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基礎知識及其基本屬性

2018年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正式上市掛牌交易!原油已經成為當下最為熱門的投資品種之一。掌握原油基礎知識已經成為投資者迫不及待的基本功課。

一、原油簡介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即石油是在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即多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理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基礎知識及其基本屬性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包括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二、石油的主要成品

按照蒸餾加工的沸點由小到大來分,原油的主要成品分為丁烷、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和家用油以及其它的有關產品:天燃氣、丙烷(液化丙烷氣-LPG)。
原油的基礎知識及其基本屬性

三、世界原油分佈概況

世界原油主要分佈在以下六大產區:

1、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為“世界油庫”,主要產地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等;

2、北美洲,北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309億桶,主要分佈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

3、歐洲及歐亞大陸,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挪威、英國、丹麥等;

4、非洲,非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石油主要分佈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集中分佈在利比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蘇丹、埃及等國家;
原油的基礎知識及其基本屬性

5、中南美洲,那裡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爾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

6、亞太地區,該區可探明原油儲量增長也較快,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兩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四、國際原油定價 國際原油市場定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產油區的標準油為基準。比如在紐約期交所,其原油期貨就是以美國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 WEST TEXAS INTERMEDIUM)為基準油,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T作為基準油。

然而,世界原油三分之二以上的交易量,卻不是以WTI,而是以同樣輕質低硫的北海布倫特( Brent)原油為基準油作價。

倫敦因此成為三大國際原油期貨交易中心之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及現貨市場所構成的布倫特原油定價體系,最多時竟涵蓋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組約原油價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約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倫特原油為基準油作價。

中東各大產油國生產的或從中東銷售往亞洲的原油,其作價的基準油,既不是紐約的WTI,也非倫敦的布倫特原油,而是阿聯酋的高硫“迪拜( Dubai)”原油。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歐佩克(OPEC,石油油輸出國組織)油價,它往往可以反映亞洲對原油的需求狀況。其現貨主要在新加坡和東京交易,期貨交易量則很小。


原油的基礎知識及其基本屬性

此外,在遠東市場還有兩種定價方式 馬來西亞輕質原油塔皮斯( TAPIS)。它是在東南亞代表輕質原油價格的典型原油,東南亞輕質原油大部分以它為基準油作價。其主要交易方式是與其他標準油的價差交易。印度尼西亞官方價(ICP,其中包括米納斯油)。以這種方式作價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遠東地區部分國家的部分原油,如越南的白虎、中國的大慶等。

中國所產原油的作價機制,遲至1998年才開始與國際市場接軌。不過,我們既不以WTI或布倫特原油為參照,也不以迪拜原油價格為基準。比如大慶、勝利等多數油田所產原油,定價時是參照印度尼西亞原油的官方價(1CP):少部分中國產的輕質原油,則與馬來西亞輕質原油 TAPIS的價格聯動。

2018年3月26日,中國正式開通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中國原油期貨日均交易量強勢增長超預期,目前中國原油期貨日均交易量水平已經超過阿曼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量,原油期貨上市一個月以來,總成交金額達到5671.72億元,日均交易量更是位列全球前三。

五、石油的基本屬性

石油是現代工業文明的血液。石油的大規模使用影響了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石油具有多重屬性。

第一,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現代社會對石油高度依賴。作為可耗竭資源,石油無法被製造,並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動力,讓人類對這種商品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二,石油也是一種商品,並且是一種在全球球範圍內大規模生產與大規模消費的工業產品。作為商品,按照經濟學的商品定價理論,石油的價格應該由其邊際生產成本來決定,即滿足全球石油需求的最後一桶油的生產成本決定石油的價格。

第三,石油是世界上最大宗的國際貿易商品。2008年,全球的石油產量為40億噸,其中一半即20億噸被用作國際貿易。相比之下,全球的鐵礦石貿易量僅為8億噸,煤炭的全球貿易量為8億噸左右。作為大宗貿易的商品,石油的定價由供需平衡來決定。在緊張的供需平衡中,邊際需求與邊際供應都對油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原油的基礎知識及其基本屬性

第四,石油的地緣政治屬性。石油資源的分佈極不平衡。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委內瑞拉、俄羅斯、利利比亞、尼日利亞等9個主要產油國擁有全球80%的石油儲量,中東地區就擁有全球2/3的剩餘探明儲量。而在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費國中,最主要的石油資源在大部分國家都存在缺口,只有俄羅斯、加拿大和英國的石油能夠滿足本國需要,其他能源消費國同時也是石油淨進口大國。由於石油產量與出口比較集中,發生在產油國的、影響石油生產的事件也就對石油的價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另外對於許多產油國來說,石油是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與政府預算的主要來源,因此石油價格不光要考慮到在這些國家生產的成本,還要考慮到滿足這些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所需要的價格水平。高度的依賴性和分佈的不平衡使得石油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併成為國家之間博弈的工具和武器。政治屬性表明,石油作為商品,並不完全遵循市場規則,有時甚至背離價格。因此,石油天然地與國家經濟安全聯繫在了一起,從一種普通的燃料演化為最重要的戰略商品,進而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格局的形成,乃至國家之間的衝突與結盟。

第五,國際石油市場具有壟斷與半壟斷的屬性。從1859年第一口油井在賓夕法尼亞州開始生產以來,世界石油行業(主要是美國石油市場)在經歷了短暫的競爭之後馬上被洛克菲勒集團的標準石油公司所壟斷。1911年,美國根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拆分了標準石油公司,但沒過幾年就形成了由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組成的“七姐妹”寡頭壟斷。自1971年起,由13個石油輸出國組成的歐佩克代替了“七姐妹”,對全球石油供應實行了寡頭集團壟斷。這一寡頭集團的壟斷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被實質性地打破,石油市場進入了非常有競爭性的全球化市場,歐佩克曾經在1986年和1998年兩度陷入瀕臨崩潰的邊緣。但是,作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裡唯的一個卡特爾組織,歐佩克還是對石油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歐佩克佔全球石油產量的40%和貿易量的60%,它為應對油價暴漲或暴跌所採取的集體增產或減產計劃和國際油價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第六,隨著石油商品的金融化,石油也成為了金融投資的對象,具有了金融產品的一些屬性。石油價格在世界上的幾個大宗商品交易所(如組約的 NYMEX,倫敦的ICE,新加加坡的SGX)的交易中產生,而在這些交易所形成的標杆石油(如北海的 Brent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WTI)價格成為場外雙邊石油貿易的參照價格。伴隨著石油期貨的出現和利用紙面合同作為套期保值工具,金融市場裡越來越多的因素對油價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美元作為國際石油計價貨幣的市場裡,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匯率和美國的貨幣政策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石油價格。由於石油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在石油金融化的市場裡,大量的金融資本將石油當作投機套利的對象,石油的價格也因此具有了股票的一些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