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维自杀殉国后,仍然被人剖腹取胆?

姒莞萱


263年8月,曹魏发兵18万进攻蜀汉,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沓中被邓艾击溃后,和前来救援的廖化、董厥、张翼等人退守剑阁关。钟会的十多万人马进攻一个多月毫无结果,意欲退兵。不料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刘禅投降。

不久刘禅的诏书传来,要求姜维投降曹魏。姜维和众将士感到悲愤不已,纷纷拔出宝剑劈砍石头,发泄怒火。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姜维向钟会投降。264年元宵节刚过,钟会和姜维在成都密谋叛乱,但被卫瓘识破,曹魏士兵发生火拼,钟会、姜维死于乱军之中。而姜维则被愤怒的曹魏士兵剖腹取胆,碎尸万段,可见曹魏士兵对姜维恨之入骨。为何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维呢?

一、姜维是“曹魏”叛徒,并多次北伐曹魏,造成大量曹魏士兵死伤。

姜维本是天水郡冀县人,姜氏是当地望族,228年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俘。之后,姜维受到诸葛亮和刘禅的重用,从俘虏一路做到了蜀汉大将军,成为蜀汉后期的栋梁之才。诸葛亮死后,姜维秉承丞相遗志,多次北伐,给曹魏造成了极大困扰。特别是狄道一战,姜维大破雍州刺史王经,曹魏士兵死伤数万人之多。

姜维的叛国行为为曹魏士兵不齿,而且姜维多次北伐,造成曹魏军民死伤无数,所以曹魏士兵对姜维早已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诛之。

二、姜维是谋害邓艾的主谋之一。

蜀汉灭亡,邓艾是头功,但邓艾的下场却是被下狱收监,邓艾所部许多士兵因此受到牵连。他们认为,是姜维和钟会两人合谋陷害了邓艾,所以借此机会为邓艾伸冤报仇。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姜维是否参与谋害邓艾,但钟会应该和姜维商议过此事,而且得到了姜维的支持。

三、姜维挑拨钟会叛乱,借刀杀人,意欲光复蜀汉。

投降后的姜维得到了钟会的厚待,两人“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而且称姜维的才能与夏侯玄和诸葛诞不分伯仲。姜维看出钟会的野心不小,于是便想利用钟会的野心来光复蜀汉。姜维的计划是借钟会之手诛杀曹魏骨干将领,然后伺机杀掉钟会,坑杀曹魏士兵。所以他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书“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263年冬,姜维随钟会一同进入成都,将邓艾收监。此时钟会已经得意忘形,自以为扳倒了邓艾,就没有人能够制衡他了。264年正月,司马昭写信给钟会,说贾充将带兵数万下汉中,自己将屯兵十万于长安。钟会一看,司马昭要来收拾他了,于是计划立即谋反。姜维建议钟会择日召集军中牙门骑都以上军官、护军、郡守和蜀汉旧官,将他们牢牢控制,并用亲信接替他们的位置,再将不配合的士兵予以坑杀。

正月十六,钟会按照姜维的计划将上述官员牢牢控制,但许多士兵则归乡心切,不想为钟会卖命,钟会便挖好了大坑,做好了坑杀准备。但消息走漏,引起了巨大骚动,姜维建议钟会尽快杀掉牙门骑都以上的军官,以绝后患,但钟会迟疑不决。十八日,士兵发生变乱,矛头直指钟会姜维。钟会死于乱军之中。姜维在徒手杀掉5、6名敌兵后被乱刀砍翻在地,愤怒的曹魏士兵想看看姜维到底有多大的胆子,于是剖开了姜维的腹部,其“胆如升大”。随后,将姜维的家属一并虐杀。姜维的计划就此破灭。

这场变乱持续了数日,成都遭到洗劫,张翼、关彝(关羽之孙)、刘璿(刘禅太子)等人死于乱军之中,刘禅的后宫、宫女被曹魏军官玷污。而邓艾也在绵竹被卫瓘灭口。这个故事被罗贯中演绎成“一计害三贤”


