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吗?

五分音


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而成立的,这个说法显然不成立。众所周知,80年代下半叶,香港歌坛经过“谭张争霸”的洗礼,校长谭咏麟和哥哥张国荣这两位支柱人物先后退出歌坛颁奖礼,粤语歌坛随之迎来退潮。

潮有涨落,月有盈亏,这是很自然不过的道理。香港歌坛在谭咏麟和张国荣退出之后,陷入短暂凋敝,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与此同时,以张学友为首的新一代实力派正在积蓄力量。与张学友差不多同期的歌手,并且极具实力的,还有吕方、李克勤、杜德伟、许志安、张卫健、黄凯芹等人。

同时,还有一批台湾歌手漂洋过海的来倾轧香港歌坛。比如齐秦、王杰、童安格,在他们之后,还有台湾滚石唱片给他撑腰的罗大佑,在香港设立音乐工厂作为“桥头堡”,滚石帐下的周华健带着“天王杀手”的帽子,也成功抢滩登陆。

这里头,童安格、王杰和周华健的情况,都比较复杂。童安格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但他签约香港宝丽金唱片,属于台湾人在香港打工的情况。王杰和周华健则恰恰与他相反,两人都是香港人在台湾打工。王杰是台湾飞碟唱片捧出来的台柱子,周华健则是滚石唱片的柱石人物。

教父罗大佑在香港歌坛,属于有自己产业的人(音乐工厂),并且混的风生水起,另当别论。其余抢滩登陆的台湾代表中,童安格王杰和周华健都混得不差。四大天王成军之前,王杰的成绩尤为瞩目。他在1990年就在香港红馆连开6场演唱会,这项成绩,足以睥睨一群同辈歌手。

但没办法,彼时王杰的主战场仍不是香港歌坛。与此同时,香港歌手中的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也都在明里暗里的积蓄力量。歌坛上,他们都没有王杰成名的时间更早一些,但两年之后,终于迎来四大天王封神的日子。

四大天王成军,其实就是香港歌坛新陈代谢的一个表象。旧的时代结束(谭张争霸),新的巨星升起,就这么简单。并不存在是为了对抗哪一位歌手的说辞。当然,四大天王也是一种娱乐现象,是各方势力斗争妥协的产物。

香港本土的宝丽金唱片则是最大的受益人,当时张学友和黎明都在宝丽金供职,刘德华则是在宝丽金旗下的子厂牌宝艺星,只有郭富城一人算是局外人。关于四大天王的名号渊源,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提出来的,也有人说是掌舵TVB的方逸华赐名。

但无论如何,四大天王的的确确是成功了。整个90年代,他们几乎一手垄断了香港歌坛颁奖礼的重量级奖项,演艺圈也是他们的天下。歌神张学友,综合刘德华,舞王郭富城,文艺黎明。四人各有所长,在不同的领域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让其他艺人望尘莫及。

从成军到现在,四大天王的名号沿用将近30年,影响力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妥妥的成就了一段娱乐神话。时至今日,张学友还在刷新他的巡回演唱会记录,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还在大荧幕上奋斗不休。他们都已经这么成功了,还在努力打拼,我们有什么资格不拼命呢!


好歌献给你


王杰70,80,90,00年代都没登过王座,但这两年在头条做王者了,用大量网络水军碰瓷,今天说自己是歌圣,明天说如何对抗谭张,后天说四大天王整出就是对抗他的,甚至乱碰张学友歌神的瓷,说王张抗衡,王比张牛,屌,我77年的,我广东人,87年开始追星,那时歌坛什么小道大道消息不放过,整个香港歌手都能算得出,王杰算是唱的好的,传唱也高,但70年代的许冠杰罗文能模他着头说小王加油,80年代也没法和谭张比,90年代也无法和四大天王比,00年代,陈奕迅,谢庭锋,周杰伦甩他一条街,中间的如林子祥,李克勤第大神王杰也没见稳赢啊,还说赢张学友,如果说王杰赢张学友只能说王杰最红那几年,是张学友初出道,人气未起之时,王杰赢个先出场,至于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王杰只在头条赢谭张四大天王。


