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碩士回鄉做「農夫」,連虧好幾年,因菜長得不好看遭市民嫌棄


38歲的康瑋2010年取得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碩士學位,本可選擇留在德國工作的他因為思鄉和牽掛家中的老人,選擇回鄉做了一名“農夫”。從2012年至今,他泡在合肥城郊已經6年時間,投資數百萬,結果年年虧本,期間還有會員嫌他種的菜醜退出,直到2017年他才做到不虧,儘管如此,他依然在堅持,因為他看好這行業。

康瑋的經歷頗為豐富,他當初從合肥一所高校畢業後,順利考上了公務員,那時他才20歲。在工作幾年之後受不了機關一眼看到老的人生,他跑到企業打了兩年工。可後來他因為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又選擇了去德國留學。圖為康瑋。

德國不要學費,還可以打工掙生活費,但康瑋沒有料到的是留學也很難,他要重新學習一門語言,重新開始全新的課程,邊打工邊讀書邊旅遊。期間,康瑋無數次想放棄回國,又一次次咬牙堅持,最後順利拿到碩士學位。

康瑋碩士畢業後,本可選擇留在德國工作,但他選擇了返回故鄉。“主要是在外面時間長了,對家鄉有些思念,而且我覺得只要有理想,肯努力,在哪裡都可以成功。”圖為康瑋在基地和工人交流。

回到家鄉的康瑋,也曾進過企業工作,可是平時愛關注生態農業和食品安全的他,心中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要創辦一個生態農業基地或者生態農場。“這個想法在我心中其實有多年了,在我決定選擇生態農業作為創業項目後,我辭掉了在企業的工作,開始用心籌劃此事。”圖為工人在培育秧苗。


康瑋的創業想法獲得了他的兩位同學的支持,三位年輕人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場地,並實地考察周邊的環境。2012年10月,康瑋在合肥城郊三十崗租下近300畝地和魚塘,開始編織他的田園夢想。當時的總投入100多萬元,農場的名字是他和家人一起想的,叫“穀米田莊”。圖為康瑋的穀米田莊鳥瞰。

康瑋本科學的是化學,德國6年攻讀的專業是經濟學,可以說與農業並無關係,因此,當他租下幾百畝地創業時,很多人最初並不看好。圖為康瑋的合夥人單偉峰在田間忙碌。

事實也和很多人預料的那樣,在農場建起的第一年,一個又一個困難接踵而至,從土地平整、修路,到篩選種子和挑選肥料,不僅有技術難題也有資金難題,為此康瑋不僅找到周邊農戶,也向一些農業專家請教。

康瑋的農場,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和轉基因種子。康瑋說,蟲害不嚴重的話就儘量不管它,讓蔬果自然生長,給蟲子吃一點對質量影響不大。然而因為缺乏經驗,從2013年到2016年康瑋的農場每年都在虧本。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年虧本的錢也越來越少,這多少讓康瑋看到了希望。圖為康瑋僱的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

這幾年康瑋和合夥的同學也不斷積累著種植和採摘經驗,比如蔬果的自然生長一年四季都有規律,雖然不使用任何化肥、除蟲除草劑,杜絕了有害物質的殘留,但這也造成果蔬本身的脆弱,一旦遭遇自然災害,不僅賣相不好看,而且會面臨嚴重減產的可能,因此必須提前做好防護。圖為工人在採摘胡蘿蔔,一些蔬菜樣子不好看。


此外,康瑋開始涉足發展會員,訂單配送。“直銷蔬果也是現代化農場的一個理念。”康瑋說。圖為市民在農場燒烤。

為了滿足農場直銷蔬果的需要,他專門建立了一個分工合作的團隊,整體規劃、種植規劃、生產技術、生產管理、產品配送、客戶維護和推廣等等,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要切實做好。圖為市民在農場體驗自己做飯。

如今康瑋的農場已經有固定會員400多戶。康瑋說,穀米田莊目前蔬菜配送會員制有兩種套餐:一是全年會員,另一種則是季度會員。然而,會員發展的難度比較大,主要是因為有些市民對有機農產品有誤解,由於有機蔬果不打農藥,品相不太好,有的會員就不喜歡,還出現退出的現象。圖為市民在農場採摘後自做自吃。


康瑋說,農場也會不定期舉辦採摘節、西瓜節等活動,讓市民帶孩子來體驗農耕、挖野菜、釣魚等活動,同時瞭解有機農業的生產過程。圖為兩個孩子在體驗。

今年開始,農場已經漸漸已步入正軌,而且發展越來越好。現在康瑋的農場組成人員基本是周邊的農戶和在校的大學生,其中有一些兼職,但主要的還是農戶。康瑋說,未來他也希望吸引更多周邊的農戶加入進來,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江雨 /攝影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