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何氏宗祠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她到底承载了什么

在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珠巷街124号,有一座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的何氏宗祠,她就是著名的黄桥何氏宗祠。她的外表门面并不起眼,不像一些地方的何氏宗祠那样高大门楼,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但是她被誉为“江北第一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现存房屋50间,俱为明清建筑,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内涵之丰富,在江苏省内十分罕见。

这座何氏宗祠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她到底承载了什么

一座宗祠华丽的外表固然能吸人眼球,让人流连,但宗祠有没有“料”,还得看其内涵,即看这个家族的文化及其传承,看这个家族与宗祠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国家、民族与社会的贡献。黄桥何氏宗祠之所以被誉为“江北第一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因为她有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文化承载。

强哥曾拜谒过黄桥何氏宗祠。今天,强哥就说道说道。

泰兴何氏源于北山先生

泰兴何氏始迁祖为何宗稷,其父亲为一代理学大师何基 (1188-1268年),浙江金华罗店后溪人。何基一生“只恋理学不恋官”,他谢绝任官,安居盘溪村,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开北山书院教授门生,治学笃实,并创立了北山学派,后人称之为“北山先生”。有《大学发挥》、《中庸发挥》、《易系辞发挥》等著作,多亡佚,仅存《何北山遗集》4卷。何基卒后谥“文定”,从祀金华县孔庙。

何基生八子,南宋年间,因屡遭兵灾,次子何宗稷避居泰兴黄桥,耕读为业,儒学传家。传至七世祖何济时,家族兴旺达到顶峰。

何济是黄桥何氏家族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何济(1373-1451年),字伯舟。一生虽无功名官爵,却被乡人尊为师范,奉为大宾。他认为一个人独善其身还不够,因而制定了《何氏家范条件十则》。泰兴黄桥何氏能够成为一方鼎族,何济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角色。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年)时代,何济因巨资赈灾曾受到褒奖,被敕封为“义士”,并建坊旌表。

这座何氏宗祠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她到底承载了什么

黄桥何氏宗祠。网络图片。

人才辈出并非一句套话

我们常听到某些家族“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介绍,其实有一些是套话。但如果把“人才辈出”用到泰兴黄桥何氏家族身上,一点也不是套话。因为在何济之后,泰兴黄桥何氏家族出了4名进士、10名举人、32名贡生、300多名秀才;35人获得“皇封”,其中12人为大夫、骑尉,2人官至三品,入祀县名宦乡贤祠。因簪缨接踵,跻身鼎族,乡人誉之“头顶何字值千金”,人前人后还说何家出了“三斗三升菜籽”的官,意即出的官有“三斗三升菜籽”一样多。这当然是乡人夸张。但清朝宰相张玉书对黄桥何氏家族赞誉有加,他给泰兴黄桥何氏的题赠是“江左甲族”,可见泰兴黄桥何氏非一般。其家族代表人物除何济外,还有:

何棐(1464-1541年),字辅之,号笃斋。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殿试三甲第93名进士。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其人忠义果敢,御赐玺书、白金、紵丝褒奖,并晋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诰封中宪大夫。因平生“政绩卓著,行谊可范”,敕建四牌坊予以旌表。

何棠(1471-1522年),字爱之,号仲长。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与堂兄何棐为同榜举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三甲第77名进士,授礼部祠祭主事。未几,升任员外郎、郎中。明嘉靖元年(1522年),世宗即位,何棠加三品俸,诰封中顺大夫。正德十五年,何棠任直隶广平知府。因积劳成疾而辞世。

何南金(1561-1609年),字许卿,号丽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后任福建莆田知县。何南金为官时间虽然不长,但政绩斐然,爱戴百姓形象深入人心。其逝世噩耗传出时,莆田人街头巷尾哭声一片,其遗爱莆田之深可见一斑。