香约同行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分别是: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及黎明。

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和亚洲,风靡至今。四大天王作为香港演艺界代表,参加过众多官方重要活动,包括1993年人民大会堂义演,1997年香港回归人民大会堂晚会,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晚会等,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由此上综合可以看出,四大天王的娱乐圈及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

反观王杰,虽然在二十世纪末大红大紫了一把,但在其较任性的行为后开始没落,即使是后来去了台湾重新包装,对比四大天王,差距可不是零星半点。

张学友和刘德华、郭富城、黎明现在还有在观众视野出现,但频率渐少,毕竟年纪摆在那。其中刘德华和张学友已经成为了符号式的人物,他们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极致。黎明更是一部《堕落天使》惊艳了一个年代,郭富城在娱乐圈的地位更是元老级的,怕也是无人会反对。

总的来说,尽管过了几十年,四大天王的影响还持续至今,而王杰,除了他的几首爆红的歌曲,王杰已是没落的流星。


什中


我对王杰和那个时候的香港娱乐圈不是很了解,所以说的很浅显,抱歉。

我觉得四大天王的出现应该不单单是为了抵抗王杰吧,应该说是为了抵制当时比较火的台湾力量,而王杰刚好是台湾力量中比较出色的。

与王杰不同的是,当时的四大天王没有局限某个领域去发展,他们具有较高的娱乐性。这也是作为专职歌手的王杰所缺少的。

王杰当时因为自身有才华,本身也有点傲气。不会说向某个势力去妥协,成了唱片公司打压的对象也是也是意料之中的。

后来王杰正当红的时候,嗓子被毒,后来就慢慢沉寂了



上面是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下面我想说说自己对于王杰的看法。

王杰这个人,是真的傲。

下图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后来受到打压



但我对他了解不深,因为所处年代不同。但是他的为人,性格,哪怕当初没有四大天王,也有别的势力会把他排挤出去。


列出的截图都是他所说过的话,我不予置评。





总而言之,王杰这个人,才华是肯定有的,恃才傲物也是有的。但娱乐圈就是一个要将所有傲气的人磨平棱角,实在磨不平就扔出去的地方。

对他了解不深,实在抱歉。


以上个人看法。


一只叽叽酱


四大天王的横空出世,和当时的时代中国流行乐发展的时代背景相关。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丽君、苏芮、凤飞飞、刘文正等台湾歌曲,影响了大陆第一批老牌流行歌手。主导着中国大陆流行乐。


80年代香港是大陆通往世界窗口,香港电影业的崛起带动了香港音乐,被称为东方好莱。再加上大陆的改革开放,深圳特区的开发。粤语歌由开始电影、电视剧主题歌曲转向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流行粤语歌,迅速进入了大陆市场。当时粤语歌红遍了整个华语地区,在大陆也得到了一片天地。80年代初,天皇巨星刘文正隐退,但齐秦、费翔、童安格,费玉清等歌曲由于语言相同在还是在大陆有很大的市场。

80年代末,台湾歌手王杰一首《一场游戏一场梦》用他动人的嗓音和浪子的形象席卷歌坛,成为红遍中、港、台、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的巨星,承接了刘文正,刘文正隐退的空缺。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曾霸榜半年之久,至今所发行的专辑与精选辑已突破80张,累积销量过8700万。其锋芒完全盖过李克勤及陈百强等乐坛老将,声势也直逼谭咏麟及张国荣等巨星。

80年代末由于谭咏麟和张国荣的退出乐坛,粤语歌就失去一片天。没法抗衡台湾流行乐的力量。那是大陆也在崛起,电视机vcd也开始普遍了。香港娱乐圈肯定不愿意丢失这块奶酪,香港娱乐圈为了保住这个市场,集结了香港所有的优秀人才,主打国语,作品准确的瞄准了受众,利用成熟的包装机制、独特的造星方式和娱乐传媒,成功的打造了四大天王。香港利用发达的娱乐传媒,对四大天王的成功炒作,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占领整个市场。

