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軒轅黃帝

華夏族的姓氏文化至今保留著封建性質,顯示這種傳統極其強大。正如《左傳》所概括的封建三要素“賜姓、胙土、命氏”。姓氏與封建在上古時代實際上是一回事,所以說得姓是一件大事,姓氏變遷更是歷史政治變遷的活化石。

賜姓就是原始封邦,說明華夏封建最早始於軒轅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和《國語》有一些記載提示了封建可能起源更早。最早即軒轅黃帝二十五子中的14人分別得到賜姓。這歷來被認為是華夏人姓氏的最初源頭。在此之前,按照考古學家的說法僅有族徽,如鄒衡先生認為銅器上非常常見的的符號文字“亞若”即為黃帝天族族徽。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國語·晉語》: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亞若 拓片

黃帝賜姓並非簡單的取名行為,很可能是嚴肅的政治行為,即封國/封邦。因為二十五子之中僅有十四人得姓,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根據《國語》一些記載,可以推測,黃帝的賜姓就是原始封建:

《國語·周語》:……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於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間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

《左傳·隱公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眾仲。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

《國語·楚語》:……對曰:‘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石峁古城

命姓,是為了受祀,而祀就是社稷,這是古代的通識。所以,我們日常說的“百姓”,實際上都是分封的貴族。而華夏人的封建可以上溯至軒轅黃帝,這才是姓氏文化的真正源頭。至於水名、地名為號,那只是具體的命名規則。(另,《國語》一書力求如實記載史上的真實言辭,隨著語言學家的深入研究。其史料價值得到了廣泛承認)。

大禹夏啟父子開始了另一種遊戲規則

黃帝的賜姓分封都是在自己兒子之中挑選的,因此血統得到了保證。但在史記和國語接下來的記載中,卻發現情形為之一變。大禹給自己別姓為,又給周人祖先后稷賜姓為姬、殷商祖先賜姓為子。

《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

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陶寺遺址

這個舉動非常重要,因為后稷、契這兩個人的誕生是有神話的。后稷是其母姜原踩踏巨人腳印而生的,契是其母簡狄吞鳥蛋而生的。這就說明,夏禹的賜姓,已經擴大到黃帝家族譜系之外。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百姓以平。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三星堆文物

后稷、契都是虞夏之際的著名輔政大臣,這些輔政大臣一共有22人之多,除了后稷、契之外,還有皋陶、伯夷、夔、龍、倕、益、彭祖及“十二牧”。

這些人有沒有得到賜姓沒有明確記載,但其後世子孫往往說得到了受姓。實際上,無論是早期的《世本·氏族》還是後世的《元和姓纂》、《通志·氏族》,都已經說不清楚了。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推測:除了后稷、契之外,還有一些大臣得到了賜姓,如皋陶或伯益受姓為。這是中國姓氏文化的一次重大變化,對應著夏朝建立這一重大事件。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三星堆文物

姓氏起源混亂,是因為還有另一個版本的黃帝世系

黃帝賜姓十四人、凡十二姓,分別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殷。這是《國語·晉語》的記載。但這與後世流傳的上古八大姓並不一致。最著名的大姓如姜、媯、姚都不在其中。而按照各種典籍記載,這些姓竟然也是追溯到黃帝的(除了姜)。這就非常令人費解了。

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姞、姚(版本一);姬、姜、姒、姚、嬴、妘、媯、妊(版本二)。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良渚古城 示意圖

這是因為後世還流傳著另一個版本的黃帝世系,這個世系出自東夷淮夷系統,最早文獻是《世本》,其主要的一個始祖人物是少昊金天氏

東夷系統的少昊金天氏也被記載為黃帝嫡親,同時又衍生出周人、殷人均為黃帝直系後裔。但很明顯,這與東夷各族的玄鳥神話有所衝突,也與周人祖先後稷的神話產生矛盾。司馬遷可能很早就發現了混亂,因此才說:

《史記·五帝本紀》:……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三星堆文物

儒者為何不願意流傳上古的帝系姓呢?因為如上文分析,禹啟父子二人的賜姓已經超出了家族譜系,對諸多舜帝留下的大臣、方伯給予了賜姓。其中原因可能與稱帝家天下有關,禹啟父子為實施帝制而拉攏了黃帝家族之外的勢力,如羌人、周人、殷人、淮夷,都給了賜姓。

這些族群也是華夏族,但不屬於黃帝家族。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沒有必要將姓氏歸於同一個家族譜系,上古華夏族又不是隻有一兩個家族。(完)

華夏上古姓氏起源隱含意外歷史線索:封建始於黃帝、夏朝賜姓外人

炎黃二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