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劉雨辰,地道的北京大男孩。作為體育世家的老么,1995年出生的他並沒有一般年輕人的驕縱與不羈。隱藏在他陽光外表下的,是細心、幽默、禮貌,熱血和寵辱不驚。

南京世錦賽開賽前,這個北京男孩足足瘦了10斤,臉尖了,露著機靈勁兒的眼睛也大了不少,實力演繹了“潛力股如何跨入帥哥界”。他笑稱這次“瘦身計劃”只是為了讓備戰的自己“過得更加充實”,然而,“10斤”數字的背後也標誌了劉雨辰對自己羽毛球事業日漸清晰的追求。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2018,叩響勝利之門

約劉雨辰採訪的時間敲定在世錦賽回京的第5天,而這一天距離他出徵雅加達亞運會僅剩3天。

下午5點半,劉雨辰已經完成了當天的訓練計劃,拉伸放鬆後,他換上一件新訓練服,清清爽爽的出現在記者面前。說起幾天前和搭檔李俊慧問鼎世錦賽冠軍,劉雨辰語調平靜,彷彿在說一件已經過去很久的事情。很顯然,連續大賽的征戰,還沒來得及讓他有足夠時間去體會世錦賽冠軍頭銜的喜悅。

從青年賽主力到成年隊尖兵,劉雨辰用了5年的時間。2013年他與李俊慧“雙塔”合體,就將亞青賽、世青賽這兩個青年賽場上分量最重的冠軍收入囊中;而後,2014年在印度大師賽上斬獲第一個成年賽冠軍;2016年的日本公開賽他倆拿到第一個超級賽冠軍;2017年更是一度躋身男雙世界排名首位。一路的高歌猛進,讓劉雨辰和李俊慧一步步走向成熟,直至2018年湯杯為中國隊鎖定勝局,8月世錦賽,面對關鍵分沉穩的二人連殺5分將男雙金牌掛於胸前,這對勢如破竹的羽壇新興力量用實戰證明中國男雙進入了“雙塔”時代。

對劉雨辰來說,2017年雖然世界排名一度高居榜首,但蘇迪曼杯的失利、世錦賽的一輪遊讓他切身體會到競技體育的殘酷。青春年少愛追夢,劉雨辰回憶那時候和搭檔李俊慧勢頭正猛,心氣也高,對冠軍很想要,而擺在面前的戰績卻慘淡的讓他清醒地認識到前輩們經常說的那句“比賽要一分分打,成績要一場場去拼”。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如今羽毛球運動員也加入到“空中飛人”的行列,一年十幾場比賽,像超級賽、頂級賽,連續出戰可能會出現很疲勞的情況,精力下降,出球不合理,但是面對世界頂級大賽時,必須要全力以赴、毫無保留的拼出精氣神。

提起至今讓劉雨辰記憶猶新的比賽,還是2017年世錦賽和印尼名將亨德拉/阿山的對決。從前,他不能理解為什麼李龍大他們總會在世界大賽上輸給阿山這對,但親身經歷後明白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賽和其他一般類型的比賽,對手所表現出的氣場是截然不同的。“雖然那次世錦賽我們也竭盡全力了,但回頭來看,當時很多出球都是在用蠻力,沒有用腦子去拼。”

在劉雨辰看來,真正經驗老到的對手在場上的“套路”很多,並不會每一個出球都急於置你於死地。他說:“包括今年世錦賽的球速同樣也慢,若是按照去年的套路打,一味著急攻對手,人家趁你消耗過大反攻過來,局面就會相當被動難受。這一次世錦賽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心態比較好,領先或落後時都沒有想太多結果,渴望勝利前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分分打出水平。”

真正優秀的運動員不會讓學費白交,逐漸成熟完善的雙塔這一次沒有重蹈覆轍。2018年南京世錦賽,他們連過5對勁敵,摘得渴望已久的單項世界冠軍頭銜,一路的磕絆挫折,讓兩位不服輸的95後如願叩響了勝利的大門。

