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財洞——傳說中順治皇帝出家的地方

關於順治出家,主要有兩種說法。

上善財洞——傳說中順治皇帝出家的地方


一是說順治並非在二十四歲亡於天花,而是在這一年脫去龍袍換上袈裟,於五台山修身向佛,並於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圓寂。期間,康熙皇帝曾經數次前往五臺覲見父親,但都沒有得到順治的相認,所以康熙才會寫出“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的詩篇。至於其出家的原因,則是因為愛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擄獻進宮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選擇五臺山修行,則是因為夢見董小宛在那裡。這種說法的有關記錄,主要存在於《順治演義》、《順治與康熙》等野史和文學作品中。尤其是當時著名才子吳梅村寫的一組《清涼山贊佛詩》,詩文影射順治在五臺修行,並用“雙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由於吳梅村的詩素有“史詩”之稱,而他苦戀著的,是與董小宛齊名、才高氣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云云。而這一切,又可以在五臺山找到相關的附會。

上善財洞——傳說中順治皇帝出家的地方


另一種說法,來自於《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年譜》、《旅庵和尚奏錄》、《敕賜圓照茆溪森禪師語錄》、《北遊集》、《續指月錄》等僧侶書籍的記載。這些書用語錄及偈語的形式,記載順治曾經在十七年(1660)十月中旬於宮中,由湖州(浙江吳興)報恩寺和尚茆溪森為其舉行了淨髮儀式。已剃度要出家的順治,在茆溪森的師父、報恩寺主持玉林琇的諄諄誘導和要燒死茆溪森的脅迫下,回心轉意,面對順治帝的提問——佛祖釋迦牟尼和禪祖達摩,不都捨棄王位出家了嗎?玉林琇回答,他們是悟立佛禪,而現在從出世法來看,最需要您在世間護持佛法正義,護持一切菩薩的寄身處所,所以,您應該繼續做皇帝。正是這段規勸,最終令順治帝蓄髮還俗了。

“順治出家”是清宮三大疑案之一,事實上,順治帝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的子刻,逝世於養心殿。病因可能是天花。他的遺體在四月十七日被火化,骨灰存於“寶宮”內。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清聖祖實錄》卷九記載,該“寶宮”在康熙二年四月二十四日(1663年5月30日)黎明,被起程移奉孝陵,在六月初六日的戌時,同孝康皇后和端敬皇后的寶宮一起,被安放在地宮的石床上,並掩上了石門。

上善財洞——傳說中順治皇帝出家的地方


由此,關於順治帝在二十四歲這年離宮出家五臺山、朝廷以其病逝為託詞的猜度,不過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傳奇故事而已。當然《歸山詞》也是後人偽作,不過其詩詞可以一看。

順治皇帝《歸山詞》

天下業林飯似山 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最難

聊為山河大地主 憂國憂民自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天 不及僧家半日閒

悔恨當初一念差 黃袍換卻紫袈裟

吾本西方一納子 為何流落帝王家

來時歡喜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我是誰 生我之時誰是我

長大成人方是我 閤眼朦朧又是誰

兔走鳥飛東復西 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江山一局棋

禹疏九河湯伐夏 秦吞六國漢登基

穿過紅牆邊的林立的各色工藝品零售攤點,走到了“大智路”碑亭,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而山頂上的黛螺頂供奉有五方文殊,善男信女、香客遊人多願步行於大智路、登臨一千零八十臺階,朝禮五方文殊,祈福增慧。

在半山腰,只見一座三孔的山門矗立其間,上有“善財洞”三個大字,兩側對聯:“懸崖險峻森聲低 奇洞幽深佛性高”。三孔山門很像古代的衙門,在五臺山也不多見。

上善財洞依山而建、古寺瑞象、渾然天成。現存有康熙年間始建的大雄寶殿、文殊殿、華嚴三聖殿各三間,山洞兩處:觀音洞、善財洞,歷代皆有高僧在此靜修。

由於上善財洞背倚黛螺頂,面臨清水河,處在地勢險峻的懸崖絕壁間,居高臨下別有美景,從此可以觀賞五臺山核心區寺院全景。上院的懸崖上的“善財洞”,供奉有善財童子法像,當地僧眾認為這是善財童子修煉養性之地,因此被人們稱之為“臺上聖蹟”。

善財童子系佛教譜系中的菩薩之一。《華嚴經》記載,福城縣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財”,善財童子本不愛財,向文殊菩薩請教如何增長智慧,文殊菩薩讓其參訪善知識。受到文殊菩薩教化,萌發四方參習之願,先到南方勝樂園拜問智者功德雲,又到海門國拜問智者海雲,依次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最終在普賢菩薩的開示下成就了菩薩行願。觀音菩薩是善財童子參訪的第二十七位老師。後人多認為善財童子是觀音菩薩的肋侍,其實他是一位得佛道的大聖人、大菩薩。佛經中稱為"菩薩童子",將後可補佛位。由此足可以說明"善財童子"的果位之尊,這也成為佛教用來宣揚“即身成佛”的例證。

上善財洞主要是為弘傳"善財童子"法像而建,走近位於寺後的天然石洞,此洞即是“善財洞”,透過外置的殿門可見,整面牆壁上貼滿金光閃閃的小小善財童子,在自然光下熠熠生輝。後面洞窟中,供有善財童子法佛,頭梳兩髻的童子微笑著向每位來者作合十作禮。

三人行必有我師,而善財童子眼中,“我之外皆我師”,其境界更高、更廣、更深。能在善財洞晤善財童子,明心見性、因緣殊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