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即使只剩一个人,唢呐也不能在我这里失传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吴天明这个名字?没有。

那你有没有看过《百鸟朝凤》这部影片?没有。

那你知道农村有一种乐器叫唢呐吗?不知道。

好的,不知道没关系,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吴天明是中国已逝的第四代知名导演,也是第一个启用新人张艺谋的导演。《百鸟朝凤》是他生前拍的关于唢呐这个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电影。

《百鸟朝凤》:即使只剩一个人,唢呐也不能在我这里失传

这部电影应该也算是高口碑的,但是基于观众的情感调动问题,这部片的排片量一直比不上其他大片,导致了很多观众没有第一时间欣赏到这部作品。

全剧围绕的是陕西的农村文化艺术唢呐展开的,焦三爷号称唢呐王,游天明十三岁那年被送去跟随焦三夜学吹唢呐。百鸟朝凤是最难学,也最有份量的一首曲子,不仅考验了唢呐人的技艺,也显示了受用者的德高望重。

《百鸟朝凤》:即使只剩一个人,唢呐也不能在我这里失传

但是,随着现代文化的逐渐开放,这些传统的中华艺术越来越不受到重视,游天明学会了百鸟朝凤,但是却扭转不了人心。曾经响彻小镇的唢呐逐渐没了声音,曾经的唢呐人也都随着人群分散到四处打工,因为工作性质和环境的原因,有的甚至余生再也吹不了唢呐。

看着游家班的没落,看着唢呐手艺的没落,游天明一个人又该如何吹响这《百鸟朝凤》,又该如何维持着这即将失传的文化?

《百鸟朝凤》:即使只剩一个人,唢呐也不能在我这里失传

《百鸟朝凤》,向来只有德高望重者才受用得起,焦三爷吹了一辈子的唢呐,号称唢呐王,按理说这首《百鸟朝凤》他理应受得起,但是,他临终却告诉徒弟,“我死后,只给我吹四台就行”,当时普通的是四台,中等的是八台,再高的就是百鸟朝凤,但是即使是四台的遗愿,也终究没能完成,看着天明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焦三爷的坟前,吹起那首百鸟朝凤,顿感无限凄凉。

《百鸟朝凤》:即使只剩一个人,唢呐也不能在我这里失传

我想,游天明是不会放弃唢呐的吧,正如他的人,一旦承诺了,哪怕再苦再难也不放弃。所以,到最后,即使是他一个人,他也不会让唢呐,让传统文化在这里断了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