石头说历史


公元263年,司马昭任命钟会为三军统帅,指挥三路大军进攻蜀汉。钟会自领东路军十几万人。进攻汉中。

诸葛绪领中路军,进攻阴平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邓艾领西路军,同在沓中的姜维展开正面决战。

东路军很快占领汉中。姜维率军巧妙跳出诸葛绪的包围圈,赶到剑阁,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一时间,钟会是进也进不去,就这么退回去,他也不甘心啊。

就在此时,素有谋略的邓艾想了一个奇招,他准备撞撞运气,偷渡阴平小道,直插蜀汉心脏。如果蜀汉有兵把守在那儿。他们的小命儿可就交待这儿了。

但没想到的是,蜀汉没有派兵把手,他们到达摩天岭之后,知道田章已经把江油的三千士兵击溃。于是邓艾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取涪城,占绵竹,诸葛瞻父子皆阵亡。


随后直插成都。后主刘禅率百官,举城而降。刘禅投降的详细传到了剑阁,姜维等人听说后,纷纷拔剑砍石,十分不甘心。悲愤交加。

没办法,蜀汉的皇帝都投降了。姜维也只能投降于钟会。但他没有死心。投降钟会以后,钟会对待姜维也是礼遇有加。

姜维为钟会建言献策。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其实姜维心中还有一个复国的心愿,他要撺掇钟会谋反自立。然后自己再杀掉钟会,光复蜀汉。不知道怎样的信念,来支持他完成复国大业。

他修密书一封给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是何等的执着!在命运的夹缝中,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逆天改命,光复蜀汉。这是后三国时期的唯一一个。

他也是在后三国时期充满尔虞我诈、背叛与反背叛层出不穷的环境中一股清流。

姜维和钟会开始密谋,第一步,必须先夺了邓艾的兵权,正好邓艾率先攻破蜀汉,立下不世之功。开始忘乎所以。

自己擅自以天子的名义与刘禅签订协议,并大肆分封自己的将领担任蜀汉的地方官。可谓是愚蠢之极。此举正好给了钟会等人的借口。

于是钟会向司马昭打了电报说邓艾在蜀汉这边代天子行事等等。各种添油加醋。司马昭听了必然是大怒。让钟会进军成都,接管兵权。把邓艾放进囚车,押到洛阳。监军卫瓘先钟会一步抵达成都,缴了邓艾的械。

邓艾倒也没反抗。乖乖的进了囚车。钟会随后赶到,接管兵权。此时的钟会掌管了三路大军,加上蜀汉的降兵。共20多万大军。一时间风头无两。威震蜀汉。

姜维加紧说服钟会自立,不然司马昭也不会饶他。后来钟会脑袋一拍,想出来一个假借魏太后遗诏,奉命讨伐司马昭的理由。

但是这个理由毫无说服力和让大伙儿信服。首先大伙儿怀疑这诏书的来历。其次魏军出征,家眷都在国内。

所以,没什么人同意。反倒让大伙儿觉得你钟会是在造反而不是什么护驾。钟会见魏军将领不愿意造反,于是把他们都抓起来。

姜维建议,钟会把这些军官都杀了,换成自己的亲信。但是钟会心中也有小九九。

一旦杀了这些将领。自己或许就不是姜维的对手了。但是眼下,他又拿这些将领无可奈何。

最终,还是听从了姜维的建议。挖了坑,准备让这些魏军将领填坑。

但这个事儿让人走漏了风声。一时间,这些牙门将都知道自己的小命不保了。为求自保,只能前去把钟会他们杀掉。

于是争先恐后,杀向钟会和姜维。双拳难敌四手。

钟会和廖化、张翼这些蜀汉旧将被魏军杀死,姜维眼见大势已去,心想:“刚伺候完一个弱智的刘禅,又碰上优柔寡断的钟会,这个计谋不能成功,乃天意如此”。功亏一篑。于是拔剑自刎。可怜姜维的妻子家眷全部惨死。