羽翼漸豐,五味相伴

熟悉劉雨辰的球迷都知道,劉雨辰在場上的接球站姿有點歪,如果再仔細注意一下,他走路時還有點“瘸”。這是2016年他右小腿骨折留下的毛病,說起那次的受傷,劉雨辰還心有餘悸。“主要因為當時小腿沒法發力,一直在用胯使勁,導致長期借力,把右胯帶長了。現在胯有點歪,左右腿的長度就不太一樣了。”

小傷小病對於劉雨辰來說都不算問題,但當時他和李俊慧正值上升期,傷病也不能放緩他們征戰的步伐,每一次比賽前,劉雨辰都會用肌貼把小腿層層纏好,最後再套個黑運動襪。拖著傷腿,劉雨辰儘量避免右腿承重。那段時期,雙塔組合彼此更體諒對方,畢竟遇到了傷病困擾,才懂得體諒與擔當的意義。

如今,劉雨辰的右小腿是恢復好了,但是胯則很難恢復到最初的狀態。所以,訓練後劉雨辰必須花更多時間去做拉伸,以及加上一定量的力量訓練,來保持胯的靈活度。“其實和拉韌帶的道理一樣,多拉一拉就會好得多,但讓它恢復到原始的狀態,可能不行。”劉雨辰露出了一個無奈的微笑。

說起羽毛球場上的榜樣,劉雨辰輕聲說“楠哥”。從小到大,張楠都是劉雨辰心中的榜樣。在他剛學羽毛球時,張楠已經是北京隊的大隊員了。劉雨辰說:“楠哥對自己特別有要求,他和我都屬於從小就不被看好的隊員,但他硬是憑藉自己的努力闖出了一片天。小時候,每次路過羽毛球館,總能看到楠哥還在館裡加班加點的練習。現在,‘加練’還是楠哥訓練之餘的常事。”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有件事讓劉雨辰記憶深刻,那是2017年他首次參加在澳大利亞黃金海岸進行的蘇迪曼杯。當時電視臺早早就架好機位,對準中國隊班車的位置,記者介紹說中國隊的班車時間是9點,張楠8點20分就出現在畫面中。記者問他為何這麼早就來了,張楠說要先一步去場館練力量。沒過多久,劉雨辰也下樓了,但是他就找了張沙發坐了下來,悶頭擺弄著手機。臨近發車的時間,教練、運動員都陸續下了樓,大家看到劉雨辰坐在沙發上挺乖的樣子,還紛紛去摸摸他的頭。最後,記者還捕捉到了傅海峰在等班車的時候也在做著活動。雖然劉雨辰就是畫面中的主角之一,但這些細節都是他回國後媽媽講給他聽的。從那時候起,劉雨辰意識到了自己和榜樣之間的差距,如何能跟上榜樣的步伐,只有不停歇地奮力向前。

在南京集訓期間,劉雨辰找來一張紙,開始記錄起每天的體重。從備戰開始到比賽前,他足足降了近10斤。其實,這次降體重不是特意為之,減肥算是備戰之外劉雨辰給自己找了個“消遣”,以此為動力,來鞭策自己一下。

看著體重一點點下來,劉雨辰從電子秤上的數字中找到了滿足感。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在亞運會前降到88公斤。雖說這個數字和世錦賽後的體重很接近,但他笑著說:“別看接近,其實想要把體重保持在一個數字上,還是挺困難的。”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雙塔組合,從“難伺候”到“神默契”

