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最近,一则”9岁女孩行‘退化’成婴儿”的新闻,让许多网友感慨万千:

从种种迹象看来,9岁的小杰都在“越长越小”。她坚决拒绝去自己的小屋睡觉,虽然在此之前她已经与父母分床睡了两年。她不想去上学,但更害怕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

有时她像个受了惊吓的小猫,时刻想往妈妈怀里躲;有时她更像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不停地要求妈妈“抱抱”“亲亲”,极度渴望那种在襁褓之中的安全感。

眼看小杰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1个月,刚生完妹妹只有3个月的妈妈急得不行,正决心和爸爸一起好好教育一下“情绪闹得实在太过分的大女儿”,没想到,小杰的一句话,吓得父母脊背发凉。

她指着屋里一个空白的墙角说,“妈妈,我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女孩站在那儿,她在冲我笑。”

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面对女孩“退化”行为

医生这样说

第一次见到小杰,天津市安定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就注意到,这孩子有明显的“退行行为”,“像是一种退化,各种行为能力都倒退回小的时候,比如她一直偎在妈妈怀里不肯离开。”

按照小杰的描述,孙医生怀疑她已经出现了幻视、幻听行为,要求住院观察。听说家里有个刚出生3个月的妹妹,孙凌提醒家长,孩子应该是因为二宝的出生而出现“同胞竞争障碍”的症状。

鹿姐姐小科普

“同胞竞争障碍”是国际疾病分类(ICD)诊断标准提出的一种心理障碍,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中。简单说,就是随着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表现为对弟弟或妹妹的竞争或嫉妒。

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以前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近几年,二孩家庭越来越多,每个月都能见到几例,问题孩子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也各不相同。”

在孙凌看来,出现较严重“同胞竞争障碍”的孩子,当然有其自身性格特质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有的家长从前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照顾,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或者光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使得孩子对父爱母爱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听了医生的建议,妈妈把小杰带回家,悉心沟通后,孩子吐出真言,“那些话都是我编的,就是不想你看妹妹,因为你是我一个人的。”

孙凌认为,从家庭中人际关系的框架来看,孩子很容易把“多了弟弟妹妹”与“父母不再爱我”的想法画上等号,从而产生嫉妒的情绪。她认为,孩子出现这种情绪波动也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的行为和引导方式。

网友热议:

“同胞竞争障碍”问题究竟怪谁?

9岁女孩行“退化“成婴儿的新闻,也引起了网友热评。有人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

@刘文欣:“他这么小你也这么小?”“你比他大你不能让着他?”凭什么?

@别吃舌甘:一碗水不可能端平的,都会偏向听话可爱的孩子。

@BW初心L:家里有两个孩子,说都是一样的,做得到的又有多少?终会伤了一个孩子的心,渐渐疏远父母。

但也有不少二胎家庭表示,有兄弟姐妹也挺幸福,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

@晓之以墨:认识的一个人,妈妈要生二胎,死活不肯,但还是坚持要了,整个期间对她妈妈冷言冷语,小朋友生下来满月的当天还离家出走。现在小朋友一岁半了,手机里全是她妹妹的照片,可喜欢了。

@明天:我有个大我五岁的姐姐,二十年过来了,我觉得没什么偏心,就算偏心姐姐我也无所谓,因为我也很爱我姐姐。

@Carol:我小时候是真的,特别讨厌我妹妹,后来慢慢才懂,其实由于我是爸妈第一个孩子,我受到的宠爱其实比她更多,其实妹妹对姐姐是比较依赖喜爱的。闻说:父母教育问题,我小时候在我父母要打弟弟的时候会站在他身前护着他,同样我弟弟也会站在我前面护着我。

@kiss the rain:我和弟弟差七岁,也就是小时候会打架,现在相处的特别融洽,而且爸妈也不偏心啊,一家四口超幸福。

看完网友们的现身说法,有人得出一个结论:

“同胞竞争障碍”是家长不及时注重孩子情绪变化而导致的后果。想要处理好大宝和二宝之间的矛盾, 关键在于父母。

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同胞竞争障碍”

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其实,小杰一家并非“同胞竞争障碍”的唯一受害者。此前,也有大宝对弟弟妹妹表现出强烈的敌意,甚至明显的攻击性:

青岛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集体抵制父母生二孩。还有一位4岁男孩给弟弟起名“多多”——多余的多。

“妈,我今儿就把话撂这儿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不久前,一位小男孩哭着以死威胁妈妈不生二胎的视频在朋友圈走红。而湖南邵阳一位15岁女孩干脆直言不讳地告诉父母:“你们敢生二胎,我就马上给你们添外孙。”

面对这样的问题,孙医生的建议是,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

“父母应该真正把孩子当成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打算要二孩后,应从怀孕到弟弟妹妹的降生都让大宝参与其中,让其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孙医生补充道。

以小杰为例,如果家长不及时关注其情绪变化,一味责骂或置之不理,会导致孩子的情绪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更难以控制。久而久之,可能会分不出哪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哪些是真实存在的,“确实有不少孩子已经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幻视和幻听。”

孙医生还提醒,如果童年时期这种负面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且无法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导致极端行为,“不仅影响其今后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孙医生的发言,也得到了不少网友支持:

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也有网友指出,除了父母,一些亲戚的“挑拨离间”,也是影响兄弟姐妹关系的直接因素:

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9岁女孩行为“退化”成婴儿?网友却感同身受,医生说……

“同胞竞争障碍”

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如今的孩子已经是“独二代”,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习惯了独占父母和祖父母等多个大人的关爱。当中国迎来“二孩时代”,这不仅是对昔日的“独苗”的挑战,也对过去几十年家庭教育理念提出了新挑战。

“从家庭教养方式而言,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关心父母、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孙医生说,前来就诊的孩子大多是因为情绪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上学,父母才想到来就诊求医,“可见家长还是更关注学习情况、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培养。”

 

天津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赵利民则从文化角度分析说,现在年轻一代是“生长于e时代的一代,因为交流方式的改变,总的来看这个群体确实更关注个体的问题,交往和互助的能力有所减弱。”

而“孝悌”观念代表着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替代的亲情关系,这也是千百年来深入中国人骨髓血脉的文化基因。赵利民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携手努力,“从孩子抓起,从让孩子诵读和学习国学经典开始,重拾‘悌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