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养结合课题组探讨“老有所养”新模式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石喻涵)养老床位和住院医疗部同处一楼,除了基础护理每天还有医生来查房;一旦遇到老人突发状况,几分钟时间,就能将老人转移到治疗室;没病的时候则是定时定点的中医养生……昨天下午,陕西省保健协会基层卫生医养结合学组等单位,联合召开医养结合课题组第三次会议。会上,不少与会嘉宾介绍了未来医养结合的可能性。

“我有心脏病、高血压,住在这里病了可以直接转到楼上住院,病好了又能回护理部,方便安全。”今年87岁的许亚珍老两口入住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金华老年公寓有5年多了。前不久,许亚珍老人因为高血压感到头晕,按响了床头的呼叫器。护理部的医护人员赶来,在进行简单的检查后,将许亚珍送到四楼的医养结合住院部。经过近半个月的住院治疗,许亚珍老人病好出院又回到二楼护理部。

会上,陕西省保健协会基层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金华老年公寓院长刘峰介绍了这种医养结合的“铜川模式”。每一位老人住进养老院之前都会被评估——患有慢性病的,被安排住进中医康复区;活力老人在养老养生区;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则在医疗区。

每位老人床头上都安装有氧气接口、24小时呼叫等装置,一旦老人出现突发急症或重症,3~5分钟内即能转入重症监护室或直接实施急救措施,30分钟内即可完成检查处置。

对于病情复杂的老人,院方会按院内会诊——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本院住院,或由医务人员陪护——三甲医院检查——转院治疗程序处置。治疗周期结束或病情稳定后,即可转回养老区进行康复,基本上实现了生命的全周期覆盖。

“我们还制定了中医康复流程,比如有中医专家为老人们进行健康指导,定时带领大家做功能操,根据老人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药膳,还有中医康复理疗和养生足浴。”

在刘峰看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都存在着“养老院不能医疗,医院不能养老”的“两张皮”现象;“医养结合中的医是指大健康,养也不简单指养老,应该包括文化养生、文化建设、药膳等。通过医养结合,不仅能够改善老人的健康,还能够让社会老龄化变为积极老龄化,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健康地、有尊严地养老,最终实现未病先防,慢病康复,已病救治,养老养生,全周期的养老格局。”

会议还讨论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企业标准。同时倡议,将每年的9月6日,设定为“医养结合工作日”。2013年9月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被认为开启了全国医养结合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