为什么剖腹取胆

姜维自刎以后,魏军发现姜维的尸体,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姜维鼓捣钟会谋反,并且想要坑杀他们。这个姜维,太坏,这么死了就太便宜他了。

血海深仇不可不报。所以气就不打一处来。拿刀剖开姜维的尸体,取出他的胆,发现有鸡蛋那么大。而后又为了泄愤,把他的尸体砍成几段,暴尸荒野,并且不许下葬。

姜维的亲信在月黑风高的晚上,偷偷的把姜维的四肢捡了回去。埋葬在成都。自此,一带名将就此陨灭。

姜维死,蜀汉亡。


觉得小编叨叨的不错的,可以加波关注,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小王看三国


姜维这个人,对魏国来说,真的是千刀万剐都不过分。

我们知道,对军人来说,忠诚是最重要的。当自己国家面临灭亡的时候,军人挺身而出保卫祖国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主子已经被团灭了呢?或者主子已经投降了。这时候一般军人有两个选择:

1. 投降。

比较典型的是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打败之后,张郃、高览一看,得了,老大不行了,良禽择木而栖,投降。

2.死战。

这里举个谋士的例子,陈宫。吕布投降以后,作为吕布的重要谋士,陈宫“伸颈就刑,众皆下泪”!伸着脖子就让曹操给砍了。

但姜维都不是。

对姜维来说,刘禅投降以后,他可以选择投降,反正原本是魏国的降将,再叛变一下,其实在三国里也不是没有先例。

比如有一个将领叫孟达,就先是蜀将,随后降魏、再叛变回蜀国。后来被司马懿杀了。

姜维也可以选择不投降,死战到底。那魏蜀吴三国估计都得敬姜维是一条汉子。

结果姜维偏偏是诈降。

这在逻辑上就说不过去了。毕竟姜维先叛变魏国去了蜀国,然后蜀国都投降了,魏国也没给姜维甩脸子,结果姜维还是诈降。

所以对魏国来说,姜维这个人就完全没有立场可言。

这种人不弄死,弄死谁?


酒骑风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分三路大军共计十八万伐蜀,诸葛绪引军三万为中路军,由祁山进攻武街、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路,邓艾引军三万为西路军,由狄道进攻甘松、沓中并直接进攻姜维,钟会亲率十余万人为东路军,由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三人都想争夺灭蜀之功,邓艾知道自己兵力最少,想出奇谋,偷渡阴平小道,直取成都。提议被采纳后,邓艾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兵临成都,刘禅因惊慌失措束手就擒,投降邓艾蜀国灭亡。

刘禅投降后,要求姜维放下武器,即可投降,姜维不得已而投降钟会,后来钟会在成都谋反,监军卫瓘率军诛杀钟会,姜维也在乱军中被杀,并且被剖腹取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原因之一姜维投降钟会离间借钟会之手杀掉邓艾,意图恢复汉室。灭蜀的第一功臣是邓艾,姜维为何会投降钟会,除了痛恨邓艾灭蜀以外,钟会也是一个野心家,脑后有反骨,姜维正是想通过钟会谋反,然后在杀掉钟会,以此来兴复汉室。姜维也曾秘密告诉刘禅:陛下先忍耐一段时间,臣自有妙计恢复汉室。


姜维投靠钟会之后,积极挑拨钟会与邓艾之间的关系,姜维也正是看透二人都有争攻之心,钟会更是屡次请教姜维如何排挤邓艾,夺得灭蜀第一功。姜维便与邓艾积极谋划,搜罗邓艾谋反的证据。邓艾也是个有勇无谋之人,占领成都后,邓艾擅自以天子的名义封赏蜀中官吏,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员,要么被任命为当地官吏,那么被邓艾搜罗为自己的部下,而这一切并没有得到司马昭的同意。


因此司马昭对邓艾也是又爱又恨,更担心邓艾会谋反,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姜维钟会于是就密谋诬告邓艾谋反,上书司马昭说邓艾在蜀中擅自笼络人心,召集兵马,意图谋反。司马昭自然知道钟会的意思,但钟会不但功高震主,最主要是做事没有征求司马昭本人同意,司马昭也顾不得邓艾是否谋反,只想借钟会之手除掉邓艾。于是司马昭就派监军卫灌,前去成都捉拿邓艾,邓艾父子均被收押。


