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家长们介意的孩子挨着“差生”坐吗?

灭魂之手


这个问题太幼稚了,一年级真的有所谓差生么?现在很多父母拔苗助长,孩子很小就教了一堆的东西,看上去很聪明。但是也有些父母散养为主,完全零起点上学,所以看上去成绩差。但是孩子的能力和智商始终放在那里。有很多曾经的学霸到了初中和高中就不行了,潜力提前挖干净,还有些学霸到了大学里厌学。而那些所谓差生,慢慢地会追上,一部分到了初中高中会奋起直追,成为真正学霸。毕竟高中才是看出一个孩子真实能力的分水岭!


科坛春秋精选


同桌问题,是小学乃至中学家长比较关注的话题。个人认为,管好自己孩子,和谁同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影响同桌的能力。

一般来讲,小学一年级,老师会根据大小个蛇形排座,前后位置确定后,左右位置每周调换。在座位安排方面,老师会考虑男女生同桌,一段时间观察后,对不和谐同桌进行调整,目的就是保证全班课堂纪律,保证班风班貌。

老师、家长和孩子眼中的一年级“差生",以调皮捣蛋、性格乖张、暴力无理的居多。一年级的“差生”,还没有体现在学习成绩上,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上。对于初入校园的小豆包们,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和所谓的“差生”做同桌,但越是表现好的孩子,越不可避免的要和调皮的孩子坐在一起,这也是老师稳定班级秩序的常用手段。

对于同桌问题,家长尽量少干预。比如,有的家长会担心同桌影响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沾染不良学习习惯,所以要求老师调换同桌。这种做法干扰班主任正常工作,对其他孩子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孩子走入校园,就是进入一个小社会,面对表现各异的同龄人,如何和大家相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题目。

小学阶段,孩子的同桌一直是所谓的“差生”。我们采取的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尽力影响他人,不受他人影响,孩子要增强自己定力,不参与同桌的不良行为;二是鼓励感化同桌,给他一些小奖励,引导同桌和自己一起进步;三是合则相处,异则淡之。相处得来的同桌尽量帮助他,观念不同、汤水不进的那就敬而远之。

多年和调皮捣蛋同学做同桌,孩子练就了不受外在影响的学习定力,不管班级里发生什么事,她都能专心听讲,认真学习,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入青0601


一年级小学生秋季入学马上开始了,相信不少家长已经给孩子报名了。从新学期开始,孩子们都将步入小学生行列,但是问题就来了,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一个纪律意识特别差,上课小动作较多,不爱学习的同桌怎么办?

我的孩子在一年级时,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不会介意孩子有被称之为“差生”的同桌,之所以这么考虑,是因为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讲,所谓的“差生”是很无辜的,与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与孩子认知和自控力有关系,也与孩子是否有纪律意识有关系,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一年级小学生,从一起步就落在班上同学的后面。

既然孩子遇上了爱捣蛋,不守纪律且又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同桌,我会优先考虑引导自己孩子怎样对待同桌,而不是想着办法让老师给调座位。让孩子接纳所谓的“差生”,是培养孩子宽容和理解他人,不要排斥表现和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这对孩子的品质道德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时,熟悉孩子身边的“差生”,帮助他(她)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分辨,引导其怎样成为老师或同学,爸爸妈妈或叔叔阿姨眼中最喜爱的好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有被关心和被爱。如果有机会不妨和这个孩子的家长建立往来关系,这样可以给家长一些友善的建议,让家长知道怎样正确教育和培养孩子,扭转孩子眼下的不利局面。

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差,关键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一个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导孩子。相信,“差生”同样有春天,有享受爱的权利。只要我们都不排斥这样的孩子。


韩国成老师


实事求是地说,当老师的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同桌这个问题上还是有点便利的。但同为家长的我在孩子与谁同桌这个问题上我从来不向孩子的老师提要求,赶上谁是谁,完全听老师的安排。孩子多接触一下性格不同的同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孩子之间有什么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处理。

小学一年级,就分出“差生”来,未免有些荒唐。说别人差,说不定自己才是真差呢?家长不存在“介意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挨着‘差生’坐”的问题。

