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乾隆高高捧起,又重重摔下,首席军机大臣如何成了刀下亡魂?

shiyichuan2005


讷亲的一生,就像坐过山车,惊险刺激。既体验了一飞冲天的极度满足,又感受了急速下坠的失落与无奈。真可谓否极泰来,盛极必衰。

一,讷亲为什么能位及人臣呢?

首先,讷亲出身高贵。

讷亲出身于钮祜禄氏世家,世代与皇室联姻。曾祖额亦都为开国五大功臣之一,祖父遏必隆是康熙朝的辅政大臣,父亲尹德授领侍卫内大臣,姑母是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他身世显赫,集红后代与官后代于一身。

(讷亲剧照)

其次,讷亲常伴君王侧。

讷亲和乾隆年龄相仿,当乾隆还是皇孙弘历时,两人是儿时玩伴。及至稍长,该入学时,讷亲便成了乾隆的伴读。等到乾隆能独立办差后,讷亲就是乾隆的手下干将,时常鞍前马后地陪侍。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讷亲和乾隆的交情有很深的基础。

其三,讷亲确有才干。

讷亲在雍正时期就已被授为散秩大臣,后又为銮仪使,最后进入军机处。估计当时讷亲还不到20岁,如此年纪,能进入雍正的核心权力部门,说明讷亲定有其过人之处。

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评价讷亲:“讷人亦敏捷,料事每与上合。”

讷亲勤勉谨慎,清正廉洁。在讷亲的权力达到顶峰时,他的府前可谓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办事送礼之人“多如过河之鲫”。讷亲为了拒绝朝臣们的请托送礼,专门在自家门外养了一只凶猛的藏獒,用以恐吓投机钻营之人。一段时间之后,朝臣们明白了讷亲的用意,送礼之人渐渐绝迹。

其四,乾隆为了制衡权力。

(乾隆剧照)

雍正去世后,鄂尔泰和张廷玉领遗命,同为辅政大臣。朝臣中分成了两大派系,形成了“满则思依附鄂尔泰,汉则思依附张廷玉”的局面。

乾隆对此现象极为不满,如果党争太烈,势必威胁到他的皇权,于是,他不遗余力的扶持讷亲,希望讷亲能制衡张廷玉和鄂尔泰。

因此,在乾隆二年,讷亲就被乾隆提拔为兵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同年入军机处,居六名军机大臣之一;乾隆六年,讷亲已手握宰相之实权,权力远超张廷玉和鄂尔泰。

至此,讷亲位极人臣,仕途达人生巅峰。

二,讷亲为何成为乾隆刀下的亡魂呢?

首先,金川战事失利。

乾隆十一年,金川土司莎罗奔率兵攻打康定等地,清廷派张广泗前去镇压。因蜀地地势险要,张广泗屡攻不下,乾隆遂派讷亲为督师,和张广泗共同作战。临行前,乾隆对讷亲期许甚高:“由可信大臣亲履行间,既可察明军中实情,据实入告,又可相机指示,早获捷音。”

(金川之战)

但讷亲自恃为首席军机大臣,目空一切,既没把莎罗奔放在眼里,又不听张广泗的劝告。他抵达金川后,限令三日之内破敌,清军将士只好拼死猛攻,死伤惨重。

讷亲一战受挫,便整日坐于账中,遥控指挥金川战事,从不亲临前线,只是一味下令强攻。

张广泗不满讷亲的做法,但慑于其权势,不敢直谏,任由讷亲妄为。于是金川之战成焦灼之势。

乾隆得报后,对讷亲大失所望,命将讷亲召回京城,革去督师之职。返京途中,讷亲曾抱怨,“番蛮之事,如此难办,切不可轻举妄动。但此言,我如何敢上纸笔入奏”。意思是说,乾隆不该过问金川的事。乾隆听后,愈加愤怒。

