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记跨越发展的聊城第七中学

古老东昌,人杰地灵。江北水城,国色天香。

在这片传统与现代交织、现实与梦想并存的鲁西大地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她,就是山东聊城第七中学。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基;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用科学而人文的管理模式,推动其健康成长——在聊城第七中学,孩子是进步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记跨越发展的聊城第七中学

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历经四十余年的积淀与酝酿,成熟而又年轻的聊城第七中学正蓄势待发……


管理奠基:对每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初二王同学是班里一名后进生,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让很多老师颇感头疼。李丽老师接过这个班级后,决心改变这个孩子。她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优点,在课堂上也多加提问和鼓励,首先帮其树立自信;随后,又进行单独约谈,做思想转化工作。最终,在她的努力下,原本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这个男生整个人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听话了,成绩不断提高。这样的事情,在聊城第七中学只是一个缩影,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是这里所有老师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聊城第七中学还大力实施教师承包制,所有教师均对后进生进行承包,并对偏科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每个班还选择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发挥其带头作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此外,聊城第七中学还是“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学校注重家校联合,定期举行家长会,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习惯养成:以早读为抓手,让孩子养成好读、好学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进步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直以来,聊城第七中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比如,以“早读课”为抓手,通过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从而有切实收获,同时引入奖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让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热情,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聊城第七中学,基本上所有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学社”:由学生自己选材、组稿、编排和设计,整本“刊物”均由学生手写而成,最后装订成册,每月共发行4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其团队精神。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件事。该校王清华老师任教17年,从第一年任教开始她就为孩子们创办了班级刊物——《小荷》。十多年过去,“小荷”依然生机勃勃,连王老师自己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刊物可以坚持十几年。如今,数不清的“小荷人”从这里相继走出去,时隔多年,他们依然和母校保持联系,因为这里有他们最初的梦想和热爱,“小荷”也成了他们的不了情。


实践提升: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收获自信和健康成长

聊城第七中学因地制宜,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加武术、剪纸、美术、音乐、朗诵等不同门类的社团,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此外,学校坚持将学生优秀、成熟的节目报送至区、市、省里,并多次斩获殊荣。2017年,在山东省第九届“爱书人杯”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中,聊城第七中学的课本剧《木兰辞》荣获二等奖;在2018年5月东昌府区“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和“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活动中,该校范雍林等、王继菲等五位同学分获区二等奖和一等奖;2017年9月,在聊城市“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该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初二七班刘牧歌获一等奖;2018年1月,在东昌府区教育系统第二届春节联欢会上,七中小学部报送的古诗词吟唱《中华少年强》节目演出成功,获得一致好评。

“十四岁”,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聊城第七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学校所有初二学生过“十四岁集体生日”,用浓厚的“仪式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启发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和责任。


未来可期:承载梦想和希望,小学部正扬帆起航

聊城七中小学部坐落于聊城七中院内。2017年2月,经区教育局党委批准,聊城七中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于2017年秋季开始招生。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教学设施一流,所有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实行小班授课制,每班严格控制在45人,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学校除了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还开设了丰富的特色课程,如豫剧欣赏课、书法课、口风琴课、手工课等等,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聊城七中将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为实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办学目标,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理想化学校,团结务实、充满活力的聊城第七中学,必将承载着四十余年的深厚文化与历代七中人的教育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记者 张承斌 杨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