原因之二姜维劝说钟会谋反。司马昭拿下邓艾后,命卫灌将邓艾父子押回洛阳,钟会到达成都后,亲自审讯并侮辱了邓艾,姜维对邓艾更是嗤之以鼻。但司马昭开始对钟会不放心,此时钟已经拥有二十多万军队,威震西土。于是司马昭给钟会修书一封,上面写着:(司马昭)因担心邓艾不服从命令,特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一万进入斜谷,我(司马昭)亲率十万大军,驻扎长安,为将军(钟会)接风。钟会惊慌失措,便对姜维说:司马昭这是怀疑我,如果司马昭真心欢迎我凯旋,怎会率十万大军前来迎接。姜维也看出了钟会心思,便劝谏钟会:今将军带甲数十万,唯一忌惮的邓艾也被收押,功名天下无人可比,完全可以在蜀中称王,又何必寄人篱下,再者即便回到长安,司马昭也不会放过将军。


最后姜维、钟会之死。于是钟会思虑再三,决定采纳姜维的建议,然而应钟会却不知,自己也是姜维的一个棋子。钟会宣布谋反后,召集各路官员,前来议事,钟会劝说:司马昭背主弑君,人神共怒,我已决心反叛,众人都不表态支持,于是钟会便将所有官吏收押。姜维劝说钟会将所有官吏坑杀,重新任用,钟会采纳建议,决定第二天处决所有不服从的官吏。


由于做事不秘,其中一位官吏的部下,悄悄将消息报告给监军卫灌,卫灌连夜召集兵马杀往成都。在加上官吏大多是司马昭的旧部,不愿谋反,于是魏军一时间一起兴兵讨伐钟会。大军杀入钟会府中,姜维钟会率几百人迎敌,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也因寡不敌众,自杀殉国。


姜维死后,卫灌因害怕自己也曾参与陷害邓艾,于是将邓艾父子在绵竹地区处死,为了推卸责任,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姜维,于是姜维便成了魏军发泄的对象,官员们将姜维破腹取胆,挖心取肺,以此来表达愤怒,之后又杀入姜维府中,将姜维家小满门抄斩,可怜唯一对蜀汉忠心耿耿的姜维,却落得如此下场。

你是如何看待姜维之死?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姜维字伯约,是现在甘肃天水人。父亲姜冏是郡里功曹,在姜维很小的时候因为羌戎叛乱殉职,姜维因此被赐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姜维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也是为什么后世都传说姜维至孝。《三国志》记载姜维从小“好郑氏学”。这里的郑氏学由东汉末年大儒郑玄所创,是汉儒集大成者,是宋以前的儒家主流。郑玄主张天人感应,皇权天授,以刘汉为天下正统。

正是因为从小接受这种教育,所以也解释了姜维作为曹魏的官二代,最后却成为蜀汉的忠臣,也就不突兀了。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祁山首次北伐,姜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当时跟随太守在外巡视。太守听闻郡县全部望风而降,担心姜维他们也有异心,连夜独自逃回上邽。等姜维他们知道已经迟了,连忙赶回时,太守已经关闭城门拒不接纳。他们只好回姜维家乡冀县,冀县同样闭门不纳。无处可去的姜维和众人只得投降了诸葛亮,后来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将包括姜维一家的的千余家迁往汉中。

入蜀后诸葛亮征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年姜维27岁。后来诸葛亮在给蒋琬等人的信中还提到,姜维办事认真,心思缜密,天水归降的这么多人都比不上。而且姜维对于军事非常敏感,胆子有大,是个军事上的人才。

此后诸葛亮愈发器重姜维,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并常年跟随诸葛亮身边参与北伐。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姜维回到成都,升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统领各路军队。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任司马随大司马蒋琬进驻汉中。此后姜维多次率偏师入羌中作战,因为拉打结合的政策,羌胡异族纷纷背魏入蜀。姜维本想拉拢羌胡异族为蜀汉所用,进而控制陇西,但是每次都被大将军费祎抑制,使其军队都不超过万人。