對於球迷來說“雙塔”本就是一體,劉雨辰1.93米、李俊慧1.95米,不論是身高還是年齡,兩人都是很接近。但熟悉他倆的人都知道,這對被國羽視作東京奧運週期重點培養的男雙組合在場上默契配合的背後,在度過事業合作甜蜜期之後,性格上的南轅北轍慢慢浮出水面。當初,“不歡而散”是劉雨辰和李俊慧時常上演的戲碼。男孩之間爭強好勝、不擅長溝通,加之當初年紀尚小,彼此都認定輸球是對方的責任,這可就苦壞了雙塔的教練,訓練之餘的大多時間都花在了引導調停倆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剛從二隊升到一隊時,劉雨辰和李俊慧的“家常便飯”就是因練不好被罰站在場邊。想象一下,兩位平均身高1.94米的大男孩杵在那裡,任哪位教練也不想設如此之大的天然障礙在眼前。劉雨辰回憶說,“當時,一週7堂課中有3堂我倆都得在場邊上站著。在教練眼中,可能我們這一對特別難伺候。那時候,教練拿我倆沒辦法,畢竟我們練得不好會影響到別人,所以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們一邊站著去吧’。”

起初,劉雨辰和李俊慧可能還覺著站著挺好,一邊休息一邊還能看隊友打球,可是站久了,兩個年輕人就覺得沒意思了,尤其是別人練球那麼起勁,自己越看手越癢。“下課後,我倆商量之後趕緊找教練主動承認錯誤,不過第二天早上沒練多久又會鬧脾氣,結果還是被叫去在場邊站著。”說起當初劉雨辰忍不住笑了出來。

磨合是每對組合都要經歷的過程,只是劉雨辰和李俊慧的磨合顯得更為激烈一些。爭強好勝是他們性格中極為突出的共同點,所以雙方一旦認定肯定能拿下的球,如果對方出現了失誤結果輸了,那麼全部“罪責”都歸咎於對方。想贏恨輸的兩個人,不自覺就把矛頭指向了同伴。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但是,好在這對年輕人一上場就能擰成一股勁,每每在關鍵分面前都能發揮神勇,氣勢上更是散發出捨我其誰的霸道。湯杯鎖定勝局的關鍵4分,世錦賽連拿5分的必勝氣勢,這些年一起經歷挫折與風雨,讓劉雨辰和李俊慧在矛盾中找到平衡,學會了為對方著想,包容彼此。

劉雨辰認真地說:“確實,經過多次大賽的洗禮,我和搭檔逐漸成熟了起來。因為大賽面前,每一分都要格外珍惜,注意力和精力必須達到高度集中。尤其注意自己不犯無畏的失誤,這樣才能爭取給對手製造更多的困難。所以,兩個人之間的默契,才是規避失誤的關鍵。也可以讓注意力更多集中於對每一個細節的處理,專注打出自己的東西。我的搭檔李俊慧出手非常果斷,經常給對手製造非常大的威脅,所以說從我這邊就要儘可能多地配合他,打出效果。”

談起陪伴自己5年的搭檔,劉雨辰用“靠得住”三個字來形容。“每一次在關鍵時刻,李俊慧的表現都非常好。訓練中,教練會要求我更多一點,因為李俊慧訓練作風好,特別刻苦。”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配合,劉雨辰表示要更多的在訓練中加強自己的短板,這樣倆人在比賽的時候才能配合更好,發揮也更好。

“在高個子中,我們這對屬於手感不錯的。和速度很快的組合對抗,我們會有些困難。但是細究起每個球,我們的技術還是不錯。很多時候,李俊慧可以搶,我也可以搶,只有我們自己更全面,才能變化更多,互補更好。而且,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從前隊裡最小的組合了,沒有時間留給我們鬧了。”劉雨辰嚴肅的語調中帶著一絲調皮。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實力演繹我愛我家

雖然劉雨辰在採訪中總會透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但和父母在一起時,他則是一改畫風成為快準狠的“補刀手”。聽著兩位最熟悉的家人拌拌嘴,劉雨辰的樂趣就是時不時插上一句半句,補上一刀。

