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中國自有國旗以來,三個被國際廣泛承認的政權分別為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這三個政權分別使用過四種旗幟,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五星紅旗。

1840年,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慈禧太后一眼就看中了黃龍旗。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這面國旗的正式名稱叫“黃底藍龍戲紅珠圖”,民間稱為黃龍旗。並於1888年(光緒14年)《北洋海軍章程》頒佈與確認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俗稱“黃龍旗”)。黃龍旗(大清帝國,北京,1890-1912)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國民政府時期所制定之國旗。此時期內包含了各種勢力所創制的國旗,但因抗日時期由侵華日軍扶植的政權多與國民政府名稱相似且多不被承認,故予以區隔。五色旗1912年1月10日,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稱五色旗)作為國旗,含“五族共和”之義。五色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徵中國漢、滿、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1913年(民國二年),青天白日滿地紅被訂為海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採用藍、白、紅三色。“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青色象徵自由,也代表民族主義。

“白日”象徵光明坦白、大公無私,指示人們要有光明潔白、毫無汙點的純正心地與思想;白色象徵平等,也代表民權主義。“紅地”象徵革命黨的熱血,指示人們要有犧牲奉獻、勇敢奮鬥的精神;紅色象徵博愛,也代表民生主義。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松設計的。

選自《瑞安文史資料第20輯——國旗設計者曾聯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我正在地下黨領導的秘密經濟新聞據點“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工作,任務是為黨中央提供國統區經濟情報。由於完成了歷史使命,全社都忙著辦理結束事宜。7月14日,我偶於報端見到新政協籌備會刊登的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的啟事,細讀之下,備受鼓舞。接連幾夜,我輾轉反側,難以成眠,冥思苦想著如何設計。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啟事對國旗圖案設計提出四項注意。

如何能做到既能表達多種特徵,又能體現以莊嚴簡潔為主的要求呢?我一進入具體構思,便感到這不是易事。十多天裡,時而浮想聯翩,時而伏案圖畫,廢棄的圖紙有一大堆,人民解放軍是革命勝利的保證,廣大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這個意思在國旗上表達出來。為此,我設計以紅色象徵革命;以一顆內含鐮刀斧頭的大五角星象徵共產黨,象徵人民軍隊;以四顆小星代表廣大人民,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每顆小星均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大星引導在前,小星環拱於後,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

以五星結構象徵政權的考慮定下以後,接著考慮如何表達中國特徵。為簡潔起見,力求寓意於五星之中。我將五星結體排成橢圓形,像海棠之葉,寓表疆土版圖;四顆小星則兼指四千年曆史和文化;星呈黃色象徵黃色人種。構思至此,我開始得意起來。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最後設計五星在旗面上的位置。我剪好大小五顆星,在旗面安排各種佈局,注意大小呼應,疏密相間。當安置到左上方時,頓感全局豁然開朗,眼前星辰金碧輝煌,神州河山遼闊。凝視著這個圖案,我感覺莊嚴而顯華麗,簡明而具氣勢,頓時興奮得手舞足蹈。

圖案畫稿完成後,我將它小心翼翼地裝入信套,立即投遞給新政協籌備會。此時已是8月中旬。不久,我被組織上安排到華東供銷合作社事業管理局去工作。工作伊始,庶事草創,整天忙於事務,投稿一事便不放心上了。及至五星紅旗先在天安門,繼在全國各地升起,我心裡既激動又驚詫,激動的是這個圖案算不算是我設計的,我一無所知,也無法判斷。

1950年9月,我因公赴京開會。會議期間,全國政協派人來找我,詢問國旗設計情況。我如實介紹了當時的構思和投稿日期。不日,收到了建國一週年的觀禮請柬,編號是“臺右97號”。

參加天安門觀禮後回到上海,興奮的心情遲遲不能平靜。11月1日,我突然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來函,打開一看是1137號文,上書:“曾聯松先生: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採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分別交郵局和人民銀行寄上,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並致深切的敬意。”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在政協編印的《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中,五星紅旗原列第32號。此時已做部分修改:抽調了大星中的鐮刀斧頭,使圖案簡化,避免給人以模仿蘇聯國旗的感覺,並精簡了原說明中的部分內容。

由於全國人民都想進一步瞭解國旗的意義,新華社於1949年11月15日刊登《答讀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這表示圍繞一箇中心的團結,在形式上呈緊湊美觀。”這段文字是對國旗圖案的統一說明。

收到函件和紀念冊,我聯翩浮想,久不能寐。以後每到國慶,我都要拿出來獨自欣賞。40年了,每當我看到國旗,心情總還是那樣激動,感覺總還是那樣親切。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和政協主席團通過的制旗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旗杆套為白色,以與旗面的紅色相區別。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由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首次升起。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