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青銅器「何尊」在成都亮相

國家一級文物青銅器“何尊”在成都亮相

開幕式現場

“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6日在成都博物館正式開幕。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級文物。

據介紹,此次參展的青銅器具有數量多、等級高、種類全等特點。不僅有堪稱中國第一部“青銅法典”的亻朕匜銘文、被譽為最早廉政談話的四十三年逨鼎銘文以及亞伐方罍(léi)、銅人頭像等青銅器,來自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國家一級文物“何尊”也驚豔亮相成都。距離“何尊”上一次走出寶雞,已經相隔20餘年。

國家一級文物青銅器“何尊”在成都亮相

“何尊”

“何尊”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賈村塬,是中國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為一名何姓貴族所作的祭器。當年“何尊”出土之後,清除過泥土和鏽跡,專家們在其底部發現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這篇銘文記載了文王受命、武王滅商、成王完成武王遺願營建成周洛邑等重大歷史事件,銘文中出現“宅茲中國”四字,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意為:“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

國家一級文物青銅器“何尊”在成都亮相

亞伐方罍

成都博物館“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執行策展人魏敏介紹,成都平原與漢中平原、關中平原自古就是滋生文明的沃土。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相繼進入繁榮時期,三地青銅文明所體現的不同文化內涵和文化交流、互動的存在,既表明了各自在中國青銅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又為探討古代秦嶺南北的交通線路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思路。

寶雞市文物局副局長劉宏斌表示,青銅時代作為重要的歷史時期,不僅生產力較石器時代有了較大的提升,文字也比甲骨文更加成熟規範。這次展覽的舉辦,不光為寶雞和成都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機會,也是對中國商周時代歷史的一次展示。

據瞭解,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並免費向公眾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