋。这自然使得广大求职者对这个职业高看一等。


三、那就是咱中华民族想当官,喜欢当官的思想与传统在起作用了—说得俗气一点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虽然当公务员不一定能当官,但当了公务员就吃了皇粮,就有了当官的希望啊。虽当官有案牍之劳形,可更多的是有丝竹之悦耳。当了官可以光宗耀祖,可以显威于乡里,得意于亲朋。孔圣人几千年前就教导过“学而优则仕”,读书人不去做官,难道做屠夫不成?


出现考公务员热无外乎就是以上这些原因,是的,这的确是一种社会的倒退。但我们怎么去遏制这种倒退,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显得更有希望和活力?给公务员热退烧政府要做的是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本身也需要不断的重视员工的发展,让自己的员工有成就感、有获得感。如果人才都往一家企业跑,这一定说明这家企业很优秀(例如阿里、腾讯)。但如果人才都往政府机关跑,那我们的社会还真的应该值得反思。

大学生都考公务员是社会倒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