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免票標準起爭議,身高還是年齡,你贊成哪個?

老師、家長領孩子坐公交車、去遊樂場、逛景點等場所,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尷尬——明明孩子年紀還小,卻因為個子高,早早超過規定身高線,而享受不到兒童免票、半票的優惠?

你!不!是!一!個!人!

最近,圍繞兒童免票標準這事兒,大夥兒可是吵翻了呢!有人說按照身高最方便操作,有人說按照年齡才最公平……中教君圍觀了一番,忍不住想問大家,對這事兒你怎麼看?

5月10日,北京北海公園門口,一名小女孩正在排隊購票。

兒童免票標準起爭議,身高還是年齡,你贊成哪個?

冷昊陽 攝

兒童免票以“身高”為標準,究竟合不合理?

大家可能經常在各種公共場合的售票處附近看到標註優惠身高的紅線,現在,很多地方也在以兒童身高為免票、半票衡量標準。不過近日,關於兒童票購票的標準引發大家的關注和討論。

質疑方:以“身高”為標準,高個娃要哭暈在廁所……

家住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史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和愛人的身高都比較高,兒子歡歡還不到5歲就超過了1.2米,很多免票優惠歡歡都無法享受。

“我覺得這挺不公平的,長得高又不是孩子的錯。”史女士告訴記者,如今很多兒童免票的景點,歡歡都要買半價票。

而安徽合肥的曹女士,也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剛到九歲,按理說可以使用兒童票,但身高已經竄到了1.5米,而同事的孩子雖然已經11歲卻只有1.3米高,兩家的孩子經常因為門票問題被區別對待。

曹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去合肥的一個水上世界,當時的要求是身高1米2到1米4之間,兩個家庭去玩的時候,他們是免票的時候我們家就半票了,他們家半票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全票了,我就說:‘我們這也是孩子’。”

贊同方:以“身高”為標準更好操作

有家長認為,採用以身高為標準的購票辦法還是比較合理的,更關鍵的是,這種標準更好操作。

在部分領域的現實操作中,以身高為標準同樣有比年齡更加明顯的優勢。以公共交通為例,據北京的一名公交車司機介紹,以身高為標準,可以直接判斷兒童是否在優惠範圍之內,而如若每個孩子上車都要提供證件以查驗年齡的話,則會導致效率過低。

“我經常帶著女兒乘坐公共交通出去玩,覺得用身高標準很方便。如果採用年齡標準,我們也不能每次出門都帶著戶口本吧。”家住北京的劉女士告訴記者。

北京某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張冬光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解放初期,戶籍登記制度以及身份信息情況不好確定,所以比較方便的方式就是看身高多高,並按這個來區分和收費。

近7成家長贊成以年齡為標準

有一些家長針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家長:同齡孩子應該享受相同優惠待遇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今年4月,一項對1969名兒童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56.7%的受訪家長認為以身高作為兒童票收取標準不合理,67.1%的受訪家長贊同兒童票收取以年齡為準。

北京市民曲女士就很贊成兒童票收取以年齡為準。在她看來,現在孩子營養都比較好,以曾經的標準來要求現在的孩子,不但有些“過時”,還很容易在購票過程中產生矛盾。而更讓她擔心的是,當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可以享受優惠而自己不行時,甚至會讓孩子裡留下心理陰影。

這些年,中國孩子長高了多少?

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92年到2002年,全國六歲的城市男性兒童平均身高增加了4.9釐米,而到2012年又增加了3.7釐米,達到了1.2米,12歲兒童平均身高已超過了1.5米,14歲兒童的平均身高已達到或接近了1.6米左右。

“現在的標準感覺是按照我小時候的標準來設置的。”一名姓金的女士表示,她的女兒的身高在幼兒園大班時超過1米3,但在班級裡只能算中上。金女士認為,現在的家庭普遍注重孩子的營養,個頭都比幾十年前同齡的人要高。如果現在仍沿用過去的標準,顯然有些不合理。

5月10日,一名兒童在北京北海公園玩耍。

兒童免票標準起爭議,身高還是年齡,你贊成哪個?

冷昊陽 攝

制定標準,專家怎麼說?

大家各有各的看法,那麼專家有哪些建議呢?以身高、年齡為標準有哪些利弊?

優惠涉及利益,一定要有國家標準

專家認為,我國兒童免票政策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是標準不統一,政出多門,給標準的實際執行帶來了困難,導致一些孩子享受不到相應的實惠。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表示,優惠就涉及到背後的利益,一定要有國家標準,而不能只是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據瞭解,早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就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青少年門票價格政策:對6週歲(含6週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對6週歲(不含6週歲)~18週歲(含18週歲)的未成年人實行半票。

視不同場所,靈活制定標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像公園等公共場所,身高並不是關鍵因素,如果特別鼓勵年輕人出來,更多地到公園來放鬆休息,可以提高免票的年齡。

在公共資源相對緊缺的交通部門,專家認為既應該保障兒童出行權益,也要照顧免票政策的可操作性,可以採取為身高超過一定標準兒童辦理特殊證件的方式,方便交通運營部門查驗兒童年齡。

佟麗華表示,現在未成年可以辦身份證,而且學生有學生證。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可能會有兒童卡,就像老年人外出的老年卡一樣,這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兩種標準都還有改進空間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提到了身高、年齡兩種標準都還有各自的改進空間。

他認為,無論是以身高為標準還是以年齡為標準,二者都有其優勢所在,如果售票方繼續以身高為判斷標準,則要不斷根據中國兒童的平均身高來對身高標準線進行改善。

“而如果以年齡為判斷標準,則可以參照老年證的經驗為適齡兒童製作身份證明。”在陳光金看來,此舉雖然有可能帶來更高的社會成本,但卻更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合法權益。

無論如何制定標準,優惠孩子的初衷不能變

在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看來,採取優惠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創造健康的環境,所以不論什麼樣的標準,都要圍繞這個初衷來制定。

“相比於身高,採用年齡為標準的確是個更好的辦法,這會更有利於維護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健康環境,也更有利於社會公平。”張寶義說。在張寶義看來,不少部門都意識到了以身高為標準的不合理性,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辦法加以解決,所以只能沿用老辦法。

陳光金所長也表示:“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必須要堅持以兒童的社會福利作為優先考慮。”

兒童免票標準起爭議,身高還是年齡,你贊成哪個?

資料圖:記者 張道正 攝

說了這麼多,很多家長都關心兒童免票、半票的問題。家長們的關心也不難理解,別人家孩子免票的時候,自家孩子就得半票;別人家孩子半票,自家孩子就得全票。這一年算下來,如果多帶孩子去幾個收費場所,還真是得差出不少錢!而且,孩子都不願意被區別對待。老師、家長帶孩子外出時,是否也遭遇過這樣的尷尬?

對於票價優惠標準的爭議,你怎麼看?來說說你和娃的經歷,說說你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