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会武功吗?为什么不杀屠户而是选择从屠户胯下钻过去?

有道谷


韩信为什么不选择把剑拔出来,杀了那屠户,而是要从屠户的胯下钻过去,网上做了非常多的分析。

一是认为这是韩信选择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事者,绝对不会和一帮泼皮负气争胜。韩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举剑的韩信)

二是认为这是韩信想出名。因为他从胯下钻过去了,街市上的普通百姓固然会笑话他,觉得他是怯懦。但是真正有眼光的人,一定会看出韩信这个人不同凡响。

但是,这些解释似乎都太过形而上,我觉得那时候韩信似乎还没有想过理想,想过要人赏识那样的问题。(为什么,咱们一会儿说)韩信之所以不杀那屠户,很有可能他佩戴的并不是一把真正的宝剑,而是一把木剑或者竹剑之类。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淮阴屠户为什么敢对韩信说“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难道他就不怕韩信脑壳发热,真的拔出剑来刺他一剑吗?他既然敢于挑战,如果韩信真拔出剑了,他还只能乖乖地等韩信刺。而他之所以有恃无恐说那句话,就是肯定韩信不敢拔剑。他为什么肯定韩信不敢拔剑?有人讲韩信有远大志向啥的。一个屠户懂什么远大理想!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他怀疑韩信挂在腰上的那把剑,绝对不是一把真的宝剑。吃定了韩信这一点,所以才敢说这个话。

(思考的韩信)

其二,韩信那时候不敢把一把真正的宝剑佩戴在屁股上。

我们需要注意一下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时间。虽然《史记》中并没有确切记载,但肯定是在韩信青少年时期。为什么呢?

一是《史记》之前已经介绍了韩信未被推荐当官,又无谋生之道。这说明他应该已经成年。

二是《史记》又写漂母赏他饭吃的,韩信说他将来会报道漂母,漂母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既然漂母称他为“大丈夫”,称他为“王孙”,那韩信就不是一个儿童了。

三是淮阴屠户在让韩信钻胯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若虽长大”。就是说韩信长得又高又大。既然又高又大,自然不是儿童。再说了,一个屠户(肯定是成年人,才会去杀猪)若是去欺负一个小孩子,也不会“一市人皆笑信”,而会去批评屠户了。

如果韩信是个青少年,那他生活在什么时候呢?是在秦朝刚建立不久的时候。秦朝统一,秦始皇称帝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韩信出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31年。所以那时候,一定是秦朝刚建立。

(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游戏配图)

秦朝刚建立的时候,对天下的兵器控制得非常严格。我们都知道秦朝把所有的兵器都收缴上去销毁了的事。既然都收缴上去销毁了,韩信怎么可能还搞一把宝剑佩戴在屁股上?

(解答上面的问题:为何说受胯下之辱时候的韩信,并不会有远大理想?因为那时候秦朝刚建立,严刑峻法,正是强力统治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出崩溃的痕迹。所以不可能说那时候韩信就想起兵造反,夺天下封侯。)

其三,韩信世代平民,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否则,史官绝对会写韩信的祖上情况。就算搞不清楚,至少也会写一个“出生于世族”之类的话,不写,那就绝对是实在没啥可写的。既然韩信一介平民出生,他又哪里搞来一把宝剑佩戴在身上?

所以,我认为,韩信不敢杀屠户,是他不敢把那把“假剑”拿出来。


张生全精彩历史


韩信是楚国人,从姓氏上来看,应该是韩国贵族后裔。他后来乞食于漂母,漂母称他为“王孙”。何谓王孙,顾名思义,就是王侯子孙。秦灭六国,各国王孙沦落到社会底层,四处辗转流离,过着朝不保夕寄人篱下的生活。

韩信一次上街,不想遇到一位屠狗的豪侠跟他找茬。这事大家都知道,但是都没看懂。这位屠狗的豪侠对韩信说,别看你丫长得人高马大,还带一把剑是吧,其实就是一孬种。你要真有种,就把我杀了。要是不敢杀,就给我钻裤裆。

韩信盯着此人看了看,此人说,你瞅啥,不服,钻不钻给句痛快话。韩信于是收拾一下衣带,从屠狗豪侠胯下钻过。

韩信后来当了楚王,把侮辱他的这位豪侠找来,给了个中尉。跟身边战友说,这是一位“壮士”。以前侮辱过我。其实我当时难道杀不了他吗?但是杀了他也混不出啥名堂,因此我忍了。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真要不服,跟人家单挑,能打过这位屠狗豪侠吗?许多专家都说,他是在吹牛。因为韩信手无缚鸡之力,格斗能力不行。真跟人家打,只有死得快。也不知道这帮专家书看哪儿去了。

我们先看看韩信真实的格斗能力。

韩信受胯下之辱不久,陈胜首义,天下大乱,项梁起兵,韩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啥意思,韩信当了项梁的贴身卫兵,但是表现不突出。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啥郎中,执戟郎中。就是说项羽发现了韩信高超的格斗能力,于是提拔为贴身侍卫。为何得到提拔,李开元先生考证,因为韩信在巨鹿之战中作为项羽警卫,勇武过人,表现突出,因此被项羽赏识。

但是项羽赏识的也仅仅是韩信的武艺,而不是他的谋略。鸿门宴上,站在项羽背后保护项羽安全的人就是韩信。韩信在宴会上被刘邦和樊哙的风采折服,决定离开项羽,追随刘邦。

那么韩信能打过屠狗少年吗?我们先看武器。

韩信肯定使一把青铜剑,而且是长剑。韩信的剑应该是祖上传下来的遗物。为了显示自己也是“先前阔”,那怕沿街乞食也不肯卖了换钱。比卖刀的杨志有志气多了。

那时候王孙佩剑是身份的象征,佩剑长短与身高和武艺挂钩。《周礼.考工记》详细规定了那时候士人佩剑的尺寸及重量:“个高的武士佩戴三尺长,三斤十二两重的长剑。中等身材的武士佩戴二尺五寸长,二斤十四两的中剑。个矮的武士佩戴二尺长,二斤一两重的短剑。”周时一尺相当于现在577.5px,那么上剑就约长1750px,中剑约长1450px,短剑约长1150px。

