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延续三百年的望族,为何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在两晋南朝那个门阀士族最为鼎盛的时代,没有合理的考试机制为朝廷输送人才,选拔人才主要靠举荐,因此历史的主角几乎都是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出生的高门子弟。而在西晋之后的整个东晋南朝时期,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演绎了一段富有戏剧色彩的家族传奇。

​西晋时期,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得国家内乱朝廷乌烟瘴气,权力从皇帝的手里转到整个皇族手中。到了西晋,朝廷在北方灭亡,皇族南迁,当时的形势,南迁的皇族在一个完全陌生之地重建权力中心必得依靠当地士族,渐渐地,皇权被门阀士族削弱,门阀士族大家的权力甚至与皇权平分秋色甚至更甚。而在那些分权于皇族的士家中,王谢两家便是那一时期最大的望族。
这两个延续三百年的望族,为何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王谢两族在西晋时期属于二流士族,琅琊王氏一族自汉魏西晋已出了不少达官名士。西晋灭亡,王导的兄弟王旷建议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南迁,定都金陵,作出了军事皇权上的战略转移,并且在此之前,王氏兄弟已南下开辟了经济根据地会稽。

​公元313年,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名门精英开始了大规模的南渡,包括整个朝廷机构和官员,士族大家的全家族,包括佣人和所有家当全部南渡。这一次的南迁达90多万人,史称“永嘉南渡”,琅琊王氏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家族。
这两个延续三百年的望族,为何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而司马睿初到南方时,当地名门大族根本不予理会,王导就让司马睿在大街上走,自己则恭敬得跟在司马睿身后,当地大族一看,心想王导对此人如此恭敬,此人必定不凡,便都能转而尊重支持起司马睿来。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朝中王氏权势最大的时候75%的官员皆是琅琊王氏一族或由王氏举荐,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王朝的兴起可以说倚王导王旷兄弟之力打造,并非虚言。

​陈郡谢氏的谢安则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此一战对于保留汉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时北方遭胡人肆虐,而“淝水之战”保证了南方的安宁,对汉文化在南方的安全和延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历史的发展有导向性作用。谢安因此留名青史,可谓还未出山就已名满天下。
这两个延续三百年的望族,为何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中国历史上,很多家族的家谱比王谢两族要长,权位却没有两族那样高,或许有某个家族的权势超过了王谢两氏一时,然而蝉联的时间却没有两族那样长。

​跨越整个东晋直至南朝(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政权)的近三百年历史中,王谢两家族名人辈出,他们中或出重臣执一朝之牛耳,或有名诗词家引领一代之风尚,留下千古文词绝唱。其中尤以王羲之,王献之,谢道韫闻名。

汉末魏晋至六朝是个政治上最混乱,百姓因连年的战争而最苦痛的时代,却是个极富艺术精神和智慧的时代,所以在那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才子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尤以王谢两族中能人才子的文学成就而闻名。
这两个延续三百年的望族,为何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王谢两族在那个时代的三百年里互相扶持且风光无两,如今南京夫子庙旁的乌衣巷便是王谢两望族在那几百年中最风光时的聚居地。当时两族中除了和皇族联姻便是两家之间联姻,除此之外不与外姓通婚。梁武帝时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因此怀恨在心,待造反时顺便将历时三百年的名门王谢两氏皆诛杀殆尽。只留下刘禹锡的《题乌衣巷》一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供后人咏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