延熙十六年(253年),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姜维掌握蜀汉大权,开始连年北伐并互有胜负。但此时蜀汉无人再有诸葛亮的治政之才,连年的北伐导致民生凋敝,百姓面有菜色,而刘禅又宠幸宦官黄皓,不理朝政。

黄皓干权弄政,想要废除姜维扶持亲信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刘禅斩杀黄皓,不被同意,因害怕报复不敢回成都,只得屯田沓中。

景耀六年(263年),钟会伐蜀,刘禅却听信黄皓的鬼神之言,以为魏军不会来,不做防备。结果魏军一路长驱直入,刘禅才连忙派廖化等人支援,可为时已晚,傅佥力战而死,蒋舒开城投降,汉中失守。姜维和廖化只能退守剑阁,与钟会大军对峙。

剑阁当年由诸葛亮主持修建,是蜀汉门户,被誉为天下第一险关,李白在《蜀道难》中赞叹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钟会久攻剑阁不下,多次写信劝降,姜维都置之不理,正当钟会商议撤退之时。邓艾由景谷道偷渡偷渡阴平,涪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邓艾军得到修正及补充,又在绵竹关击败仓促集结的诸葛瞻军,后主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当在剑阁和钟会对峙的姜维接到刘禅投降的命令时,将士无不拔剑劈石以泻愤慨之情。但是姜维还抱有一丝希望,他知道钟会早有野心,于是假意率军投降钟会,并劝说钟会拥兵自立。钟会听从姜维的建议,先陷害邓艾谋反,又杀戮其他魏将,为自立准备。

而姜维则偷偷联系蜀汉旧臣,准备起兵复汉。可惜事情泄漏,成都大乱,钟会、姜维及大量蜀将被乱兵杀死,邓艾也被田续所杀。

历史记载乱兵憎恨姜维蛊惑钟会造反,不仅杀死姜维,还将其妻儿全家杀害。而姜维死后被人剖腹取胆,最早是记录在南朝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的名人言行轶事的《世说新语》:“姜维死时见剖,胆大如斗”。

这故事又被收录到《太平御览》中,写到:

“人有疾病,在内藏掩心照之,即知病之所在。女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帝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世说》曰:姜维死时见剖,胆大如斗。”

所以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应该是事发后,魏兵憎恨姜维钟会等人造反(如果造反成功,魏兵要被留在蜀地,有家不能回,家人也可能会受到连累。如果成功了,无可奈何只能依附,但现在没有成功就被告发,想起造反后的结果,魏军将士自然怨恨无比)。

将其杀害还不够,难免要戮尸泄愤,估计姜维有胆囊肥大的疾病,切开腹部后,大家发现姜维的胆大的异于常人,再结合《太平御览》中提到的,古人对于胆囊肿大的认识,姜维定然是因为怂恿钟会造反,胆才这么大的。

于是就流传开来,到后世被罗贯中引用到了《三国演义》当中。


Rick潘维镛


姜维是三国时代蜀国的一代名将,也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我们很少有人知道姜维其实是魏国人,出生于甘肃一带,他一开始是为魏国工作的,是个小军官,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有一个计谋被20多岁的姜维给一眼看穿了,诸葛亮至此对这个年轻人上了心,于是小施策略,使其投降于蜀汉,并且重用姜维,可以说诸葛亮是姜维的伯乐,才子姜维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后来开始统领蜀国的三军,姜维全心全意地辅佐着刘后主,他多年被诸葛亮教育,脑子里想的都是恢复汉朝的想法,曹魏在他眼里就是逆臣贼子,他的人生就是为了要灭魏而战。



但是姜维是生不逢时,他所在蜀汉的实力远远不如曹魏,晚年的姜维遭遇了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钟会和邓艾伐蜀,刘后主投降了邓艾,让在外面征战的姜维投降于钟会,如果姜维也跟着投降,他也许就可以保全性命,度过一个平和的晚年。