香港娱乐圈独特的造星方式势不可挡使台湾娱乐圈措手不及,无法抗衡,后来台湾歌手,童安格,齐秦也逐步隐退,王杰也去加拿大了。


战狼No2



香港四大天王是香港造星运动的最高代表,他们是偶像,是影坛歌坛全面发展的人物,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的专业奖项他们都囊括了许许多多。虽然张学友没有金象金马影帝,但是他的演技是大家所公认的,能够成为表情包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另外他的歌神地位可能是整个华语音乐世界除了邓丽君之外都无可撼动的吧。而刘德华,郭富城和黎明凭借出众的外表和才艺在音乐和电影都拿到过各种专业奖项。在香港的黄金时代,香港娱乐圈的造星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从最早的温拿乐队,罗文,许冠杰,到后来的三王一后,谭张争霸,林子祥等等,再到后来的四大天王,达到香港造星运动的最高峰。



众所周知张学友天赋异禀,从出道时期便不是无名小卒,在还没有四大天王的年代里,张学友就同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林子祥,甄妮,许冠杰,苏芮等等一干前辈站在各种颁奖礼的舞台上了,今天回看当时的劲歌金曲,他们合唱的视频还都令人热血沸腾。而后来谭张退出歌坛,张学友抓住机会成为歌神,再加上新崛起的其他三人,四大天王成军,他们几乎垄断了香港的各大奖项,他们和双周一成共同组成了香港的黄金年代。



等到九十年代末四大天王也都退出颁奖礼的时候,王杰和谢霆锋才有机会站在舞台的最中央,可惜他最后因指责英皇偏袒谢霆锋得罪了经纪公司,惨遭雪藏,当他再出来的2006年左右他的嗓子已经废了。 而取代他地位的是陈奕迅和古巨基等人,不过香港乐坛巅峰期也已经过去,青黄不接了。王杰出生成长于香港,然而香港七八十年代人才太多,他只得到台湾寻找出路,最终在台湾爆红,后来杀回香港的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初期了,但是他没有能够进入到香港乐坛的最好位置,不得不说时也命也,而反观其他四人的大红大紫,王杰在整个90年代也没有能够拿的出手的太有分量的成绩,至于后来他的嗓子废掉,我是不信被毒哑的,娱乐圈这么多人,为何就王杰一人被毒哑了?王杰天赋异禀,不仅是原创歌手,嗓子也是极牛的,仅在原创一项说他能够吊打四大天王都不为过,毕竟其他几位只是表演者,在这方面大概只有黄家驹能够跟他分庭抗礼了。



不过他的唱歌方式并不是科学健康的,扯着嗓子唱歌而不愿意用太多技巧,随着年龄增长,到了2001年他唱《不浪漫罪名》的时候,嗓音已经不能够飞在空中了,到了他说被废掉以后嗓音就是完全在地上爬了,等到前一段在综艺节目上他的嗓音令人心疼,他的下滑是线性的,相比于保养的好到变态的林子祥,张学友,李克勤,费玉清等人,简直惨不忍睹,就算是刘德华,郭富城,黎明等人嗓子也在水准线以上。他的唱法本身对于生理嗓子消耗极大,不信大家可以去试着唱一下他巅峰期的歌曲,就有点像苏见信,挥霍天赋以后也在年纪轻轻就下滑了。



客观地说,王杰从来没有进入到香港乐坛的最高峰,如同黄家驹一样,只是后来黄家驹成为了一个传奇,并且带给我们太多优秀的歌曲,多少人因为黄家驹了解到了粤语和摇滚的真正含义,相反王杰在辉煌过后就迅速暗淡了,王杰更应该被定义一个台湾歌手,现在更多也是在消费着自己的名气和故事了,只是大家都喜欢故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的故事。


