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做題有這十個壞習慣,那數學成績肯定玩完!

以下十種壞習慣

請你對號入座

如果你的孩子做題有這十個壞習慣,那數學成績肯定玩完!

1、邊做題邊翻書

做到某個題的時候,公式突然記不起來了,忘記了某個步驟,於是就去翻書,找資料,最後雖然做出來了,雖然對著書上的知識點也把這題做出來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還是不會,最終結果還是不會做題,時間長了還是記不住。

2、只看書不做題

有的同學明明看了很多教輔書,卻依然沒拿到高分,就是因為沒有動筆計算。數學其實並不是考難題,往往是中等難度,很多題其實是基礎題加上覆雜的計算,所以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很難在考試中獲勝。有同學複習時覺得做數學大題比較費時間,有時候就簡單地寫一下思路,感覺這道題會做就很快跳過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錯誤。

3、只做題不思考

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思考對於數學的學習是最核心的,做題更是如此。不堅持去思考、聯想、類比、總結,那麼活該你去不斷刷題。

4、忽略課本不看例題

很多學生不研究課本上的題,對老師講的例題、習題也不多去複習理解。導致很多時候知識點就掌握了點皮毛而已,等到自己做題,去具體應用的時候,出現不熟練、不會做的現象。

5、聽講不跟老師節奏

很多學生拿到題不聽老師講,就開始做,做出來了就開始驕傲,做不出來就說好難……這樣長此以往,東西永遠學不透,都是死知識。老師講的不一定怎麼悅耳動聽,但都是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不要不以為然。

6、遇到問題不馬上解決

一個問題不會可能導致一連串的問題都不會的“蝴蝶效應”!遇到問題叫苦連天,產生惰性不想做。這樣只會越累積越多,漏洞越來越大,成績自然不會好。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懂,但是落實到數學的複習中,很容易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拖延。

比如存在僥倖心理,覺得這個題不一定會考,這種念頭一定要打消,踏踏實實地掌握知識點,上考場的時候才能心理踏實,胸有成竹,而不是心裡盼著這個知識點可千萬別考。或者因為畏難情緒,這道題看起來就難,我就不擅長做這種題,所以先把它放一邊。畏難情緒需要慢慢克服。數學複習就像升級打小怪,本來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7、亂打草稿,沒有章法

有的同學打草稿,感覺天下都是我的,龍飛鳳舞,亂七八糟,結果條件寫錯了、抄錯了、漏了個結果,所以考試扣分了,這樣的習慣是活該了,還是活該了?混亂的草稿很容易導致計算的錯誤,導致難以看出題目的思路,一但出現錯誤也不容易檢查。

8、不審題,急於下手

有的人為了快,拿起筆不看題就開始幹起來,結果本來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拿滿分的題目,漏洞百出,不應該的失分一堆。

9、不求方法,死記硬背

公式的來龍去脈和推理方法都是可以自己推導出來的,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是建立在對公式定理的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然後才能活學活用。

10、故意避開難題,應付學習

稍微難一點點就開始叫苦不迭,難的根本原因是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到位,老師講解你沒認真聽,課後獨立思考少。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好難-刷題-好難-刷題,如此循環,最後自己沒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