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九天开出一成都,十年磨得一良师

谢天开,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作家,成都薛涛研究会副会长。已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辑录。已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国共兄弟》(30万字)、编著《民间艺术十二讲》(24万字)、文化传记《大唐薛涛》(40万字)、现代诗话《唐诗:诗人与文化》(15万字)。

他生于成都,长于成都,与成都结有不解之缘,遂取"九天开出一成都"中"天开"二字。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儒雅学者谢天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石兽达人谢天开

在成都天府广场的西侧,矗立着一座闪烁着金属光芒与"翡翠"光泽的现代建筑——成都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有一只千年石兽,它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每提到它,就不得不提起谢天开教授,因为,他是让石兽进入公众视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2008年,谢天开教授在研究薛涛时,发现四川省文史馆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修电讯大楼时,掘得石兽,因施工紧迫,未及取出研究,复兴掩埋……"这说明,电讯大楼(即天府广场钟楼)下可能埋有文物。而《花蕊宫词笺注》中"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亦从狮子门前入,旋见亭台绕岸旁。"也印证了谢天开教授的猜想。2013年1月8日,天府石兽被考古队挖掘了出来,而谢天开,就在第一现场。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寓教于乐谢天开

文化圈层、宗教思想、南北地理、文化交汇,这些晦涩难解、乏味无趣的名词,在谢天开老师的讲解下竟能变得趣味盎然。上谢老师的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海洋,穿梭沉淀着智慧的丛林。谢老师的课绝对不是拘泥于课本的,呈现更多的则是轻松活泼与收放自如,就连课后作业也显得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谢老师重视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督促学生参观走访博物馆,鼓励学生实地调研考查,并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给学生足够的舞台,寓教于乐,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点燃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热爱生活谢天开

2018年6月2日凌晨6时左右,一只美丽的黑天鹅飞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苹果湖,在访问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这段时间,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情招待,谢天开教授更是为这位客人作诗一首,以表欢迎。即便是作诗以自娱,谢老师依旧严谨,这首诗被他改了3次。

鹅鹅鹅,

唐时曲项向天歌,

今来锦城拨清波。

但得逍遥游,

烟柳舞婆娑。

昨从那里来,

明日将向何?

飞花恰如梦,

岁月亦蹉跎。

无食弹铗唱,

愿得鲤鱼多。

或因伴侣失,

伤心似枯荷。

不离亦不弃,

天荒到地老。

鹅鹅鹅,

企盼何时重归来,

天鹅展翅向天河。

(戊戌年戊辰日锦城文学与传媒学院谢天开老师作)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谢天开教授央视亮相

他是一位老师,寓教于乐,旁征博引;他是一位学者,儒雅宁静,严谨踏实;他是一位朋友,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他是谢天开,他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开开",他是开朗活泼的,他是亲切可爱的,没有谁在他身上感受到过一丝暮气,他永远是朝气蓬勃的,或许正是因为他那颗赤子之心,才让岁月不曾带走他的活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