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劉強東事件,讓事實和法律說話!

劉強東事件警鐘:在美國既要敬畏法律,也要防範風險。

互聯網科技公司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8月31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遭逮捕,但一天後獲得不需交納保障金的保釋。明州警方給出的逮捕理由是劉強東涉嫌“刑事性行為”,這被廣泛對照翻譯成中文的“性侵”。

「熱評」劉強東事件,讓事實和法律說話!


京東公司發表的聲明稱,劉強東受到了“失實指控”,經過當地警方調查,“未發現任何不當行為”。京東最新的消息說,劉強東已經回到中國正常開展工作。與此同時西方媒體報道說,明州警方表示,調查“仍在進行中”,警方“不知道是否會正式起訴,因為調查仍未有結論”

「熱評」劉強東事件,讓事實和法律說話!


「熱評」劉強東事件,讓事實和法律說話!


這件事尚無結論,但已經成為全球性大新聞,更是在中國刷屏。我們根據已有信息增加幾點評論:

第一,京東是中國最有希望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之一,無論劉強東涉嫌性侵的事情如何發酵,都不應影響京東的運營和發展。任何民營公司的起步都是一個或幾個人的作品,但它走到引領者的位置時,它就成為了社會和時代的產物。冷靜分析,此事對京東的衝擊應當是有限的。

第二,一段時間以來,涉性的指控不斷出現,每一起調查都應當堅決以法律為準繩,被證明有錯者需承擔相應的法律及道德責任。與此同時,我們主張,這樣的指控不應帶有任何政治鬥爭目的,也不應夾雜任何商業競爭目的,同時它們不應成為一場“運動”。總之要防止這類指控變成某種“鬥爭方式”,最終損害公眾利益。

第三,這類指控涉及的人影響力越大,越轟動,其對被指控者個人之外的連帶衝擊也將越大。在西方,社會將個人損失與公共利益損失進行切割的能力相對比較強,中國社會也應逐漸加強這種能力,讓個人的事情個人去承擔,公共事業則應有能力止損。因為公共事業本來就比個人性情穩定,也有更多的規律支持,一個人犯錯,就讓他所從事的事業跟著陪葬,這未必符合公眾的利益。

法律是無情的,道德也不是可以隨意踐踏的,任何人觸碰了這兩條高壓線,必然付出代價。至於一個人是否真的觸線了,是否有人在個別情況下設計了針對某個人的陰謀,則要由法律來最終釐清。在法律做出清晰裁定之前,任何有傾向性的延伸指控都應保持克制,這樣的剋制是中國社會必須逐漸完善的理性。

劉強東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應當只有法院和兩名當事人能夠提供相關的事實性信息,其他各方都不應當試圖對事件進行定性。希望中國輿論場能夠做到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