何镤(1549-1601年),字肆卿,号襟宇。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举人,授江西都昌县教谕。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任江西德兴县知县。何镤为官廉洁勤政,深得百姓拥戴。时德兴流行民谣:“何侯为令,吏瘦民肥”。当地百姓还制作一块“吏瘦民肥”的牌匾赠予何镤。因年代久远,牌匾原件早已散佚。今悬挂于何氏宗祠内的“吏瘦民肥”牌匾,为当地政府根据史料记载重新制作,旨在教育党员干部以此为镜,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当地政府将黄桥何氏宗祠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这座何氏宗祠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她到底承载了什么

悬挂于祠堂内的何氏家范。网络图片。

泰兴黄桥何氏宗祠

黄桥何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改建于清初,有“江北第一祠”之誉。整体建筑由门厅、门堂、仪门、议事厅(何氏宗祠大厅)、振裔楼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祠内建筑50余间,其主体建筑(大厅)和东厢楼由何棐的府第改建而成,均为明代所建,虽历经500多年风雨,至今仍岿然屹立。

何氏宗祠除其本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外,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家族文化和家族精神。祠堂内收集有4块康熙朝匾额,何氏七世祖于明正统年间制定的《何氏家范条件十则》,清光绪版《何氏家乘》,清线装书籍若干,清宰相刘墉书法竹刻,景德镇瓷画珍品,碑文石刻,红木家具等等。

1940年10月,黄桥爆发了著名的“黄桥战役”。当时,支前委员会就设在黄桥何氏宗祠。期间,成千上万的“黄桥烧饼”从黄桥何氏宗祠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新四军阵地。新四军赢得了胜利,“黄桥烧饼”也因此扬名。今天,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何氏家范值千金

在黄桥当地,乡人曾有“头顶何字值千金”的赞誉之词。强哥以为,并非一个“何”字值千金,而是黄桥的《何氏家范》值千金!

2016年5月1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江苏泰兴何氏:人才辈出八百载 仁德家范抵千金》一文,介绍了泰兴何氏的代表人物和家范。之后,黄桥何氏家族的《何氏家范》又被清华大学收录相关教案。专家认为,黄桥《何氏家范》推崇教育、节俭和做好本职工作,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至今仍值得提倡。

2016年11月,以推进家风建设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在武汉召开,江苏扬州何园与江苏泰兴黄桥何氏应邀到大会专题讲解何氏家训、家范,使与会者受益匪浅。

这座何氏宗祠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她到底承载了什么

黄桥何氏宗祠内的牌匾。网络图片。

黄桥何氏的家族文化

黄桥何氏家族几百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家族文化,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标识。她形成于家族,但不囿于家族;她规范家族成员,却影响社会大众。其家族文化有高度、接地气,不偏隘,为社会所接受,所以至今仍能发挥作用。

总堂号:世家堂。世家,语出《孟子·滕文公》。该总堂号指泰兴何氏为世代沿袭的大家族。

家规:即由泰兴何氏七世祖何济所制定的《何氏家范》,载入《泰兴何氏家乘》,迄今已500多年。内容是:孝父母、友兄弟、谨夫妇、叙长幼、敦善行、训读书、奖行谊、崇节俭、安生理、重茔祭。这十条家范将传统的忠、信、孝、悌、礼、仪、廉、耻具体化,要求每个族人依范行事,这对该家族后世出现大批人才起了决定性作用。

族联:诗书世泽,礼乐家声。

族树:黄桥何氏家族的族树为“荷桐”,又名青桐、梧桐。何氏族树选青桐之寓意就是取其“梧桐边结籽”,希望住在黄桥周边的子孙们兴旺发达,果实累累。

族祭:黄桥何氏族祭为春秋两祭,即清明、冬至。

家乘:《泰兴何氏家乘》始创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后经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四十三年(1701年),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五年(1825年)、二十六年(1846年)9次修订,日臻完善。现存比较完整的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版家乘,计60卷45册120多万字。

祖墓:泰兴何氏的祖茔遍布镇内城郊,且多大塜。2014年戴堡古墓群考古数月出土的不朽干尸何嵩,虽官位不高,但葬制不低,浇浆墓使数百年棺尸不腐如新,轰动全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