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預防‖不可忽視的青少年羣體

青春期是一個奇妙的變化時期。它也是一個性和毒品的嘗試時期,有可能導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嚴重後果。近年來,我國18-25歲的青少年群體,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愈來愈高,成為了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在艾滋病防治中被忽略的青少年群體

官方估計亞太地區10-19歲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在過去十年呈上升趨勢,2014年達到22萬。這一趨勢恐怕還將延續,由於多種原因,人生的第二個十年比成人時期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一旦感染也更加難以關懷,原因涵蓋生理、社會、心理和法律等各個方面。而他們又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群體,很少被關注,聲音也微弱。迄今為止,他們一直在國家艾滋病病毒檢測、治療、關懷和支持戰略中被忽略。

最邊緣化青少年面臨更高風險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最易暴露於艾滋病病毒之下的青少年是青年重點人群,即年輕的男男性行為者(MSM)、年輕的賣性者、年輕的注射吸毒者(PWID)和年輕的跨性別者。本地區尤其是大城市中疫情發展最快的人群是年輕的男男性行為者和注射吸毒者。

來自這些重點人群中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高於自己人群中較為年長者,而那些人本來就往往被艾滋病應對舉措所忽略,低齡者所得到的服務甚至更為匱乏。他們還屬於最邊緣化群體,經常遭到家人的排斥,被衛生、教育及其他服務所忽視。不過,他們的社會和經濟狀況可能不盡相同,這些狀況又被青春期的各種情感不安全而複雜化,如希望符合性別角色、自卑、對自身性狀態的理解,以及不只是為追求快感而是迫於同伴壓力而發生性行為。年輕人還普遍認為自己不可能遭遇危險,即便看到進行相同危險行為的其他人面臨風險。

圍繞同性關係、毒品注射和賣性行為的懲戒性法律環境和嚴格禁忌往往將這些行為趕入地下,從而加劇了對青少年的排斥,延長了感染週期。賣性或受其他形式性剝削的18歲以下青少年往往成為最看不到、最聽不到、最無助的群體。他們隱藏在對兒童性剝削進行定罪的法律框架下,經常被投入拘留中心和非自願性庇護所,他們報告所遭遇的騷擾、性侵犯、強姦和侵犯,施暴者正是他們理論上的保護人——警察和執法人員。

無保護性行為居高不下

重點人群中的青少年並未堅持使用安全套,而安全套是防止艾滋病病毒傳播的極有效屏障。無保護性行為的常見原因包括強迫或脅迫性性行為,得不到安全套或者安全套太貴了,缺乏艾滋病相關知識,相信性伴是“健康的”,以及使用了毒品或酒精。認為安全套會降低性快感也是一個因素。對於賣性者,為了多賺錢而同意不使用安全套也是一種阻礙因素,只因為有的客人拒絕戴套。對於青少年移徙者、被拘留者和被販運者來說,購買在肛交過程有助於防止艾滋病病毒傳播的安全套和水溶性潤滑劑尤其困難。

關注微信公眾號【艾滋免費諮詢遠程匿名檢測】獲取更多服務,關注後輸入5060即可申請10元優惠券。

如果文章你喜歡可關注我們,順手點擊下部廣告,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