出身於體育世家的劉雨辰,爸爸劉慧生是北京羽毛球女隊主教練,媽媽宋玉玲是宣武區體校游泳教練,姐姐劉京則是前國家游泳隊成員,曾在2009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和隊友贏得4x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在劉雨辰的心中,全家人都從事體育,所以彼此之間更能包容,更能理解背後的艱辛。可能上場只是幾分鐘或者三局球,但是運動員長年累月的堅持是一般人很難想象的。

現在劉雨辰比賽,宋玉玲都是選擇看回放。因為太刺激了,心理真的承受不來。今年世錦賽劉慧生特別到了南京給劉雨辰坐鎮打氣,但是宋玉玲則選擇留守北京。她說:“我是很想看直播的,但是最後還是選擇看回放,因為不論輸贏他比完我就踏實了。”

劉雨辰這些年逐漸出了一些成績,爸爸劉慧生表示,“現在大家已經不說劉雨辰是劉慧生的兒子啦,都改口說這位是劉雨辰的爸爸。”面對稱謂上的變化,劉雨辰並沒有特別在意,反倒是“這位劉雨辰的爸爸”臉上露出了極大的滿足。

想當初,劉雨辰走上羽毛球這條路並不像現在看上去這樣一帆風順。“競技體育沒有捷徑可走,沒有人會一帆風順。”劉慧生當然知道幹體育這行有多艱苦,但是他從劉雨辰拿起球拍打球的第一天,就知道兒子是吃這碗飯的材料。而媽媽宋玉玲則相信劉雨辰如果選擇游泳,成績也不會差。當然,只是劉雨辰自己覺著游泳太枯燥,打羽毛球更有意思。

知子莫若母,心直口快的宋玉玲從小就對兒子的脾氣了如指掌。小時候劉雨辰學游泳,每次快到岸邊時,“宋教練”總是抓準時機在他手觸岸邊抬頭要喊“累死了”之前,先聲制人表揚道:“劉雨辰,你這一圈遊得可真好!”得到誇獎的劉雨辰一高興就會轉頭繼續游上一圈。有時候,劉雨辰在家練字,如果有朋友來做客,他肯定想趁機溜號出去玩。宋教練怎麼不知道兒子的那點小心思,所以當朋友到家裡時,她肯定會拿著劉雨辰的練字本說:“看,我們劉雨辰寫的字多漂亮呀。”如此一來,劉雨辰必定就美滋滋坐回書桌前,繼續認認真真地練起字來。在宋教練眼中,坐不住的劉雨辰是個“順毛驢”,一定要多鼓勵他。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其實,小時候圓墩墩、頗招人喜歡的劉雨辰打羽毛球並不外界看好。不少專業人士覺著他胖胖的跑不快,不適合這項運動。但劉慧生不以為然,多年的教練經驗讓他看到兒子出色的手感和讀球的能力。起初,為了讓劉雨辰進步更快,週末爺倆肯定要到附近的羽毛球館加課開開小灶。而後漸入正軌,劉雨辰下午會跟著業餘隊練習,晚上繼續跟著劉慧生到北京隊練。面對每天如此的“折騰”,終於有一天劉雨辰忍不住對媽媽抱怨:“看看我這肚子,怎麼別人都有腹肌,而我一天兩練它還是一大片,圓鼓鼓的?”

劉雨辰從小就喜歡打比賽勝過於訓練,而且每次比賽前都放話自己要拿冠軍。劉雨辰第一次參加北京市的羽毛球比賽,就揚言送媽媽一塊大金牌,沒想到他真的就拿了冠軍。當時宋玉玲想肯定是北京小孩都認真讀書,沒花那麼多時間在打球上面。緊接著,劉雨辰又比了全國規模的比賽,臨時和搭檔參加了混雙,又拿了個金牌。

這時候,宋玉玲想起劉雨辰爸爸的判斷,沒準兒子在羽毛球上真有天賦呢!她說:“畢竟全國羽毛球比賽的隊員總不能都在認真讀書,不花時間練球了吧!”從那會兒起,再聽到兒子揚言要拿冠軍宋玉玲再也不說他在吹牛了。