那么韩信佩戴多长的剑呢,不言而喻,1750px长的。因为韩信长的“长(chang)大”。长就是个子高,大就是壮。换言之,他也是一个“壮士”。

因此韩信并不是吹牛,他真的能够杀了侮辱他的屠狗少年。就如水浒传里面杨志可以杀了侮辱他的没毛大虫牛二一样。那么韩信为啥不动手而要钻裤裆呢。答案也并不是他说的杀个屠狗的出不了大名,鲁智深杀了个杀猪的还吹了一辈子呢,道上人都知道。而是当时秦国还在秦始皇统治下,秦法严苛,鼓励公战,严禁私斗。犯法可是死罪。尤其像韩信这种落魄王孙,更是秦政权的打击对象。夹起尾巴做人是他最佳的选择。

所以韩信不动手的原因,并不是后世无限拔高的忍辱负重,不逞匹夫之勇。其实只是鲁迅先生所谓“爱惜自己不值钱的生命而已”。


唐风宋月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

王云川


现在假设:如果有一只狗咬了你,你的回击方式是什么?也许有的人回答:我特么咬也要咬死它!所以,你就永远不可能是韩信。韩信的做法是,咬就咬了吧,连被狗咬一口的事都不能忍受,还能干什么大事?

这就是韩信为什么不杀屠户,而是选择从屠户胯下钻过去的原因!

对于韩信是不是会武功,《史记》、《汉书》都没有详细记载。但一位堂堂汉军“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将军,如果不会武功,如何驾驭手下如狼似虎的将士?如何指挥千军万兵上演“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一战”、“拔帜易帜”、“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大戏。

须知,韩信并非谋士型的将军,如同当初的陈平、张良那样,韩信是名副其实的马上将军。如果连武功也不会,怎么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生存下来?

在与屠户的这次相遇中,《史记》记载屠户的原话是:“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这里传达了两个信息,一个是韩信的身材高大,所谓人大力不亏,韩信应该是非常孔武有力的一个人。

二是,韩信喜欢随身带刀佩剑。试想,已经穷困到只能跑去下乡亭长家里吃饭、靠河边漂洗丝棉的老太太赏口饭地步的韩信,依然不舍得卖刀卖剑混口饭吃,只能说明刀剑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典型的习武之人的风格。

前几天小编去听一节成功学的课程,老师的一句话挺有道理:能够放下面子、跪下挣钱的人,等他再站起来,他的面子会比所有人都大!这话用在韩信身上恰其如氛!

连屠户的胯下之辱都能忍受,还有什么事能难住他?在韩信的眼里,遇到了一只狗非要咬人不可,那也只能接受了。毕竟,不能因为一只狗妨碍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事业前途,所以他选择了忍受,这也表现了他的气度和豁达。所谓:非常人,必有非常之举。

这种气度和豁达,在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时表现更加突出。史载:韩信回乡召见曾给他饭吃的漂丝棉老太,赠给她1000金。到下乡的亭长家里,赠送他100钱,说:“你这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屠户,任命他做中尉。韩信对手下将领说:“这人是个壮士。他当年侮辱我时,难道不能杀他?但杀死他不能证明什么,我选择忍了下来,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当你的人生有足够高度时,一切都是浮云!当你决定攀登那个高度时,一切都可以忍受。哪怕是巨大的羞辱。


指动济南


韩信是会武功的。据史书记载,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淮安市境东南)人,他的父亲酷爱兵法之人,从小韩信就始喜读兵法和剑术,七、八岁时兵法和剑法都有模有样了。但是后来因为父母的病故,只有十岁的韩信成了孤儿,无依无靠。无奈之下,他带了一把家传的宝剑,开始了流浪生活。

温饱问题成了他最头疼的难题,但宝剑一直不离身,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从小习剑,又爱剑之人,因此可以推断韩信的剑术一定是很高明的。

那么,他为什么不杀屠户,而是选择了受“胯下之辱”呢?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韩信遇到了“非一般”的对手。

要知道这屠父打着杀猪的晃子,平日做提“挂羊头买狗肉”的勾当,混迹于黑白两道,手下的小的弟也颇多,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地痞无赖。“地头蛇”是惹不起的,韩信深知此道,所以选择了隐忍。

第二,韩信怀有“非一般”的理想。

当时的韩信虽然是个落迫不能再落迫,每天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此时能活着,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奢求了。因此,尽管他身怀绝技,击倒屠户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屠户当时不一个人,他身边还有一群小弟在助威,他如果选择和屠户拼命,其帮凶势必群起而攻之,而如果是这样,事态就扩大了。

如果韩信把这一群黑帮都放倒了,那他从此会成为黑社会追杀的对象,他以后就别想再这个地方混下去了。对于举目无亲的韩信来说,连生计都是问题,再去奔波和亡命天涯,不是把自己逼上更绝的路吗?而韩信如果好汉敌不过人多,一旦被对方打败了,打死了,打残了,这一辈子就废了,什么没都没得谈了,白白地葬送了自己的一身。

也正是因为这样,权衡利弊,他选择以委曲求全的方式,默默地接受“胯下之辱”,保全了自己,为自己的“重生”赢得了希望。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面对现实,理性决策,是为将的素质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