在乾隆看来,讷亲是他一手扶植的重臣,给了他很多恩泽,对他寄予厚望,讷亲不但平叛失败,还将责任归咎于乾隆。

于是,乾隆忍无可忍,“不重治其罪,将视朕为何如主?”下令把讷亲给杀了。

(清朝军队)

其次,讷亲为乾隆背锅。

金川战事失利,责任不全在讷亲。讷亲擅长处理朝政,但对带兵打仗一窍不通,毫无战事经验。乾隆明知其不能胜任督师一职,还是将他派往前线,最终导致全盘皆输。乾隆碍于脸面,只好让讷亲背锅。

其三,讷亲的性格有缺陷。

讷亲性格傲慢,恃才傲物,固执刻板,得罪众朝臣。如果他当初放下身段,听从张广泗的建议,不急于求成,也许他还会继续自己辉煌的仕途,不至于成为刀下亡魂。


张生全精彩历史


钮钴禄.讷亲,满洲镶黄旗人,康熙朝四大辅政大臣遏比隆的孙子,内大臣尹得之子。是乾隆初期的领班军机大臣,地位在张廷玉之上。因为从小就是乾隆帝的伴读,两人情谊很深,很受乾隆帝的宠爱。

说到讷亲的平步青云,除了自身的忠心才能,洁身自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机会好。为什么这么说那,这就要说说乾隆初期的政治局势了。

雍正驾崩之后,也给年轻的乾隆皇帝留下了四位顾命大臣,这四位大臣分别是皇叔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乾隆即位之初对这四位大臣还是颇为倚重的,这和他的政治地位不是非常坚固,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对朝政管理的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乾隆对鄂尔泰和张廷玉越来越不满。因为随着两人地位的不断上升,两人的势力也不断的膨胀,门生故吏遍天下。而且两人关系不和,导致满汉关系也日渐紧张,朋党之争又导致了政令的难以实施。

乾隆一方面开始着手打击分裂两人的势力,一方面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心腹。而年轻有才的讷亲成为了首选。随着鄂尔泰的去世,乾隆更是直接让讷亲接替了鄂尔泰的领班军机大臣之职,权利还在张廷玉之上。

由庆复和张广泗指挥的大小金川战役失败之后,庆复被赐自尽。这时讷亲又动了心思,放着好端端的太平宰相不当,突发异想,要立功封侯,竟然主动请缨金川战役,而乾隆看他士气高涨,也欠考虑的就答应了。

事情可想而知,毫无治军经验,也无军事才能的讷亲到了前线,怎么管得了手下这群丘八爷,只能再次重用戴罪立功的张广泗。而已经屡次失败的张广泗犹如惊弓之鸟,再不敢拿主张,事事听从讷亲吩咐。

只会纸上谈兵的讷亲先是去了一年多毫无建树,又抵不住乾隆的严词催促,很快就犯了致命错误,把自己的粮库安排在了敌人的鼻子底下。后大军轻进,被莎罗奔抄了粮道。讷亲,张广泗又一次被捉。

讷亲兵败本还可原谅,可他不该把有功的兆惠,海兰察当替死鬼,诬陷有功将士,做了第二个庆复。

后经乾隆和大臣们商议,讷亲先是刚愎自用不纳善言,战败之后又畏罪诿过欺君罔上,丧师辱国等罪,赐自尽。

其实,讷亲一生为官清廉,曾经为了堵截送礼走门路的官员,家里特意养了一条大狗。为官期间赈灾,整顿盐政,治理水患等政绩杰出,也算是一个好官。只可惜,他不该涉足自己丝毫不懂的军事领域,让国家损兵折将,自己也身败名裂。


风雨中的小草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细思极恐,乾隆竟然重重的打了自己的脸,难道不知道么,在钮钴禄·讷亲的任用上可谓识人不明,用人不善,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本。且钮钴禄·遏必隆能打不代表他孙子也能打,大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太平盛世,武勋集团被养废的很多,可不止讷亲,更为过分的是让讷亲用其祖父遏必隆的刀自尽。



