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位传奇才女,如何用茶讲述心酸故事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茶是文学作品中屡次使用的写作素材,不是写一句“渴了饮一杯茶”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贯穿,用茶来侧面表达背景、人物、价值等。

鲁迅、老舍、林语堂等名人,在文学作品中对于茶的运用,我们熟的不能再熟了,今天我们不聊他们,来聊一位女作家文中的茶。

她出身名门,是李鸿章的后代,后期家道中落,父母离异,自己也远渡重洋,她就是张爱玲。

看一位传奇才女,如何用茶讲述心酸故事

正是因为小懂最近很喜欢读张爱玲的书,无意中发现茶出现的频率还不少,而且通过张爱玲巧妙的写作手法和出色的文字,茶有了不同的文学色彩。

张爱玲为什么会写茶?其实不难理解,她从小生长于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的环境之中,受到来自长辈潜移默化的茶文化熏陶。

在作品中,种种信手拈来、让人回味不已的故事之中都透露出张爱玲自身对茶文化的主张和对茶的依赖、喜爱:

如小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银娣、阿小等女子都与茶联系紧密,不论是收藏茶壶、喝英式下午茶,或是用茶壶嘴喝茶、将茶梗塞耳洞……

看一位传奇才女,如何用茶讲述心酸故事

《怨女》与银娣

《怨女》描写了生于贫困之家的银娣为了改变自身的阶级地位而嫁入了一个封建的富裕人家的故事。

银娣爱茶,在服丧不能戴首饰的时候,她也能马上妙用茶叶蒂,将之作为耳钉来使用。银娣的茶壶甚至与花瓶、时钟这些较为贵重的器物一起收纳在里床的什锦架子上被她慎重地收拾。

张爱玲在描写银娣准备上吊时的场景时,她写道“拿桌上的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 口,冷茶泡了一夜,非常苦”。

昔日珍之爱之的茶壶本为银娣提供了不少甘甜温暖的茶水,如今却只有满口冰冷的苦涩。而“就着壶嘴喝”这样不再爱惜茶壶的动作也预示了银娣赴死的决心。

看一位传奇才女,如何用茶讲述心酸故事

《桂花蒸阿小悲秋》与阿小

《桂花蒸阿小悲秋》描写了一个来自乡村,在上海给外国人做帮佣的女子丁阿生活琐屑小事。她没有顺从老家的宗法规定,自己选择了丈夫。

这个男人没有给丁阿小“花烛”,也没有给阿小金戒指,甚至连自己都要丁阿小帮佣获得的薪酬救济。

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男人,丁阿小愿意放下她要强的自尊,偷来一点点主人家的茶叶,看“男人双手捧着 茶慢慢呷着”

丁阿小有着敢于反抗老家宗法制度的勇气和对主人负责的职业道德,但同时,她又深受乡村宗法伦理中“以夫为天”、“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影响。

一杯小小的茶水看似渺小,实则体现出以丁阿小为代表的当时底层劳动妇女的对生活前景的无奈和辛酸。

看一位传奇才女,如何用茶讲述心酸故事

《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娇蕊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相较于《怨女》中苦涩的“茶”和《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卑微的“茶”,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茶”更趋向于是娇蕊调情振保的一个道具。

王娇蕊借“茶”百般测试振保的心意,又是让他记住她喜欢清茶,又是捧茶眉目传情,最后“将残茶一饮而尽,立起身来,把嘴里的茶叶吐到栏杆外面去。”表现出王娇蕊对爱情的坚定追求。

张爱玲借用简单的一杯茶,描写王娇蕊和振保用“茶”来进行你来我往的情感交流,让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男女之间的暧昧情愫。

看一位传奇才女,如何用茶讲述心酸故事

《半生缘》与曼桢

在《半生缘》中,张爱玲描写了旧上海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其中,顾曼桢和沈世钧之间从一问“你是哪里人?”一答“六安,产茶叶的地方。”

开始的“半生缘”也是与“茶”有关。顾曼桢与沈世钧相遇在一个灰扑扑的小食店中,因拼桌而凑到了一起。店家不愿拿纸让他们擦筷子,顾曼桢便说,“就在茶杯里涮一涮吧,这茶我想你们也不见得要吃的。

灰扑扑的店面,拥挤的小桌,被用于洗筷的茶水,这些无一不表示着这个平淡、不体面的日常,也预示了他们的爱情并不顺利。

看一位传奇才女,如何用茶讲述心酸故事

张爱玲,她借“茶”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在这个经历丰富的女作家手下,茶有了另一番滋味。

我们读完这些故事,再品一口手中这杯茶,仿佛回到那个年代,又心酸又感动,最后只能化为一声叹息。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