风言妄语


看到回答,很欣慰大部分人還是理智的,并且对事情看得很清楚。所谓“四大天王是为了抗衡王杰一个人”的说法,不过是一面之辞,招黑罢了,对香港乐坛和华语乐坛那段历史其实并不了解。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台湾香港的乐坛就开始了频繁交流和竞争,港台两地的歌手、演员都会到对方的地盘发展,但无奈两地语言不通,除了邓丽君张国荣没有能在两地都造成巨大影响的歌手。台湾论原创力强过香港,更有文化底蕴和文人气质,华语歌的市场又比粤语大得多,不光台湾,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是听华语歌多一点。台湾的歌手唱片销量都不是只算台湾本土,还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甚至大陆。因此台湾乐坛一直处于优势,但香港经济的腾飞使得本土娱乐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不容小觑,到九十年代香港运用商业手段打造巨星的产业已经非常成熟,造星运动开始达到巅峰,也形成了现在娱乐圈的雏形。



香港为了抗衡对岸的文艺力量,这是一拨人,而不是王杰一个人,拉拢了四个最红的人给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封号,给行将就木的香港乐坛打了剂强心针,那段时期四大天王几乎瓜分了香港乐坛所有奖项和荣誉。然而最后的辉煌也是最后的疯狂,在四大天王的风潮像回光返照狂欢过后,加上梅艳芳张国荣的离去,香港乐坛雪上加霜除了绯闻再没重现过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但四大天王依旧在许多人心里留下了震天响的名号,潜意识觉得不可能会有比他们更厉害的人了。



不得不说王杰在看待事物上面比好多人更透彻更超前,他对事情的判断也非常准确,香港乐坛已经为极致的造星运动付出了代价,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开始迅速凋零,巨星出现断层,优秀的新人也零零星星不能百花争妍,粤语歌的影响力也从亚洲缩小回本土了。


没有人和我重名g


你太抬举王杰了,那时香港乐坛王杰虽红,但还排不上前五,比他红的有谭校长、哥哥张国荣、陈百强、梅艳芳、许冠杰等,即使后辈四大天王不冒出来,也还轮不到王杰称王称霸。我怀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绝对是王杰的铁粉,故意是以提问来抬高王杰,贬损四大天王的。其实,王杰在香港人心中的乐坛地位,确实不及四大天王的六分之一,早已过气,开演唱会都难,相当于内地流行乐坛的江涛、孙浩、程琳这种地位,而四大天王至今在香港相当于内地孙楠和韩红这种地位。我是六零后,亲眼见证华语流行乐坛的兴哀,自信很有发言权,请八零后和九零后不懂流行音乐某段过程的部分人士不要乱喷。


湖湘大叔


组成四大天王抗衡王杰?滑天下之大稽!四大天王抗衡一个并不算太入流的自认为是巨星的歌手??笑话!无论是70 80 90还是00年代王杰都远没有在歌坛达到王者地位,林子祥 张雨生 谭咏麟 黄家驹 张学友 刘德华 谢霆锋 陈奕迅 周杰伦,这些歌手的高度是王杰都不曾达到过的!因此这就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伪命题!


风景看透7


八十年代王杰唯一一次一首谁明浪子心进入十大劲歌,可也没得着金曲金奖。八十年代谭梅张三足鼎力,所有明星都被比下去,不好容易把三个人盼走了,九十年代四大天王又来了,92年颁奖典礼如同四大天王演唱会,王杰台都上不去了,终于到了97年黎明得奖太多开始宣布不拿奖了,王杰还没等乐呢,又来个谢霆锋,又把王杰比下去了,等啊等终于等到谢霆锋退出了,没人爱拿奖了!连新新人周柏豪都跑来拿奖了,王杰就说嗓子坏了拿不了奖了!王杰说只能唱首(等)给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