我觉得家长首先不要那么事儿多,要去掉不必要的担心。不要轻易地把“差生”的帽子扣在别家的孩子头上。不要这样教孩子。要教育孩子多看到别人的优点,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孩子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足,总用挑剔的眼光看人,最终会导致孩子个性,性格孤僻,不合群,没有朋友。

打个比方,空气里因季节的不同会有各种感冒病毒。谁也不可能与之隔绝开来。关键是自己要适应,要有抵抗力,不断增强免疫力,身强体健就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孩子成长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有不妥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赤橙黄绿青蓝紫518


所有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差生坐在一起,不是这些差生不好,而是很多差生在学习习惯上真的有大问题,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他们不及时完成作业,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影响到你孩子的学习。

可是老师也很无奈呀,每个班级总有一批的差生的存在,总不能把它们都堆到某个角落去吧,而且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真的是一张白纸,有很多的改正和提高的可能性。

对家长来说,如果您的孩子的同桌真的在课堂学习上问题多多,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积极的和班主任进行沟通,要求更换位置。但是如果您孩子的同桌在课堂上也在认真的听讲,对他们的学习造成的影响不大,这个时候和老师沟通就不太有必要。

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大部分还存在着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不敢太过造次,比起关注孩子的同桌,家长更应该积极的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认真积极的听课,不因为同桌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学习的态度,或者说不因为周围人的负面的影响而改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这对每个孩子来说确实挺难的,而且是需要家长花很多年的时间,帮他们去建立对学习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在小学阶段,他们可能因为同桌的影响而不认真学习。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他们就有可能因为老师是否喜欢他们而决定他们对待某门学科的态度,老师看起来喜欢他们,重视他们,他们就认真学,如果老师会批评他们,或者说某次因为某句话或者某个眼神,让他们看到了老师的不喜欢,他们就有可能放弃对学科的认真学习。

所以不管是从一年级还是在未来的很多年,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这条路不容易,家长更需要修炼自己的耐心,提高自己的本领才行。


九斗学生心理


现在教育上已经没有“差生”这一说法,普遍的叫法叫学困生。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说 孩子们的先天智力、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之间是有差异的,还有些差异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法上的差异。简单的给孩子定位为差生我觉得是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不能接受的一个标签。



老师在排座位的时候肯定要考虑个性和学习方面的一些搭配,学习能力强的一般都会和学习能力一般一些的放在一桌,性格上强势一些的和温柔一些的放在一桌,学习习惯好一些的和学习习惯稍稍不好一些的放在一起,不是为了别的 ,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包容。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是没有家长反应不愿意和不如自己的孩子的同学在一桌的。但是我听说的过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在一起 ,学习成绩不好倒是不在家长的考虑之列。尤其是上课爱说话, 爱搞小动作, 打扰别人孩子学习的孩子,很少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这样的孩子在一起, 因为他会认为这样的同桌会打扰自己家的孩子学习,平时也会无中的生出很多事端,比如说 ,可能因为一块橡皮 因为做的左和右分界因为上课说话 因为打小报告会吵起来打起来 等等等



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这只是针对于个体来说。针对于一个群体一个集体来说, 孩子必然会接触到这样那样的人 ,如果孩子能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到帮助到别人家的孩子,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孩子之间能产生一个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况且有老师宏观微观调控各种关注,还有什么可介意的呢?


茶韵悠菲


"差生"一词,看你从哪方面去界定,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是要囊括很多问题的。态度,习惯,智力,品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张白纸,只要智力没问题,不存在差生之说,差就差在家长们日常的教育上。我们口中所谓的"差生"到底差距在哪儿呢?这得引起家长们的警觉,去寻找差距,帮孩子进步。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1.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塑造了不同的作品。这是学前教育。而孩子一旦入学后,同一教室,同一个老师,相同的教育方法,结果出现了孩子成绩参差不齐。如果单从一个分数来看,感觉这个孩子是差生,简单的数字犹如一道可怕的分水岭,把一个个本真单纯无比的小精灵分了个三六九等,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尤其是给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后,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孩子考出了多少分,实际是家长的教育得了多少分。其实还有一个孩子心智发育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开窍早晚。