可是姜维不是这样的人,到了最后还要拼搏一下,他带着自己的兵马在投降钟会的同时,开始离间钟会和魏国的关系,因为钟会这个人是有野心的,想取司马昭而代之。钟会先是污蔑邓艾要造反,邓艾被司马昭给抓了。钟会带着众多的兵马进入了成都。此时钟会和姜维都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钟会想让姜维带着大批兵马去讨伐司马昭,而姜维呢,想借着钟会的手把一些魏国的名将干掉,然后再杀钟会,取得兵权,重振蜀国。但是此次的计策没有获得成功,姜维的行动败露了,结果钟会和姜维都被杀害。不过小说《三国演义》中把姜维的死说成了自杀。钟会如果让姜维去杀司马昭,那么钟会部队里的将领肯定是死路一条,而钟会如果听姜维的话,屠杀将领,很多将领也是死路一条,所以那些魏国将领肯定对姜维是咬牙切齿,他们剖开了姜维的肚子,居然发现他的胆与常人不同,胆如斗大。


科坛春秋精选


呵呵,魏国将士对姜维又怕又恨。第一,姜维最早其实是魏国人。被蜀国俘虏后归降了诸葛亮。并且被诸葛亮培养成既他之后蜀国的顶梁柱。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姜维将六出增加到九出。魏国将士死在他手上的不计其数。比如,曹操的爱将张合。遭诸葛亮计谋后,被姜维帅军乱箭射杀。姜维在投降魏国后,更是使用阴谋诡计,害死了邓艾邓仲父子,还有他自己和钟繇的儿子锺会。魏军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火拼骚乱。受到牵连的人何止千万。所以,姜维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泄愤才怪呢?再加上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诸葛亮,在蜀国官声极佳,声望颇高。但他在魏军眼里,就是他们的噩梦。魏国人称诸葛亮为妖道或妖人。俗话说,父债子还。姜维死后,魏军对他的报复何尝不夹杂着对诸葛亮的报复呢?


风雨中的梅云


这件事是因为魏国将士对姜维的愤恨,虽然姜维最后被剖腹取胆,但是却成就了姜维一世英雄的美名。



事情背景

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分兵进攻蜀汉。邓艾偷渡阴平,兵围成都之下,后主刘禅被迫投降了邓艾。

在姜维得到消息后,思考之下决定投降钟会。并设下计谋,企图恢复汉室。



滔天大计

姜维知道钟会和邓艾之间有矛盾,所以故意投降了钟会,极力挑拨二人的矛盾。

当时邓艾进入成都后,擅自封赏官员,这一举动可以说是越权了。

于是姜维劝说钟会上书,诬陷邓艾谋反。并且乘机绑缚了邓艾,命监军卫瓘押解邓艾回魏国。

之后姜维极力的劝说钟会谋反,效法刘备自立蜀川。钟会犹豫再三,决议反叛司马昭。

然而钟会却不知只是姜维的一颗棋子。姜维最终的意图是在钟会谋反之时,挑起将士愤怒,杀掉钟会,夺回兵权。

谋反之时,钟会把所有不赞成谋反的官员全部羁押。准备第二天处决。

此时姜维计谋即将成功,只等第二天钟会谋反,乘机杀掉钟会,然后拿回兵权。最终重新拥立刘禅登基。

然而却因为卫灌召集军队讨伐钟会,钟会兵败被杀。姜维眼看计谋失败,最终自杀。

可是愤怒的魏国将士,在卫灌的指挥下,对姜维剖腹取胆。发泄了心中的愤怒,之后更是对姜维一家采取了灭门。



《世语》记载:维死时见剖,胆如升大”。

姜维设下了滔天大计,企图恢复汉室,但却因为中途变故,最终失败,被愤怒的魏国将士剖腹取胆。不过却反应了姜维对于汉室的赤胆忠心。


我是越关


因为“被人”的人是敌人!姜维再怎么英勇再怎么忠心,也只是为了蜀汉政权,对于他的敌人魏国而言,他是必须要除掉的敌人!

