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一个新名词:山地孩子

最近听说一个新名词:山地孩子

最近听说一个新名词:山地孩子。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电梯,因为他们没坐过,他们不知到什么是斑马线,因为山上没有红绿灯。到了城里,一眼就能让人认出他们来,某些异样的眼光,往往给这些刚想开拓眼界的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心灵伤害。回到大山,有了外界的向往,却没有了再走外界的勇气。


大山深处的物质并没有随着互联网的爆发而改变太多,在我们即将进入5G时代,他们有些才刚用上电,光这一点,获取资讯的来源,在起跑线上已然被圈层开来。


城里的我们还在感慨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公,依靠的是家庭综合实力,考学生不如说是考家长。但相对于山地孩子们而言,无论如何教育的出身是他们获取相对公平的机会。而现实中每个山地家庭的问题体系是极具差异化、复杂化、成因化的体系,去解决山地孩子们家庭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才是的最佳解决方案。

最近听说一个新名词:山地孩子


很多人都知道扶贫,却鲜有人知道现行的扶贫标准是多少。

是2300元/年。而就此标准对应的对象规模约1.2亿人。占农村户籍比例的13%,伪农村户籍还计算在内。更庞大的群体更是来自于徘徊在贫困线上下的农民,多以种植农作物为生。


贫困山区的孩子缺的只是个机会,我们“少吃顿饭”就好了,很多人一顿饭少则数百,动则成千上万,其实少吃一点并不会怎么样,现在的人都已经太胖了。贫困农家需要全面的蜕变,需要作为农民那点微薄的尊严,通过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中没有人愿意下一代再重复自己的人生。

但矛盾的是,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一个透明的公益平台,我们不是舍不得千八百去帮助这些孩子帮助这些家庭,我们是怕去赞助了别人买玛莎拉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