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你有多久没有让孩子打扫家里的卫生?

多久没有让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

多久没有让孩子洗自己的衣服?

最近看到网上有一个妈妈的朋友圈,被无数人点赞。

原因是她有一个爱做家务的女儿,

这位妈妈有一个10岁的女儿,她每天放学之后就会跑到菜市把菜买好,然后独自一个人做好美味的饭菜,等着辛苦工作一天的爸妈回来,一家三口一起共进晚餐。

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是不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她只有十岁,看到之后我也是有点不好意思了,长这么大了至今最拿手的一道菜就是——煮泡面。

有人说:“没办法,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是你错了,小女孩的父母可都是市里中医院的医生,可想而知收入肯定是很不错的,而且小女孩还是独生子女。

这么优秀的家庭,这么懂事的女儿真的是让人羡慕啊。

这位妈妈也是没有想到自己晒娃,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

很多人为这个懂事的女儿打call,但是也同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l 孩子这么小,不应该让她做这些事前,万一哪天她没有拿好刀,或者是不小心把过给弄翻了,那多危险啊。尤其是用火的时候,万一哪天忘了关那可就是酿成大祸了

l 一个在80年代,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没想到在30年后的今天,一个十岁的孩子会做饭都会上新闻

l 我从不要孩子做这些,孩子和大人就应该分工明确,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是啊,在30年前,孩子帮家里做这些事情是最为平常的事情,然而到了今天能做到这些事的孩子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回家书包一丢,然后打开电视或者拿起手机,等着妈妈把饭做好。

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大多数的父母达成了一种共识“孩子只要负责学习就可以,其他的事不用管。”

所以在这位妈妈晒出女儿做饭的事,就相当于是现今社会上的一股清流,才会引起广大网友的评论。

其实,现在大多数的父母进入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误区,一味的去追求孩子们的成绩,或者是一味的保护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翅膀下成长。

这是家庭教育倾斜的现象,这种倾斜会让孩子渐渐的失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记得以前看过的《特别狠心特别爱》它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确实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吃过苦,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宝,家务这些事情都不让孩子们沾边,给乡下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更是不敢让孩子做这做哪的,害怕被儿子儿媳说道。记得那时候的我们,每年到播种、丰收的季节,都是撸起袖子和爷爷奶奶们一起下地,种花生、种豆子、插秧苗……,拔花生、割油菜、割稻子……。

孩子们在挥洒汗水的时候,明白“粒粒皆辛苦”是真的很辛苦,才会体会到父母的付出是多么的不容易,才会懂得感谢父母们的辛苦养育之恩。

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收获成长,锻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记得近段时间,新闻上报道的一则新闻;

82岁老母亲状告48岁的研究生儿子,回国7年不去工作还要她来养。

48岁的大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生,回国7年没有去找过一份工作,反而是天天睡在家里,拿着82岁老母亲的退休金苟活着。

阿婆,每个星期还要去医院做透析,实在是养不活他,无奈之下向法院起诉,但是他依然不为所动,反倒说是阿婆溺爱他毁了他的前途。

阿婆也是无奈的掩面而泣:我教育的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种花得花,种果得果。只能说这事怪不得别人,只能怪阿婆自己了。

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还有对教育界影响极大的魏永康事件,17岁的神通魏永康被中科院以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劝退。

可能你会说这理由也太扯了吧,能上中科院的不都是天骄吗?

是啊,可是你见过大冬天,下着雪还穿着单衣、拖鞋在学校里游荡,从来不知道打扫卫生,一推垃圾堆在寝室,连正常的和同学交流都做不到的天骄吗?

他妈妈从小就是给他灌输了一个思想:你只要读好书就可以,其他的事都不要你做。

最后也过果然和他妈妈想要的那样,孩子成了一个“学习中的天才,生活中的傻子”。

把你的保护圈,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放大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孩子在长大过程中,要逐渐地让孩子参与到劳动当中,在劳动当中学会担当,学会独立。

孩子就像是一块生铁,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变成更有用的钢。

想要孩子的更优秀不妨把你保护的空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点点的放大,让孩子在这个安全的范围内自由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