从20多年的交战历史上,姜维是魏国军事集团急需除掉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魏国在军事领域上下,各层官兵可以说对姜维是恨之入骨,即便在战场上对姜维也绝不可能选择宽恕。

而在最后的那起政变上,也是姜维的最后一个计谋,姜维的计划更是狠毒,怂恿魏国统帅钟会设计除掉其它的魏国军队的将领,夺占整个兵权,并计划率十几万魏国军队造反企图反攻魏国,如果这个计谋成功,钟会十几万大军中,除了钟会的亲信之外,其他的中高层将领估计都会遇难,而且这支大军一旦造反,他们在魏国老家的家属家眷必然也会遭到魏国政府的清算,自己的亲属很可能就此遇害,自己还差点被当成叛军处理,而这一切都是拜姜维所赐,正在蜀汉地区驻扎地魏国官兵上下,又岂能不恨他?!

而且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在魏国灭蜀之战发生前,魏国上下也是饱经腐败动荡,发动灭蜀之战,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当战争成功后,司马家族也需要借此机会进一步收拢兵权,扩大自身的势力,借此打击其他反对司马家族的势力,事实上在灭蜀之战成功之后,魏国军团上下也流露出了反对司马家族的苗头,首先是邓艾发难利用自己首先进入成都的机会,大肆封赏部下甚至自行任命蜀国官员,随后又是钟会造反,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导致司马昭连续对滞留蜀国的魏国军队展开清洗,尤其钟会造反之前邓艾首先被司马昭拿下,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暗示谁反对司马昭必然得不到好下场,因此当钟会选择造反后,其他不愿意造反的力量必然要选择对钟会和姜维下死手,以此借机向司马昭表达忠心,否则即便动乱平息后,司马昭也不会放弃对军队的清洗,因此魏军官兵上下连续选择杀死钟会和姜维,也是为了借此来保全自己!



辽宁资深球迷


题记:生不逢时,姜维,作为三国武将中,最佩服的一位,他所具有的一些高尚品格,深入我心

姜维

提起姜维,就不得不谈到刘禅了,可真谓是扶不起的阿斗,这样一位人物,基本上就毁在了刘禅身上〈当然,很多人说刘禅其实是千古一帝,至于其中的真假,我就不得而知了〉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末期蜀国著名将军,官至大将军职位,可谓一生,都在为光复汉室而奋斗,可最终结局却是,令人黯然

在经历过数次北伐之后,最终,终归是魂归西天,他无法拯救这落日的余辉,但是,它的光芒,却照耀着璀璨星河

姜维之死

263年,当时姜维上表刘禅,要其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可惜的是,当时,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言论,认为敌军不会到来,便放弃了,派兵助手这两个关卡

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当时邓艾久攻不下,便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

之后,刘禅开城投降,并且敕令姜维投降。姜维自知回天无术,无可奈何,只能率军向钟会投降

在投降之后,姜维劝说钟会谋反,钟会同意,但由于钟会的优柔寡断,消息泄露,最终惨遭杀害,甚至于说,死后仍被魏军剖腹取胆,可谓是惨烈

但使龙城飞将在

姜维,可喂说是蜀国最忠诚的人,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蜀国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姜维所导致的

当然,人无完人,魏蜀吴三家,即使说到了后期,可以说蜀国依旧是国力最差的一个,特别是在诸葛亮数次北伐之后,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衰退状态

然而,在姜维上位之后,却没有制定一个正确的方针,依旧维持诸葛亮的北伐大计,最终,把仅存的那一丝家底,全部耗光,蜀国也走向了灭亡

但从另一个方向上看,姜维却依旧值得可歌可泣,他一生为蜀国,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是想着策反钟会,光复汉室

其实对这个人物最大的感慨就是,生不逢时,或许说,如果他生在一个其他的时代,或许,他生命所绽放出的色彩,将会更加的绚丽夺目



呈现个性解读,展示百态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