2.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其实家长担负的责任更大。孩子一出生,那一张白纸就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进行涂抹。父母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从点滴习惯抓起,入学后,孩子交上的是一张赏心悦目的答卷。而那些没注重孩子习惯培养,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家长,孩子一旦入学,坏习惯全暴露出来了,优差生的界限也就一目了然。这是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如果此时,继续任由孩子自行发展,那就是后来分数的差距,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也就是说,孩子的习惯与孩子成绩密切相关,孩子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很多时候,孩子是无辜的。

3.至于老师为什么把所谓的优差生搭配同桌,自然有她们理由。分数考得好的孩子,习惯自然就好,自我也有一定的约束力,老师安排习惯差点的孩子在身边,达到一个互帮互助的目的。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单单只看成绩,品行健全是更重要的。一个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哪怕分数考得再高,不一定会受到欢迎。而习惯有待改进,暂时分数落后,但热情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有可能会得到孩子们的青睐。孩子们这些心理上的喜好在一年级还看不明显,因为他们是白纸,老师就得想办法让孩子们互相影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时候,家长也不能闲着,要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找问题所在,帮孩子去改正。孩子之间的影响,家长的影响,老师的影响,三力合一,孩子进步就快。

人无完人。优秀的孩子身上也有缺点,所谓的差生身上定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有的差生只是暂时落后,一旦开窍,潜力势不可挡。所以在小学阶段,只要孩子品行不是特别恶劣,我觉得选同桌就没必要那么苛刻了。只要细微观察,总能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不具有的。


田园牧歌3598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你说的“差生”这两个字,我心里特别不舒服,虽然你用了双引号,但你潜意识里面就是认为差生。正因为不舒服所以我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实例。



也许你很年轻,才会这么说。其实我们成人都是学生时代过来的,我们都明白,成绩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时代的差生以后并不差。




我女儿现在三年级,整个过程以来,他潜意识里面也是有差生这个词的,有那么一两次从她嘴巴说出来,都被我及时的制止和教育了。我跟我女儿说:“没有差生,你的同学只是学习没有别人好而已,但学习不是一切,爱心热心有责任心更重要,不信你试着发现你同学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多还值得你去学习呢!”




我从来都不会介意我女儿和学习比较不好的同学一起坐,并且我每次都会抓住机会教育她,利用所有能利用并且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我告诉她:“老师安排你和他坐,是相信你,是希望你能够帮助你的同学,是希望你能用你的榜样去影响你的同学,是希望你能够耐心的去教你的同学。”我觉得这种机会,如果利用好,能够让孩子变得有爱心,有上进心,不自以为是,心胸更广扩。


啰嗦育儿


这个问题,就跟家长都喜欢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交朋友是一样的道理。作为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成绩好的孩子坐在一起,因为大家都还是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定性差,容易受影响。

但是站在差生和差生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大概会心碎一地。试想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因为成绩差,其他的人不愿意跟孩子坐同桌,我们知道后,会是什么感受?

那么我们来说说,一年级所谓的“差生到底”差在哪?一年级的知识比较简单,上课老师会反复重复,直到孩子听懂为止。其实造成一年级孩子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习惯的培养。有些家长在学前忽略了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甚至处于散养的状态,等孩子一上学,被“圈”在教室里,肯定百般不适应。另外,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缺少关爱,换句话说就说家长看不到孩子内心的需求。致使孩子,企图通过一些怪异的,甚至是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一上学不掉队呢?我觉得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韦宝妈育儿手记


谁是差生?

为什么你就认定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是差生?

那个差生哪里差?

你的孩子优在何处?老实?乖?

无论老师和家长都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把一个刚刚上学的孩子界定为差生,更没有理由给一个孩子贴标签,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甚至是缺德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只是有些自己的个性或者比较活泼,就被他人认定差生,你同意吗?将心比心!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在一起上学,应该求大同存小异,鼓励他们互相帮助,携手进步。

孩子都是花朵,谁能结出大果实要若干年以后才知道,这种事没法未卜先知。

爱他们吧!像一个好园丁那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