當然,劉雨辰的這份自信更多是來源於訓練上的紮實積累。在北京打少年比賽時,宋玉玲發現劉雨辰在自己比賽之餘,還經常會被隊友圍住,拜託他給自己的比賽出謀劃策,支點招。

宋玉玲為人爽快,性格開朗,生活中除了熱衷旅行外,恐怕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劉爸爸唱唱反調了。不難看出,劉雨辰吐槽的功力遺傳自媽媽,細心則來自於爸爸。雖然兩人都是教練,但宋媽媽說:“劉教練是專業隊的教練,而我是帶小朋友學習游泳,我們在培養劉雨辰的問題上自然關注的點就不太一樣。”幾年前,媽媽看到一篇報道,講一名運動員因疲勞過度突發心臟病,看完趕緊對劉雨辰說,如果你覺著身體不適一定不要逞能,要適可而止。但爸爸則對剛進國家隊的劉雨辰講,只要練不死,你就一定要堅持跟下來。顯然,父母對兒子的灌輸讓當時年紀尚小的劉雨辰產生了一些”誤會“。

劉雨辰初到國家隊,訓練量比起在北京隊時要高出一截,尤其體能訓練更是讓劉雨辰覺著猶如幾座大山朝他壓來。初期的上量讓他有些難以負荷,有一天體能才練到一半,劉雨辰感到實在跟不上節奏,索性就躺在了地上,因為他想起媽媽說的如果覺著身體不適一定不能逞能。顯然,這種做法換來了一頓批評和一封要當著全隊人唸的檢討信。

《羽毛球》封面來了!劉雨辰:實力男孩破繭成蝶

劉雨辰先是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檢討,還特地將好不容易寫完的檢討信收進了拍套。正當大家都準備到會議室聽他念檢討時,劉雨辰卻發現怎麼房間裡隊友們的拍套都和自己的長得一模一樣,越著急越翻不到自己的檢討書。

此時,來給兒子送東西的劉慧生看到他的隊友陸續都下樓去開會了,唯獨劉雨辰遲遲不下來。他趕緊跑到房間,一推門卻發現劉雨辰正邊抹眼淚邊找檢討信呢。說起這段往事,媽媽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那一次其實劉雨辰有點委屈,他覺著累了就是身體不適,造成了理解上的差異,這可能就是專業教練和非專業教練培養孩子時的區別吧。”

再小一點的時候,劉雨辰每天晚上都要在游泳館門口等媽媽下班。因為他性格好,游泳班小朋友的父母都很喜歡他,經常會在等小孩下游泳課的間隙,把帶來的零食塞給劉雨辰吃。兒時誰不愛吃零食,劉雨辰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每當宋教練抽空望一眼門口的兒子在幹嘛,她說“十次有九次,劉雨辰都在各種吃”。她笑著說,小時候劉雨辰的體質就很好,但是每次進醫院都是吃壞了肚子。後來,宋教練和家長們約定,給劉雨辰吃東西一定要經過她的同意,“不然門口一群家長圍著劉雨辰,那場景就像在動物園一樣。”被媽媽如此吐槽時,劉雨辰也並不會惱,因為他知道媽媽喜歡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劉雨辰很清楚常年在隊裡訓練,能夠一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短之又短。他表示自己現在已經很幸福了,畢竟比起隊友自己的家就在北京,父母也在身邊。只是自己長大的同時,父母也開始上年紀了,所以能陪著他們一起聊聊開心的事情,在劉雨辰心中就是最大的幸福。

對於未來,劉雨辰說:“當運動員就是這樣,別看你現在勢頭正猛,一切看上去很不錯,但是過兩年有新人超越了你,如何去接受並超越才是我要一步步逐漸學會的。”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你不能著急,時間會慢慢告訴你。

注:本文刊登於2018年9月刊《羽毛球》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