早先乾隆已经对张广泗很不满了,觉得讷亲能够胜任所以急召讷亲回京领命,将讷亲推上了战场。

讷亲本身在行兵打仗方面确实力不从心,根本不懂指挥调度,并且接触部队时间太短,既刚愎自用(这是他的老毛病,当初刘统勋参他一本也是这个原因),最初是盲目冒进,受了些挫折则蛰居不出,胆小如鼠,最后所有事情都交给张广泗。张广泗面对讷亲时唯唯诺诺不敢进谏,也不敢举报,而后又两面三刀的给讷亲下绊子,所以造成战势更为不利,讷亲在推卸责任的时候把他捎上了。


讷亲最后出了昏招从最初的主张增兵到现在要偃旗息鼓,乾隆能不气么,深深的失望,清廷损失重大,打仗就是打钱呐。于是想把讷亲调回来,没想到讷亲沉不住气,又一份“请调函”有飞到乾隆手里,这也太迫不及待了,而讷亲又作死一样的说了一句话,没想到传到乾隆耳中:

“西南蛮夷之事,非常的难办,对于他们一定不可轻举妄动。但是这些话,我怎么敢上书皇上呢。”

得,推卸责任给张广泗,乾隆没说啥,本来对张广泗就很不满,这下好,把责任推给乾隆了,那还不气疯了,乾隆认为这就是讷亲说他---对金川出兵本身就是个错误。这回乾隆新账老账一起算,没再惯着他胡说八道,直接赐死。


古今通史


短短三年之间,就从一个巅峰强者变成了刀下幽魂

——钮钴禄.讷亲 的经历可真够刺激的。




其实讷亲挺厉害的

讷亲这个人办事能力极强,做起事来很直爽,没有半点模棱两可的样子,这一点很受乾隆皇帝的喜欢。

讷亲曾经对河南,山东等地的内部管理和豆腐渣工程,还有许多州县的"惟责贡赋,浮文常多"的怪象向乾隆进行了报告和建议,这都引起了乾隆的重视。


在那讷亲担任军机大臣之前,朝廷内部中鄂尔泰和张廷玉的斗争十分激烈,1°成为乾隆皇帝的心头病。而讷亲不仅有能力,和乾隆关系好,并且置身于两者之外。于是乾隆便有意提拔讷亲,于是在鄂尔泰死后就将讷亲提拔为军机处首辅大臣,并于一年后取代张廷玉成为内阁首辅。

由此,在乾隆11年,讷亲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

是自己作死,也是皇帝让他背黑锅。

讷亲这个人,做一个文臣,处理政务还真的不赖。但是他太盲目自信了,不好好在朝廷里当自己的书生,偏偏要去战场上做一个自己完全没有摸到门路的将军。

而乾隆也真的是一时大意,脑子一热,居然同意讷亲去带兵打仗了。讷亲毫无战场经验,他所做的只能是纸上谈兵。很快,在金川之战中,讷亲所率领的军队遭到大败,而在这次失败中,受到影响的首当其冲便是乾隆皇帝,很明显这是决策失误呀!

乾隆皇帝急于这个黑锅甩给别人,而这个讷亲打完败仗后还不老实,到处推卸责任,引起了乾隆的不满,你是乾隆便下诏赐死讷亲。

"成也乾隆,败也乾隆",讷亲这个人除了打仗,其他能力都很强,更重要的是十分清廉,曾经为了防止别的官员来到他家贿赂,还特地在家门口养了一条大狗。只可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皇帝身边做事,不好玩儿呀—~—

我是和你一样爱好历史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哟~


历史惊文


讷亲根正苗红,是遏必隆之孙,更因为其清正廉洁,很受雍正皇帝的喜欢,所以从二等公一路提拔到军机大臣并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一、高高捧起

