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周晓杰和他的“阳光玫瑰”

“阳光玫瑰”确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品种,种上几亩就能把一个人搞得热血沸腾。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三畛村的周晓杰就是其中一位。

2012年,周晓杰从神园葡萄大世界的徐卫东那里买了100株“阳光玫瑰”小苗种在葡萄园中;2013年少量结果,周晓杰第一次尝到如此香甜的葡萄,于是在2014年就把家中5亩“维多利亚”全部高接成“阳光玫瑰”。

2015年长树,2016年投产。虽然好吃,但由于技术不过关,穗形不整,收购商出了2元一斤的价格,周晓杰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卖。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离成熟期还有半个月的“阳光玫瑰”

考虑到穗形和运输的问题,脑洞大开的周晓杰把一串葡萄剪成一粒粒的葡萄,放在饭盒中在微信朋友圈叫卖。一个饭盒装一斤,定价30元,然后让大家转发朋友圈积赞38个以上再免费送一盒,相当于买一送一,15元一斤。

高定价给了大家一个猎奇的心理,积赞免费品尝又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当周晓杰送出去数百盒后,供求关系就发生了逆转,因为大家尝到的口感确实非常“惊艳”。与此同时,做微商的专业团队也找上门来了,周晓杰的“阳光玫瑰”才以这种另类的销售方式发往全国各地。

最终,5亩地卖了15万元,亩产值3万元,是原来种“维多利亚”最高效益的3倍。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周晓杰的5亩“阳光玫瑰”钢架大棚

这让周晓杰信心大增。他用这笔钱把原来的避雨棚改为两连栋的钢架大棚,还买入大量的进口泥炭、木炭、牛粪、秸秆施入土壤进行改良。

2017年,“阳光玫瑰”大火,周晓杰的5亩“阳光玫瑰”还没成熟就被微商团队订购一空,净利润68万。

“我创造了当地农业的一个神话。”周晓杰换了一辆大奔。

<<<

在周晓杰的眼里,“阳光玫瑰”是一个划时代的品种,与当年的“巨峰”、“红地球”、“夏黑”一样,“阳光玫瑰”是这个阶段出现的一个最优秀的品种,也是一个对种植技术要求很高的品种。

作为技术难点,周晓杰尝试过很多种无核化处理方案,最后选择的是徐卫东的方案,处理后的果实椭圆形、不空心、味道也好,唯一不足的是成熟后的果实偏黄。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标准化的果穗

听得出来,他非常崇拜徐卫东。2014年,周晓杰跟随徐卫东走访日本,回来后卖掉了原来在蒲城的50亩葡萄园,专心管理家中的5亩园子。

“种多不一定能种好,种多不一定能挣钱。”他说。

往后几年,他每年都要去徐卫东的神园葡萄大世界一到二次,学习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甚至连说话的腔调都变得极为相似。

2016年,他跟徐卫东聊天说自己要做成陕西最好的“阳光玫瑰”,徐卫东让他的目标放得更远大些,可以做成“阳光玫瑰”关中第一品牌。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周晓杰和他的女儿

2017年,周晓杰注册了“含之蜜”品牌。“含之”,是他女儿的名字。他把自己对葡萄的爱等同于对女儿的爱。

“中国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太少,像褚橙、17.5度橙等品牌都是大公司运作的,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匠心品牌少之又少。”周晓杰说:“我的梦想是做中国知名的一个葡萄品牌——含之蜜,而且只有这5亩地、1万穗的‘阳光玫瑰’被称为含之蜜。”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精品才是“阳光玫瑰”未来唯一的出路

周晓杰认为“阳光玫瑰”不适合大面积发展。因为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未来“阳光玫瑰”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市场对质量的要求也会精益求精。盲目种植,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不如种“夏黑”和“红地球”。

“精品才是‘阳光玫瑰’未来唯一的出路。”周晓杰说。

清扬,浙江温岭人,1991年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农业创作人,《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入驻《今日头条》。

中国农业的一个神话:5亩“阳光玫瑰”换一辆大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