讷亲,鄂尔泰,张廷玉都是雍正皇帝的顾命大臣,是留给乾隆新朝的一个能够稳定运行的政治班底,但由于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老臣,朝中地位及分量都不是刚上台不久的乾隆能够一时半会儿驾驭得了的。所以,乾隆皇帝一边安抚老臣一边培养自己的班子,这时讷亲便进入了新皇帝的眼帘,首先年轻底子好,办事能力也可以,名声不错,还受到先帝的赞美,且又是皇室的姻亲,所以乾隆皇帝便开始培养讷亲用来牵制张,鄂两党。

随后,鄂尔泰被皇帝因朋党论调申斥而逐渐远离政治舞台,不久后因为手足麻痹,卧床不起,直至去世。此时乾隆害怕张廷玉独大专权,便让讷亲接替了鄂尔泰的位置,后又以各种名义飞一般的速度提升讷亲的官职,一度排在了张廷玉之前,希望由此可以制衡张廷玉。事实证明,讷亲没有辜负皇帝的希望,无论朝中六部之事,还是出差赈灾各事,都能领会皇帝的心意办得圆圆满满,成绩有目共睹,皇帝也加倍予以回报,几年之间,权势威望已超越张廷玉,深受皇帝喜欢与器重!

二、重重摔下

乾隆十三年,孝宪皇后病逝,乾隆最爱的女人去世了,这让乾隆心中万分悲痛,此时又传来大小金川兵败的消息,多次的战报显示,清军不适应前线的环境,这让乾隆调去了心爱大将张广泗,以为能够一举获胜。但事与愿违,张广泗也败了。没办法,朝中能够倚重的也就是讷亲了,于是召回在山东赈灾的讷亲即刻上任,去往前线。

但是,讷亲没有一点点军事经验,更别说让他上战场打仗了,凭借一腔热血,刚愎自用,轻易出军,导致损兵折将。一场场败仗让讷亲不敢轻易再战,生怕损失更大,干脆就龟缩不出,有什么事情一概让人去找张广泗。张广泗也在这期间各种逢迎献媚,谁知热脸贴了讷亲的冷屁股,非但不领情,还处处被针对。讷亲把打败仗的锅全部甩给张广泗,而张广泗也心有不甘,便处处给讷亲使拌掣肘,导致军前将帅不和,战事毫无进展。

双方暗地里各自上书,互打小报告,乾隆没办法,只能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甚至亲自给讷亲出谋划策,谁知一向很懂皇帝心思的讷亲,此时此刻却出奇的愚钝,一边上书请求出兵,一边又下令撤回,随后他又想靠后勤的优势拖垮敌人,导致花了数倍的军饷,死了数倍的士兵后,战役依旧没有起色,皇帝在这过程中也逐渐明白,讷亲在军事上的无能,自己用人失当了。所以将张广泗和讷亲召回京城述职并撤了讷亲的职。这时候,讷亲终于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所以半路上请求返回前线,乾隆予以斥责并拒绝,随后讷亲一路被贬,直至被囚禁。

三、刀下亡魂

就在讷亲已经不能再惨的时候,他之前的下属们出来补了一刀。他们上报皇上说,在打仗期间,我们打仗,而他(讷亲)却在观望。且讷亲对这场战争持有一种隐约的怀疑态度,他说:“西南蛮夷之事,本来就特别难办,我们最好是静观其变,不要轻举妄动。但是看皇上的心意是想速战速决,所以在这个节骨眼儿我又怎么敢上奏皇上呢?”。乾隆认为,这一番说辞完全将责任推给了乾隆本人,而这一点正好打在了乾隆的痛处上,因为乾隆自己也知道用人失察了。所以当听说了这席话后,乾隆帝彻底怒了,也不顾之前那么融洽的关系,大骂道:“我恩遇你三十多年,你有什么话就讲出来啊,有什么怕的,你要是早讲出来,我们早点想别的办法,而至于花了这么多钱,死了这么多人,不仅仗没打赢,还落得今天这个场面,最可恨的是,你还把责任推给我?”。

乾隆越想越气,越气越恨,最终将前线失利之罪和自己的怒火全部发泄到讷亲身上,下令押解讷亲回京,赐刀自尽!

敢把锅甩给皇帝,神仙都救不了讷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